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3章 黄使臣阴狠小人(1/2)
岳雷最擅长的手段,就是把人扔到半空,然后抓住对方的两只脚,将人硬生生撕成两半。
赵桓却云淡风轻地摆了摆手,说道:“左右也没什么事,就看看他怎么蹦跶吧,权当看耍猴了。”
大胡子回到了使臣所在的衙门。
这处衙门是大宋在西辽京城专门设置的,是大宋皇帝赵桓按照后世大使馆的制度设立的。
大宋在一些主要国家都设有派驻的使馆,用来处理两国之间的外交事务,不过欧洲没有设立——因为距离太远。
而在中亚,大宋则设立了使馆,因为中亚的几个国家与大宋的陇右都护府接壤。
这位驻辽朝的使臣姓黄。
刚才来的那个大胡子,是黄使臣身边的幕僚。
黄使臣手里有些钱财,就学着古人的样子,在身边养了一些食客。
这是那个时代有钱人,尤其是官员喜欢做的事——养上一帮食客,平时一起吃喝玩乐、吟诗作赋,每天听着食客们溜须拍马。
遇到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尤其是私事,往往就派这些食客去做。
这一次,黄使臣就是派这个大胡子去敲打赵桓这位所谓的“提刑官”。
如果是在大宋本土,黄使臣当然不敢这么做,但这里是西辽,他是大宋派驻西辽的使臣,便自诩为大宋在西辽的“代言人”。
所以但凡从大宋来的官员,无论来西辽做什么,都得到他这里来拜码头,送上礼物、说好话讨好他,否则事情就别想办成——因为他会找各种理由给对方穿小鞋,还会通过自己的途径,颠倒黑白、捏造事实地污蔑对方。
这一次赵桓以提刑官的身份来西辽,黄使臣不知道对方是来做什么的。
不过在他看来,一个提刑官跑到辽朝来,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因为任何国家的法制都是相对独立的,尤其是辽朝,还是大宋的盟友。
虽然辽朝的主要法律制度借鉴了大宋,但它的司法体系是相对独立的。
即便在辽朝的宋人,与辽朝人发生纠纷,也由辽朝的司法院和司法官审理,适用辽朝的法律,大宋一般不会插手,也不会专门派司法官过来。
这一点,与战乱不断的印度半岛完全不同。
所以黄使臣实在想不明白,赵桓这个提刑官来辽朝能干什么。
在他看来,对方既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来执行什么引人注目的任务,可见在朝中并不受待见。
而这样一个不受待见的人,居然还没来拜他的码头,实在是不识抬举,所以他才派大胡子去敲打一番。
结果大胡子回来之后,因为没从赵桓那里得到好处,而且赵桓对他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所以心里窝了一肚子火。
回来就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顿,把赵桓说成一个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愣头青,把这位黄使臣气得七窍生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