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老贾家的女子找来了(1/2)
上来就喊叔叔,肯定是自己的熟人的家的孩子,搞不好还是关系挺好的那种。
孙朝阳的朋友都是文学界的作家编辑们,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作家确实是高收入群体。但到九十年代,受到电子游戏录像机和网络的冲击,文学渐渐不行了,读者数量萎缩到离谱的地步。一个作家,如果不是写出一本如王骁波《黄金时代》、孙朝阳《文化苦旅》、郭老四《梦里花落知多少》、韩车手的《三重门》那种现象级的作品,基本上赚不到钱。
对了,郭韩二人的版税好像挺高,书籍销量大,一本书赚个几百万轻松愉快。
这是实体书出版最后的光辉,到一零年代开始,就没有一本能打的了,出版社沦落到靠卖书号给员工发工资的地步。
所以,现在的传统文学作家活得都比较狼狈。有公职的还好,自由撰稿人的生活,更是痛苦得无以复加。
孙朝阳所认识的老作家们,因为年纪关系,加上不适应现在这个时代,逐渐封笔不写。比如王骁波,赚了钱后,实现了自己从前当卡车司机的理想,买了辆房车,到寒暑假的时候,就和李博士一起自驾游,不知道多快活。倒是银河博士现在战斗力很强,天天在网上和人打嘴仗,言论也多惊世骇俗,让朋友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保持沉默。
相比之下,孙朝阳日子过得不错,弄了个网络文学网站,一不小心做到国内第一,算是还战斗在文学界。
老朋友们见他事业干得不错,加上孩子已经成人,就有人联系孙朝阳,问能不能帮解决一下娃娃的工作问题。
孙朝阳的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间,也需要人才,只要符合用人条件的,基本都接受,安排在适合的岗位。娃娃们也争气,干得好不错。
就算干得不好,大不了去不重要部门,比如内容审核、新书签约、总务、市场开发,社会工作什么的,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个工资。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听到打进电话那位姑娘喊自己叔叔,孙朝阳以为又是哪个老朋友让自己帮娃娃解决工作问题,接着问:“你有什么事吗?”
姑娘回答道:“三石叔叔,我爸爸是贾平娃。爸爸说和你谈好了,让我来石家庄找你。我已经在酒店里,可惜你不在,只能冒昧打搅。”
“啊,原来是老贾家的女子,我跟你爸爸可是铁哥们儿。”孙朝阳笑着说:“我有事在外面忙了一整天,正要回酒店。”
他看了看天色,冬天的天黑得早,街上的路灯都亮了:“你饿了吗,吃了没?”
姑娘腼腆:“还没有呢,我这不是在等三石叔叔你吗,等会儿我在酒店请你吃饭。”
“嗨,哪里有晚辈请长辈吃饭的道理。”孙朝阳朝街上招了招手,叫停了一辆出租车,就朝酒店赶去。
等上了车,他这才忘记问贾平娃家女子的姓名,以及等会儿如何碰头。
管他呢,到地头电话联系吧。
与此同时,他心中忽然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