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周而不比(2/2)
第一批推着行李车的旅客疲惫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麻木与抵达的释然。
李乐和罗婵的目光在涌出的人流中搜寻。很快,就看到了目标,一对看起来和司汤达都有几分相像的,五十岁出头的中年夫妇,应该就是司汤达的爸妈,司奇峰和汤锦屏。
司奇峰穿着一身看起来质地尚可的藏青色西装,没打领带,头发梳得整齐,却掩不住鬓角的白茬和眉宇间深刻的忧虑,推着堆着两个大箱子的行李车,步伐沉缓。
汤锦屏穿着素色衬衫和深色长裤,面容和善,但此刻眼圈泛红,神情满是惶然和无助,紧紧挨着男人,手里攥着一个手提包,眼神慌乱地在接机的人群中扫视。
李乐和罗婵赶紧迎了上去。
“是司叔叔,汤阿姨吗?”罗婵赶紧挥手示意。
“你们是?”司汤达他爸忙问道。
“我们是司汤达的同学,学联,韩远征,记得不?来之前联系您二位的?”
“记得,记得,上飞机前就是和韩同学打过电话的。”汤锦屏看到两人,似乎瞬间找到了主心骨,一开口,是带着浓重浙省口音的普通话。
“他让我们来接您二位的。我叫李乐,这位是罗婵。”李乐上前一步,语气尽量放得沉稳温和,自我介绍着。
罗婵立刻挽住汤锦屏的胳膊,脸上挤出尽可能温暖的笑容,“阿姨,一路辛苦了。我们先送你们去酒店安顿下来。”
“哎呀,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还专门跑来接我们.....”汤锦屏声音带着哽咽和颤抖,眼神里全是焦急的询问,一把抓住罗婵的手,“那罗,同学,汤达...我们家汤达他到底怎么样了?警察为什么抓他?他是不是被人骗了?”
司奇峰则比较克制,跟李乐用力握了握手,“辛苦了,李同学。情况,现在怎么样了?”他眉头再一次紧锁,额上的川字纹深得像刀刻一样。
李乐和罗婵对视一眼,
“叔叔,阿姨,咱们先上车,路上说。”李乐接过司奇峰手里的推车,沉声道,“使馆教育处的老师和学联的同学都在尽力帮忙,也联系了律师。具体情况,等安顿下来,他们会详细跟您二位说。”
“现在最重要的是您两位保重身体,别太担心,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话说得稳妥,既表达了关心,又没越界承诺什么,巧妙地将具体细节推给了官方渠道。司奇峰闻言,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罗婵则柔声安抚道,“阿姨,您先别急,司汤达人没事,就是配合调查。”
“学联和使馆都很重视,律师也是专业的。这边法律程序虽然慢,但会按规矩来。司汤达只是去协助说明情况,问题讲清楚就好了,等下到了酒店,安顿好,我们就带您二位过去使馆了解详细情况。”
李乐推着行李车,“是,叔叔阿姨放心,”
他们一边说着宽慰的话,一边引着司家父母往外走。
司奇峰大部分时间沉默着,只是偶尔点点头,眉头紧锁,像是在极力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这陌生国度的环境。汤锦屏则紧紧靠着罗婵,絮絮叨叨地说着司汤达小时候多么听话、学习多么用功,怎么到了国外就……话语里充满了不解和心痛。
去往停车场的路上,李乐和罗婵默契地配合着,一个主要负责搬运行李、展现可靠,一个主要负责软语安慰,传递温暖。
两人刻意避开了任何关于案件细节、学校处理、以及司汤达平日消费的话题,只把重点放在人安全、有援助、有希望上。
将行李放进李乐那辆银色卡罗拉的后备箱,安排司家父母坐进后座。车子驶出机场,汇入通往市区的4高速公路。窗外,伦敦郊区的景象掠过,灰蒙蒙的天空下,是整齐却略显单调的住宅区和工业园。
车内,汤锦屏或许是累了,或许是稍微安心了些,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但眼角还带着泪痕。
司奇峰则一直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沉默得像一块石头,只有紧握的拳头暴露着他内心的焦灼。
李乐专注地开着车,罗婵坐在副驾驶,偶尔通过后视镜看一眼后座的情况,车厢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寂静,只有引擎平稳的轰鸣和窗外模糊的风噪。
抵达学联提前预订的位于罗素广场附近的一家三星级酒店。李乐和罗婵帮忙办理了入住,将行李送到房间。
房间不算宽敞,但胜在干净整洁。安顿好之后,看看时间,便说带他们去使馆教育处和律师约定的地点。
司奇峰和汤锦屏自然没有异议,他们此刻如同漂浮在陌生海洋上的孤舟,只能紧紧抓住眼前这唯一的指引。
一行人再次上车,驶向位于波特兰坊的使馆。
伦敦市区的交通一如既往的拥堵,红色的巴士、黑色的出租车、各式各样的车辆挤在一起,缓慢蠕动。
司奇峰看着窗外那些古老的建筑、熙攘的人群、陌生的文字招牌,眼神空洞,不知在想些什么。汤锦屏则又开始不安起来,反复问着还有多远、律师会不会说中文、见到司汤达达能不能说上话.....
李乐和罗婵尽量耐心地解答着,重复着那些安抚性的话语,尽管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前方等待这对父母的,很可能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法律与心理的煎熬。
车子到了波士顿街,转了一圈儿,在使馆附近找到停车位。
下车时,李乐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司家父母,又看了看同样一脸担心的罗婵,低声说了句,“走吧,到里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