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301章 多情冯郎君

第301章 多情冯郎君(2/2)

目录

说到最后半句,张星忆声音却是稍微低了一下,脸上露出有些疑惑的神情。

关家阿姊之事,她当然是知道的。

虽然她不太明白为何关家阿姊为何突然又不嫁李家公子了,但这并不妨碍她知道关家阿姊的性子。

对于关阿姊的婚事,连关伯父都要听她的意见呢,世间又有谁能强迫阿姊做她不愿意做的事

只有取错的名字,哪有取错的名号

巧言令色,虽然不好听,但冯郎君善哄女郎,张星忆自己却是亲身体会过的。

如果说关阿姊的事是巧合,那李家女的事又怎么解释

难道也是巧合

难道当真是因为那廖立曾骂冯郎君是巧言令色之辈,所以冯郎君才强夺了他的未婚妻

好吧,就算这也是巧合,但《长干行》此文,那根本就没办法解释了。

与冯郎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者,不是她自己,更不是关阿姊,而是那已嫁为人妇的又一个李家女。

这才是张星忆最为介怀的!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从哪里传出来,冯郎君曾有过一个未婚妻,又被人退婚,惨遭情变之事,而且还被人编得有板有眼。

而那篇《长干行》,则是最重要的证据。

什么十四为君妇啊,什么十五始展眉啊,最最重要的,还是那一句十六君远行!

冯郎君十六岁的时候,不正是他发疯进山,人不知所踪的时候!也正是那个时候,他的那个未婚妻,嫁作了他人妇。

这篇《长干行》,写得却不是嫁作他人妇,而是嫁与他自己,这个除了冯郎君是心有所怀,臆想出来,还能是什么

所以外面的人都在传,正是因为冯郎君遭此情变,所以才变得心思歹毒,好夺他人之妻!

张星忆蹙起眉头,心道莫不成这传言,也有几分道理

心思歹毒她肯定是不信的,就算是再歹毒,那也是对贼人,自己的大人生前还吹嘘自己天天杀人呢,怕什么

只是这好夺他人之妻嘛……

张星忆想了想,吩咐了婢女一声,“备车。”

“娘子这是要出门”

“废话,我不出门,难道备车让你坐”

张星忆瞪眼道。

说完,她又转身去找自己的阿母。

想要出门去,得先向阿母说一声。

“要出门出门作甚”

女儿长大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毫无规矩地四处乱跑,所以张夏侯氏要问个清楚。

“女儿有些武艺上的事情,想去找叔母。”

张星忆大眼睛骨碌转了一圈,说道。

张夏侯氏正坐在一辆纺车面前低头纺线,时不时地捻一下线头,却是没有注意到女儿的神态。

若是她看到了,就会知道这个女儿肯定不会是去找她的叔母这么简单。

“你多看些书,学些女红才是正经,女儿家家的,武艺要那么好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像上沙场杀敌”

张夏侯氏没好气道。

“学武如何会没用”张星忆嘟嘟嘴,“宫里的侍医也说过了,要不是阿姊学过武艺,身子底子好,说不得……”

“行了,此事莫要再提。”

张星彩难产差点丧命之事,让张夏侯氏到现在还在后怕。

不过也幸好阿斗那孩子是个厚道心善之人,宁愿舍了孩子,也要保下三娘。

当了皇帝还能如此对待三娘,三娘总算是没嫁错人。

想起嫁人,张夏侯氏终于抬起头,看向搬了小凳坐到自己身边,正好奇地看着纺车的四娘。

“说起来,今日你不是去了许家女儿的聚会,如何这般早就回来了”

张星忆闻言,撇撇嘴,说道,“遇到了几个外人,女儿不喜欢,就回来了。”

女儿家的聚会,所谓的外人,多是一些别家的公子郎君,有时是无意,有时是有意,但这很正常。

女儿长大了,多认识一些人总是没错的。

以后等她嫁人的时候,与其嫁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倒不如让她嫁一个认识的人。

当然,如果这个人她本就喜欢,那就更好了。

“是何人让你不喜欢”

四娘虽然心性纯真,比不过她的阿姊心思多巧,但却不是个呆板的,性子也算是精灵古怪,再加上张府这个名号,张夏侯氏倒不担心她吃了什么亏。

“一些长舌妇罢了,”张星忆眼露鄙夷之色,“身为男儿,不思为国效力,反而搬弄是非,诋毁他人,女儿与这些人呆在一处,深以为耻,故早早就回来了。”

“这又是何人,竟让你说得如此不堪”

张夏侯氏皱眉,心道许家好歹也算是名门望族,如何会有这等小人

“女儿也不知。当时女儿在这头,听闻隔院亦有聚会,还听得那些人大声议论,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

张夏侯氏看了一眼张星忆,心道人家就是怕你听不到,所以这才在隔院大声说话。

不大声说话,如何能引起你的注意

“他们说了什么”

“开头只是说些文章诗赋之类的,还作了好些诗赋呢,不过听起来却是差劲得很,一点文采也没有,也好意思拿出来吟诵。”

张星忆浑不在意地说道。

“你懂什么文章诗赋”

张夏侯氏又好气又好笑,这女儿,识字倒是识得,可是她连文章都背不下几篇,何来知晓文章诗赋之说

“女儿怎的不懂那《蜀道难》和《长干行》,不就是世间难得的好文章么”

张星忆不服气地说道,“反正他们吟诵的,肯定比不上冯郎君写的文章好。”

“在场的姐妹有人说他们写得不错呢,可是我问了一下,和冯郎君那两篇文章相比如何,她们都说冯郎君文采,已非人间所有,不可轻易置喙。”

张夏侯氏心里一声叹息,那冯郎君写一篇《蜀道难》的雄文便罢了,最多让人觉得他文采无人能比。

但再写一篇婉转妇人心思的文章,而且还写得如此细腻真实,却是不知害得多少闺中女儿相思成灾。

如今闺中女儿,皆道那冯郎君乃是女儿家的体贴知心人,不然何以能把女儿家的心肝肺都写了出来

这般多情郎君,偏偏又惹上了自家的女儿,也不知对女儿是好是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