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唐山海行 > 第807章 尾声(其一)

第807章 尾声(其一)(2/2)

目录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身中流箭,在营中养伤。正月二十八日,突然听见发令的钟鼓声,李嗣业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几升而死。

当年江朔在山中遇见的守丧的来瑱,被朝廷任命为颍川太守。叛军进攻颍川,来瑱亲手射击叛军士兵,无不应弦而倒,叛军惧而称之为“来嚼铁”。

后鲁炅守南阳战事不利,调来瑱担任南阳太守再次稳住了形势,平定永王之乱时,来瑱亦有参与,后任河南节度使,累战因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御史大夫,封爵颖国公。

不想到后来罪权宦程元振,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坐罪贬为播州县尉,途中时赐死。

李光弼与郭子仪同一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世称“李郭”,善于出奇制胜,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然而他晚年亦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怕自己落得和来瑱、仆骨怀恩一样的下场,拥兵不朝。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惶惶不可终日的李光弼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另一员骁将仆骨怀恩随郭子仪出征,屡立战功,后为借兵回纥,仆骨怀恩出嫁二女和亲回纥,安史之乱中其族四十六人死于国难,可谓满门忠烈。

平定叛乱之后,仆骨怀恩拜检校左仆射、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太子少师,封大宁郡王。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怀恩遭到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反抗,为郭子仪所败,病死于鸣沙城。

郭子仪是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将领,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来,一直是唐军真正的领袖,他主导了收复河北、河东之战,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身兼将相,殊荣无以复加。

宝应元年,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仆骨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出任关内副元帅,再度收复长安。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走马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六月,郭子仪病逝,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各番国:

安史之乱后,拓跋守寂率党项羌弓手助战,但吐蕃趁乱侵占了河西陇右,党项被迫放弃庆州封,后守寂之子拓跋朝光在夏州以东、银州以北重建牙帐,被封为静边州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

于阗国主尉迟胜命弟曜守囯,自率兵五千入内地平乱。唐肃宗待之甚厚,授特进,兼殿中监,后拜骠骑大将军、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王,实封百户。

叛乱平定后,大唐依然内忧外患,尉迟胜请求留守长安,以本囯王位让弟曜,诏从之。其居京师长安修行坊,盛饰林亭,以侍宾客。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尉迟曜上疏,请以尉迟胜之子尉迟锐传承王位;但尉迟锐以生于京师,不习国俗为由辞之不受。同年尉迟胜卒,时年六十四岁。

契丹李怀秀当年远遁朔漠归附了回纥,安史之乱时,他也曾率军支援唐军的平叛之战,但彼时契丹国力微弱、对战事的影响有限。

契丹部落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逐渐强大,唐末,契丹征服了奚、室韦,更多次入侵幽蓟各州,迭剌部涅礼的后代耶律氏家族兴起,世代担任契丹部夷离堇,权威日盛。

一百六十年后,涅礼的后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大辽,建元神册(公元916年)。

南诏虽与吐蕃结为“兄弟之国”,安史之乱中却并未趁乱入侵剑南道,后用阁罗凤之孙异牟寻采纳清平官郑回之策,密通唐廷以脱离吐蕃控制。

贞元九年南诏联合唐将韦皋击败吐蕃,收复铁桥等十六城,贞元十年与唐订立盟约,结束了双方的敌对关系。

唐末,郑回的后裔郑买嗣起兵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之后南诏叛乱不断,三十几年间历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朝。

直到后晋天福二年,段俭魏六世孙,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结束了南诏的乱局,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次年(公元938年)建年号文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