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1章(1/2)
就两国举行谈判目的而言,孟锦风代表大明所提出的要求算是正当合理,但他显然缺乏参加停战谈判的相关经验,对于这种特殊谈判的性质,以及海汉的一贯作风并不了解——这可不是什么讲道理的场合,而是谁的拳头更硬谁就能说了算。
而海汉在占据主动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在谈判中做出任何的让步。
归根结底,大明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又怎能指望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所以孟锦风提出的停战要求,直接就被陶东来和宁崎无视了。
两位海汉高官反倒是向孟锦风提出要求,大明应下令让江西官府放弃抵抗,积极配合海汉军的行动,这样海汉军既可保证地方上的安宁,也可确保当地官府和明军都能在自愿前提下安全离境。
孟锦风听完海汉的要求后简直气得要吐血,这哪是停战条件,分明就是要大明变相割让江西了。
即便朝廷甘愿在谈判中做出一定的让步,但也没准备把割让江西全境当作停战的交换条件。孟锦风要是答应了这样的要求,那恐怕少不了被扣上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就得被抓起来。
谈判双方对于停战条件的分歧实在太大,所以孟锦风与海汉高官这两次会面基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纯粹就是去碰了两次钉子。
孟锦风这时候似乎也更加理解了岳仕宗所作出的选择,为何这么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宁可装病辞职,也不愿承担与海汉谈判的任务,敢情这中间是有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麻烦。或许自己在这个岗位再干上一段时间,也难免会生出与岳仕宗类似的想法。
看样子事态的走向还真就像岳仕宗所预测的那样,不管大明做出何种努力,海汉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启动停战谈判,外交官员单方面的努力无济于事,只能耐心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按照岳仕宗的预测,海汉军在江西的军事行动将会持续进行,直到海汉认为需要停下来消化战果了,两国的停战谈判才有可能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但到了那个时候,江西还能有几处地方归属大明,那就很难预料了。
杭州这边向民众公布战报的进度,只比江西前线延迟了五到七日,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所以即便是孟锦风这样的敌国官员,也能从报纸上的公开报道中获知江西的战况——这比自家朝廷通过外交邮件发来的战报可要快多了。
公开战报里清晰写明了海汉攻陷每座城池的日期、耗时长短、歼敌数目,以及在战斗中所涌现出来的英勇人物。通过这些信息,孟锦风几乎可以确定,战况依然毫无悬念地持续着一边倒的态势,大明丢掉江西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杭州的舆论场上自然听不到半点反战的声音,被胜利战报包围的民众都很支持海汉军的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