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322章 于伟正剖析原因,林华西汇报情况

第1322章 于伟正剖析原因,林华西汇报情况(2/2)

目录

“第二,要让英雄享受到英雄应有的哀荣!今天大家都看到了,东洪县城的百姓是自发来的!他们为什么来?因为他们心里有杆秤,他们知道谁是为他们拼过命的好干部!我们不要怕群众聚集,我们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感情!要通过这次葬礼,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让老百姓看到,组织上不会忘记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于伟正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语气也格外郑重:“第三,规格要高!这不是东洪县委、县政府在操办,是我们市四大班子在操办。当时候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只要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都要参加送葬!我初步意见,大家的方案。

于伟正喝了口水,继续道:同志们啊,田嘉明同志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凭借其非凡的勇气和担当,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巨大灾难!同志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他执行了那个泄洪命令,东洪和平安两处大堤决口,天灾加上人祸,会给东原市造成多么巨大的经济损失?会让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到时候我们再追究谁的责任,都于事无补了!田嘉明同志保护的是平水河沿岸数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大功大德,我们市委、市政府必须铭记!必须给予最高规格的肯定和哀荣!这不仅是做给活人看的,更是我们对待功臣应有的态度!”

于伟正讲得情真意切,掷地有声,在座的干部们都听得心潮澎湃,深受感动,不住地点头,原本有些压抑的气氛也为之一振。

于伟正环视一圈,看到大家的思想已经统一,继续说道:“趁着今天党政班子的同志来得比较齐,我再向大家通报一个情况。从京回来的路上,我已经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将东原市处理田嘉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向省委道方书记和省政府泰民省长做了详细汇报。同时,我也代表市委,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做了深刻检讨!检讨我本人在东洪县抗洪抢险的指挥决策中,作出泄洪决定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预估不足!”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市委书记主动向省委做检讨,这可不是小事,涉及到重大的政治责任。

于伟正停顿之后,语气变得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明朗:“但是,省委领导对我们东原市的工作,特别是对我在整个事件中的处置和目前采取的善后措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赵书记和俞省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我们东原市委当初作出泄洪决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全大局,避免更大损失,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保住了更多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和插曲。”

说到这里,于伟正的目光变得格外明亮,他加重了语气,仿佛要引导大家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但是,同志们,请大家想一想,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个‘波折’和‘插曲’,正是因为田嘉明同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制止了连心同志在东洪大堤上的掘堤行为,才更加凸显了田嘉明同志的忠诚、担当和英勇!才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深受人民爱戴的抗洪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泄洪成就了田嘉明同志的英名!”

这句话,似乎一下打开了一扇窗户,也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省委领导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确实非同一般!是啊,如果没有田嘉明在平水河大堤上那石破天惊、力挽狂澜的三枪,没有他誓死保卫大堤、不顾个人安危的壮举,那么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如果没有“抗洪英雄”这块用生命铸就的金字招牌,那么他几年前因一时冲动犯下的“送子弹”错误,就可能被某些人单独拎出来,无限放大,成为无法挽回的政治污点,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正是“英雄”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过往的错误,也使得市委于书记宁可摘掉自己的帽子也要全力保下田嘉明。

于伟正痛心疾首的道:“同志们啊,我为什么这么生气,因为省委领导,省政府领导在得知真相之后,都对我们基层是包容的。反倒是我们的同志,把我们的同志逼到绝路。为什么要风光大办,那是因为我看,我们东原啊,需要正气,我们东原啊,更需要英雄。

于伟正这番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下子拔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也巧妙化解了可能存在于部分干部心中的某些疑虑和包袱。

会议又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主要讨论了一些具体细节,沿途秩序的调配、各县区的衔接、宣传稿的最终审定、家属的安抚工作等。散会后,于伟正特意用眼神示意市纪委书记林华西留一下。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于伟正关上门,回到座位,又拿起手帕擦了擦眼角,彻底平复了一下情绪,才压低声音,神色严峻地问道:“华西同志,交办给你的事情,进展怎么样了?有确凿证据了吗?”

林华西神色同样严峻,他凑近一些,低声汇报,声音清晰而肯定:“于书记,基本已经查实了。涉案的金额,比我们最初预想的要大,初步估算,大概在七十万到九十万之间。主要问题集中在他在市交通局局长任上。”

于伟正听到这个数字,眼角猛地抽搐了一下,脸上露出极度痛心疾首的表情,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了:“七十万到九十万?!他……他丁洪涛才当了几天交通局局长?拢共也就一两年吧?怎么能贪这么多?!这简直是胆大包天!”

