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脏丹田(1/2)
吴六奇师承驳杂,武学自成一脉,在群侠世界属散人流派。
散人流派往往没有门派顾忌,所以在“讨论”武学上,要比门派中人开放的多,这一点对浪七来,自然要好过程瑶迦夫妇。
从武学造诣上,吴六奇绝对高于前者,其博学程度甚至不下于全真七子,无论是久留,抑或只是跟着混迹江湖,或许是自己晋入武林最好契机。
只叹人算不如天算。
四大域各不相通,亦敌亦友,正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吴六奇的身份是北清伯爵,此行受了皇命,出使西元,却因一时手痒,在丽春院偶遇浪七。
吴六奇虽挂的是四品闲职,却也是个忠义的汉子,既受皇命,自当尽忠,不敢怠慢。
两人喝酒尽兴,他自己是要辞行,这般理由,浪七却是不好挽留,人家有皇命在身,自己又不好跟随,徒呼嗟叹。
吴六奇虽是性格豪放,但多年的江湖阅历,自然能看浪七心中的不舍。
他能理解,自己也并非武学世家,更非名门弟子,深知武学之道求之不得的心酸,若是时间有余,他倒是不介意留下细细讨论。
“浪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此留步吧!”
或许是不舍,又或许是一时不知所措,这一送别,浪七一路送出了数里。
浪七倒并非蓄意模仿刘备送张松,却让吴六奇把此举误解成情深义重,深受感动。
“吴大哥,西元寒冷,注意添衣保暖。”
吴六奇闻言,回忆一下把他拉到数十年前,当年的双儿也跟他说过同样的话,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怔怔地看了一眼浪七,似乎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最后好似下了一个决定,跃下马来,朝浪七走去。
“浪兄,武道深远,各有机遇,不可强求,我知你求武心坚,但……”
说到这里,不由得顿了顿。
浪七知道他想说什么,无非是过了习武的年纪,今后成就有限,还不如弃武,或经商、或从政、或从学,只是这话说出来,对一个毕生追求武道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打击。
可看到浪七坚定的眼神,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叹了口气,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递给浪七。
“浪兄,此仍我平生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吴六奇说的轻描淡写,可递出的双手却格外慎重,不难看出此物对他的重要性。
大多豪迈的江湖中人有这般禀性,明明对他非常重要的事,却要表达的潇洒随意,用来彰显他们的潇洒和大度。
浪七心中大喜,可谓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人虽走了,可最重要的东西却留了下来,就算没有打开,他也能猜到,这那是什么心得体会,分明是吴六奇的毕生绝学。
这些所谓的侠者,在意的是什么,不在意的是什么,这段时间浪七也算是摸透了。
于是,他双手高举,慎重地接了过来,“多谢吴大哥厚爱,小弟必视若珍藏,他日若有所成,皆拜今日所赐。”
这番话当真说到了吴六奇的心里,他心慰地点了点头,转身上马,扬尘而去,身后是眼神依依不舍,内心却激荡不已的浪七。
吴六奇的身影一消失,浪七像窜天猴似的回到了程府,关上门就开始研究吴六奇留下的功法。
由于没有门派传承,他的这套功法连个名字都没有,甚至也没有系统整理,里面的内容还真像他自己所说,的确是他的一些心得体会,既便如此,参考的作用仍然非常之大。
有没有名师指导最大的区别在于少走歪路,而吴六奇的这本册子恰恰就是写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还有失败的教训,最后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