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274章 我是奥斯曼部落派来的罗马使团,和大秦国有什么关系

274章 我是奥斯曼部落派来的罗马使团,和大秦国有什么关系(1/2)

目录

绝大部分塞里斯人,就算做生意,也很难跑到罗马这么远。因此,给他们讲希腊人的情况,他们恐怕不太了解。

不过,在塞里斯,北宋末年的时候,也是一边要面对外来入侵,一边还得看着官家内斗。这种情况,再更夸张一点,应该就是希腊人那种状况了。因此,类比一下,然后简单介绍下罗马当时面对的情况,和希腊人的离谱反应,他们还是可以大概明白,为什么会大家都在竭力避免,再让希腊回来了。

朱元璋自己起家的时候,就没少遇到过内讧的问题。红巾军的失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统属不一、总有人想要趁机搞事。所以给他讲一下,像他这样经历过元末那种抽象环境、阅历十分丰富的人,大概就能理解了。

当然,这方面反过来也一样。要让其他文明的人了解宋朝的情况,同样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类比。

当初,沙哈鲁派人来到大都,讨论那边的内乱结束之后,如何恢复外交关系。因此,派过来的使者,是特意找的这边的熟人。郭家的人跟他认识,就设宴招待使团。双方谈天地,乱聊了一通,提到了耶律大石,随后又到两宋之间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中亚人,在很多时候,都对“桃花石”那边的各个区域,傻傻分不清楚。因为西域和河中的君主,也经常以桃花石人自居——在这会儿的人看来,这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时间长了,导致桃花石的区域也越来越大,概念都变得模糊了。

沙哈鲁的使者,倒是了解的多一些,知道那边的情况。但是对于当时的宋朝,还是没有多大实感,一方面觉得它真的很庞大,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奇怪。这么一个能控制桃花石核心区的政权,肯定是个伟大的国家,结果居然能这样莫名其妙就完蛋了,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于是,郭氏便向他解释,当时北宋严重的内部问题。郭康这时候突发奇想,自己知道一首歌,能很好地描述当时北宋首都、汴京城里,市民们的心理状态。

大家都很好奇,便催促他赶紧学着唱几句,让大家听听。郭康于是唱道:

“金兵下城明天依旧爬上来,

岁币交了明年还有一样的债。

玄色鸟北去无踪影,

二位官家鸟一样不回来。

……”

大家听了之后,都颇为感慨,使者也表示,大概能理解市民的不满了。不过这歌,听起来怎么有股叶尔羌那边的味儿,倒是让他感觉挺面熟的。难道东京汴梁那边,也是一样的音乐风格么?这么看来,那边的人也自称“桃花石”,应该也是有理有据的了。

大概,面对这种情况,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甚至都可以互相理解吧。

在此后,了解了更多情况之后,明朝那边也就不再什么了,甚至都有点同情他们……

再后来,朱文奎一家逃到了大都,被巴西尔三世收留下来。借着这个机会,他又指示礼部,等草原交通线恢复,就自称“紫帐汗国”,再来一次朝贡。

海上的贸易,一直时断时续。有时候爪哇元势大,把满剌加那边截住了,使团就没法过去。元人也不太为难贡使,但“令旗钱”和港口关税是免不了的,而且只能把货物送到巨港,和元人交易。

平心而论,他们的价位,比明朝要好不少——早些年,明朝那个“回赐”的价格,跟硬抢都差不多了。这些年好了一些,但还是严重虚高,因此所有国家的贡使,只要有机会,都会尝试夹带和走私。而明朝沿海,也不乏做这种生意的人,其中不少,或明或暗,还都和元人有所关联。

但大家也很清楚,元人把价格降低,乃至帮大家从大明走私,并不是他们心善,只是因为在元明之战中,他们始终是弱势一方。为了获得更多资源,得到更多支持,只能把姿态摆的低一点。

这些商人,嘴上都喊着自由贸易,但只要有机会,肯定会选择垄断,而且大概率要比大明官府做的更过分。因为官府跟商人终归不是一个生态位,但这些大商人,是真的要和中商人“与民争利”的。

他们现在显得友善,也是因为明军就在旁边呢。这些元朝士绅,真狠起来是什么样子,人家老朱家自己的经历都是例子了。

所以,只要有机会,也不能让元人那边垄断。

在明朝刚建立的时候,草原到中亚一带都非常混乱,商队难以安全通过。但到这个时候,局势也稳定了很多。

帖木儿对草原多次用兵,改变了那里的原有局面。而且,经过多次战争,大家形成了新的均势,反而使得大环境稳定了一些。

紫帐汗国也多次随同帖木儿出兵,基本上消除了金帐汗国瓦解之后,南俄草原一带的混乱局面,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出发基地。这些年下来,草原商路也终于可以恢复通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