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945章 科幻世界

第945章 科幻世界(2/2)

目录

同学回答她说是苹果手机。

小刘疑惑地说,苹果?只听说过苹果牛仔裤,怎么还有手机了?

那个同学看小刘就好像看土包子,一脸色鄙夷,说你连苹果手机都不知道啊,今年九月刚进中国的,直接就是一部袖珍电脑。你看这里可以进浏览器上网,这里可以看视频,这里可以聊qq,这里可以发邮件……云云。

说到这里,小刘满面抑郁:“老姚,你是没看到她那个表情,就好像是妙玉看到刘姥姥。她是冰清玉洁优雅知性的妙玉,而我就是刘姥姥。什么呀,不就是家里有钱吗?买了一部新手机,又有什么了不起。老姚,我还发现,整个公共汽车上的年轻姑娘们,几乎人手一部苹果吗,而我……我那只棒棒机,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你得快点把半年奖发给我,我凑一凑,也买一部。”

小刘长得挺漂亮,却被人当成刘姥姥,姚海南想笑,却不好意思笑出声来。

其他编辑都加入到唠嗑的队伍里来,纷纷说,“原来是苹果手机啊。那玩意儿很贵的,听说一部五千多块,天价了。”“小刘别生气,虚荣心要不得,你可不是浅薄的人。”

小刘反驳:“我就虚荣,我就浅薄,老姚,发钱,发钱。”

成都这地界儿邪性,大伙儿都喜欢享受,喜欢超前消费。早在九十年代初,本市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到节假期,市民们纷纷驱车朝川西跑,去看雪山草地和牦牛,川A大军浩浩荡荡,把318、317堵得水泄不通。

至于编辑部的同事们,收入大多是吃掉了。

看大家逼自己发半年奖,姚海南有点受不了,道:“大家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块,买手机就要五千,日子还过不过?要量入为出啊同志们。”

立即就有同事反驳:“老姚你这话就不对了,咱们是谁,咱们是科幻小说的编辑。科幻小说是什么,是对未来前沿科技的前瞻。未来是什么世界,未来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苹果手机在目前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咱们应该提前体验一下。不然,还真落后于时代了,还怎么干工作?”

苹果手机确实是划时代的产品,也就是从今年开始,数字生活才成为现实。只是,现在的人民只是把这玩意儿当成一件时髦的商品,并没有意识到苹果手机的出现,对未来的人类社会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这点而言,乔帮主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

以前的手机只停留在打电话接电话层面,苹果手机或者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普及,还和国家已经全面完成3G网络建设有关。

“对对对,说得对,老姚你再去申请一下半年奖吧,拖欠我们农民工的工资要不得,报纸上天天都在报导农民工讨薪的新闻,你就不怕我们造反吗?”

大家同时点头,发出一阵起哄声。

姚海南看自己是躲不过去了,苦笑着说:“各位,不是我没有担待,实在是集团公司最近效益也不好,问领导要钱真的很恼火。按照四川土话的说法,就好像是问他们要奶奶吃一样。每次去找领导说事,上头的大脑壳就反问我,你们《科幻世界》工作干得怎么样,最近一年有什么爆款没有?没有吧,没有一本书在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没有一本书出版。半年奖还是小事,明年银河奖你们推不出质量过硬的作品,又想怎么交代?”

说到优质的作品,大伙儿有点泄气。

确实,零九年这年《科幻世界》好像真没有有什么叫得响的小说刊载。

前几年,科幻小说界爆发了一波,出了很多经典。比如刘慈新的《山》柳文杨的《一日囚》何夕的《我是谁》,就连老作家王晋康也焕发了创作第二春,连续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活着》《拉克是条狗》《决战美杜莎》三部短篇小说。

然而,零九年一开始,国内着名科幻小说家们好像集体约好了似的,都没有新作投来。

编辑部也不是没想过培养新人,无奈科幻小说这玩意儿不同于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入门门槛特别高。

就拿硬科幻来说吧,比如你要写生物进化,首先就应该有生物学、化学之类知识储备,不说专家级,至少要接受一套完整体系的教育。你写太空探索题材,至少要了解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场,什么是熵。

这些知识,可不是你一拍脑袋就能乱写的。

至于软科幻,对科学理论要求不是太高,但读者不喜欢啊。读者看的科幻小说要硬核,所谓硬科幻。

所以,一本经典科幻小说,对编辑们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全靠命。

大伙儿听老姚这么说,都是一静。是啊,明年的银河奖该怎么评,评那几本书都是件难事,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啊。

银河奖发展到现在,不但是杂志社,也是四川文化界的一块招牌,每次评奖的时候,大量科幻迷涌到成都观礼,成千上万。在颁奖典礼附近的几家酒店,平时也就两三百块钱一晚上,到那几天,人家就敢涨价到一千多,简直无良。

下一届如果还没有好作品问世,把银河奖干砸了,老姚罪责难逃,也由此可见他肩头承受的压力。

众编辑也不好再说什么,都一脸郁闷地埋头工作,编辑室顿时死气沉沉。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小刘拍案而起:“老姚海,发钱!”

姚海南眉毛一竖,这小刘还没完没了啦,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就要发作,小刘又叫道:“老姚,爆款来了,明年的银河奖获奖作品来了,你快看你的qq邮箱,人家直接投稿给你了。”

小刘是姚海南的助理,负责处理他的日常事务,老姚工作qq上的信息都是她在看在处理。

姚海南:“银河奖作品,什么人的稿子,你还没看就能肯定吗?”

小刘:“是刘慈新的新作,他找你了。”

话音落下,编辑室里“嗡”一声闹起来,众编辑都在说,原来是大刘,他的东西肯定是能拿奖的。然后同声唤:“老姚,发钱!”

刘慈新什么人,人家可是连续拿六届银河奖的人,作品是《科幻世界》销量的保证。读者只要一看有他的小说,都会很大方地掏钱买单。

姚海南大喜过望:“如果是大刘的作品,那我倒是可以去领导那里给大家争取一下半年奖。”

小刘却神色奇怪:“老姚,这里有个问题,大刘这次投的是长篇,三十多万字,版面不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