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恐龙又来袭(1/2)
进入7月份,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影片莫过于《蚁人2:黄蜂女现身》和《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的上映。
这两部续集电影凭借前作积累的庞大粉丝基础,首周末票房便轻松破亿。
《蚁人2》被许多影评人视为漫威宇宙中“轻松幽默的调味剂”。
《好莱坞报道》称赞其“以小博大的叙事智慧”,认为导演佩顿·里德成功地将家庭温情与超级英雄动作戏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不必思考太多的欢乐冒险”。
然而,《卫报》的评论则尖锐指出:“漫威的套路化叙事已显疲态,《蚁人2》的创新性远不及它的特效预算。”
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商业电影在媒体评论中的常态,娱乐性与艺术性的永恒博弈。
《侏罗纪世界2》的媒体评价则更为复杂,尽管《娱乐周刊》盛赞其“将恐龙恐怖与人类伦理困境完美结合”,但《纽约时报》却批评其“逻辑漏洞比恐龙牙齿还多。”
影评人马克·科尔莫德在bbc文化频道指出:“这部电影试图探讨动物权利与人类贪婪的主题,但过于依赖视觉奇观,反而削弱了叙事的深度。”
这种批评背后,是媒体对商业电影“形式大于内容”的普遍忧虑。
与商业大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上映的独立电影,《八年级》和《抱歉打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作者风格,赢得了媒体几乎一致的好评。
博·伯纳姆的导演处女作《八年级》被《滚石》杂志称为“一部关于数字时代成长的疼痛诗篇。”
《综艺》评论:“伯纳姆用纪录片般的真实感捕捉了青春期的不安,这部电影应该成为所有家长的必修课。”
媒体对《八年级》的推崇,反映评论界对“真诚叙事”的渴望,在特效泛滥的时代,一部能够直击人心的作品更显珍贵。
而布茨·莱利的《抱歉打扰》则以荒诞讽刺的手法探讨了种族与阶级问题。
《Indiewire》将其评为“2018年最具原创性的电影之一”,认为莱利“用超现实主义包装社会批判,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观影体验。”
《洛杉矶时报》更直接宣称:“这才是电影应有的力量娱乐之外,发人深省。”
独立电影在媒体评论中的高光表现,某种程度上是对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温和抗议。
电影评论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众的观点差异,在《妈妈咪呀2》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烂番茄上,该片的新鲜度仅为79%,但观众评分却高达86%。
《时代》杂志分析认为:“专业影评人更关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艺术价值,而普通观众更在意情感共鸣和娱乐体验。”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成为新兴的评论阵地,推特上关于《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讨论量在首映周末突破百万条,许多观众自发上传“阿汤哥跳楼戏”的动图并配以“年度最佳动作场面”的标签。
《名利场》指出:“社交媒体的即时反馈正在重塑电影评价体系,片方甚至可以根据实时评论调整宣传策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