林华西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地说道:“书记,虽然他担任市交通局局长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主要的贪污受贿问题,确实集中发生在那段时间,特别是利用工程项目。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和关键涉案人员的交代……”

于伟正追问:“是哪个项目出的问题?是不是那个……”他似乎有了猜测。

林华西略有迟疑,但还是说了出来:“就是……就是我上次在电话里向您汇报过的,那个防汛应急道路修缮工程……”

于伟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仿佛能刮下一层霜来:“就是那个号称总投资五百万,后来审计发现实际成本可能连三百万都不到,却验收‘优秀’的工程?”

林华西点头确认:“是的,就是这个项目。除了部分资金作为‘利润’被相关承包公司截留外,有相当大一部分,我们高度怀疑流向了当时担任局长的丁洪涛。我们已经成功突破了光明区交通局的局长,他交代,在那个项目上,他们和丁洪涛有约定,区局为了感谢市局的‘关照’,一次性就给了丁洪涛三十万的好处费。另外,根据刚刚被我们控制、正在进行紧张审讯的丁洪涛秘书、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刘明交代,丁洪涛曾以‘家有急用’、‘需要打点重要关系’为名,从交通局处理了四五万,刘明回忆,丁洪涛的办公室有一个小行李箱,平日里都锁在大保险柜里,刘明怀疑,里面是装满的现金。根据刘明的描述那个行李箱里的现金,价值应该在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这两笔加起来,就已经接近百万了。”

于伟正听完,身体重重地向后靠在椅背上,仿佛瞬间被抽干了力气,苍老了几岁。他沉默了很久,胸口剧烈起伏,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还有……还有其他问题吗?”

林华西谨慎地回答:“书记,目前主要的突破口和已经掌握的确凿证据,就在这个防汛工程上。其他的……比如他在光明区搞的下水道工程和刷墙的工程,涉案的白性老板,已经跑了。有没有其他问题,是否涉及更复杂的受贿问题,还需要等对丁洪涛本人采取措施后,进一步深挖、审讯才能确定。但仅就目前查实的数额,已经足够对他采取‘双规’措施了。”

于伟正坐直身体,拿起桌上的铅笔,狠狠地戳在笔记本上,铅笔头“啪”一声断了。他胸口剧烈起伏着,几乎是从喉咙深处低吼出来:“妈的!老子现在……现在恨不得亲手毙了他!能不能判他死刑?!能不能?!”

林华西面露难色,他知道别的领导说枪毙人可能是气话,但于伟正是绝对不会的,于伟正到任不久,就枪毙了三个。

林华西回答:“书记,这个……请您冷静。按照现行的法律和量刑标准,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是无疑的,但毕竟不到一百万,而且目前没有发现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判死刑……难度非常大,基本上不可能。大概率是无期徒刑。”

于伟正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得冰冷:“那就按党纪国法办!但是,绝不能让他太好过!你给我听好了,在田嘉明同志遗体离开东洪县、正式下葬之前,先不要动他,还是维持表面稳定,避免节外生枝,影响丧事办理。但是,葬礼一结束,立刻对他采取强制措施!你们纪委和检察院的人,给我把他盯死了!二十四小时监控!绝不能让他跑了!或者……搞出其他什么幺蛾子!”

林华西似乎有些顾虑,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于书记,我们现在……其实有点担心丁洪涛本人的状态。他会不会……因为压力太大,意识到末路穷途,想不开……也走极端?”

于伟正盯着林华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华西同志,你想什么呢?啊?谁都可能想不开,他丁洪涛?就他那比城墙还厚的脸皮?他那套本事?我告诉你,他就是把我们都气死了,他也会想方设法活得好好儿的!你把心放回肚子里!”

林华西道:“书记,您看,还要不要找几个同志看下他?”

于伟正余怒未消:“不需要,华西啊,你知道吗?这个王八蛋!居然还敢跑到我办公室,一本正经、言之凿凿地汇报那个防汛工程如何如何节省资金、质量如何如何过硬……他妈的!把老子当猴耍!当三岁小孩哄!”

于伟正越说越气,想到丁洪涛那张虚伪的嘴脸,想到田嘉明付出的生命代价,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盖都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下午回去,纪委常委会先开,开完之后报市委,市委晚上加班开会,今天就把报告出了,正好开常委会研究嘉明同志紧急申报烈士的事,安葬了嘉明同志之后,在东洪把他给我抓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