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 第11111章 诸子百家发展简史

第11111章 诸子百家发展简史(1/2)

目录

诸子百家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思想繁荣的历程:

1.萌芽期(春秋中后期,约公元前770-前476年)

-背景: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崛起,开始脱离贵族依附,形成独立的思想群体。

-代表学派与特点:

-儒家:孔子(前551-前479)开创,提出“仁”“礼”核心思想,主张恢复周礼、以德治国,整理《诗》《书》等经典,奠定儒家根基。

-道家:老子(生卒年不详,约与孔子同时)提出“道”的概念,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经后人整理为《道德经》,为道家源头。

-特点:学派初步形成,思想多围绕社会秩序重建,带有对周礼的反思与改良色彩。

2.鼎盛期(战国前期至中期,约公元前475-前3世纪中叶)

-背景:战国七雄争霸加剧,各国变法图强(如商鞅变法),社会需求推动思想多元化,私学兴起(如稷下学宫)成为思想交流中心。

-代表学派与发展:

-儒家:孟子发展“仁政”“性善论”,荀子融合法家思想,提出“性恶论”“礼法并施”。

-道家:庄子深化“道”的内涵,强调精神自由(如“逍遥游”),丰富了道家的哲学维度。

-墨家:墨子(约前468-前376)创立,提出“兼爱”“非攻”“尚贤”,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形成严密组织。

-名家:惠施、公孙龙等专注“名实之辩”,推动逻辑思辨发展。

-特点:学派林立,辩论频繁(如“百家争鸣”),思想从抽象伦理向现实治理、逻辑思辨等多元方向拓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