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 第1049章 被逼无奈的关东世家

第1049章 被逼无奈的关东世家(1/2)

目录

无论是苦苦支撑的大汉朝廷,还是席卷中原的黄巾势力,皆是采取这样的措施。

各州郡的官仓早已见底,普通百姓的存粮更是被官府尽数征调,仅留够一家老小平日糊口的口粮,多一粒米、一把麦都属违禁。

一旦战事吃紧,郡县官吏便带着手下的兵丁,挨家挨户去强征青壮劳力,田间地头的耕夫,转瞬便成手持戈矛的士兵,留下妇孺老弱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求生。

这般举措,无疑会极大损耗大汉的民心,若是有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沿途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可谓是怨声载道,几乎传遍了整个司隶。

但对大汉而言,这已是万般无奈之举,毕竟这是一场赌上国运的生死之战,一旦败北便是宗庙倾覆、亡国灭种之危,届时再谈民心向背,那已经是没有半分意义。

而大汉朝廷对此早有筹谋,早在黄巾之乱初起时,便已在司隶境内悄然营建了两座超大型粮库。

一座坐落于司州弘农郡的崤函古道之侧,另一座则位于雍州长安城外的渭水之滨。

朝廷刻意不将粮库,设于都城洛阳,意思其实已经很明白了,其实就是早有预判。

若司隶东部的防线失守,洛阳难保的话,从弘农向关中转运粮草,可借崤函古道的地势之利,避开黄巾势力的锋芒。

这远比从洛阳出发,更为便捷、安全。

这也为此次迁都埋下了伏笔。

迁都令颁布后,受冲击最小的反倒是普通百姓。

毕竟,朝廷并未强令他们随从迁移,而寻常农户既无车马舟楫,也无足够盘缠,根本没有独自远赴千里之外长安的能力,自然不愿离开祖辈世代耕作的土地。

即便是故土,早已因战乱满目疮痍,但至少还有一方安身的屋檐,以及熟悉的乡邻。

可世家大族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朝廷表面上给予了他们“留洛”或“随迁”的选择,但事实上他们早已别无选择。

黄巾军以“杀豪强、分田地”为口号,对盘剥百姓的世家大族,那是恨之入骨,尤其是去年年关,他们更是彻底撕破脸了。

世家若是选择留下来,一旦洛阳城被黄巾军攻破,他们便是案板上的鱼肉,家族积累的财富,会被劫掠一空,族人男丁难逃屠戮,女眷更会沦为阶下囚,只能被随意拿捏。

再者,此时的世家大族,尚未发展到后世那般“流水的朝廷,铁打的世家”的地步,他们的权势与朝廷的庇护深度绑定,命脉息息相关。

若不随迁长安,别说在黄巾的铁蹄下活下来,即便侥幸躲过一劫,日后新的权力中枢在关中稳固,他们也会被彻底排除在朝堂之外,再无立足之地。

数百年的家族基业,或将毁于一旦。

随着黄巾军在关东,对世家大族接连动手,颍川、汝南、南阳等地的名门望族接连遭难。

越来越多的世家,扛不住黄巾的武力压迫,只得忍痛抛弃世代经营的田庄、宅邸与商铺,带着家族里面男女老幼、金银细软和家丁护卫,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寻求朝廷的庇护。

短短数月之间,这座本就繁华的都城便人满为患,聚齐了天下大半的世家大族。

而本就因黄巾之乱,元气大伤的关东世家,此刻更是陷入两难,若是跟随迁都前往关西,那里本就是关西世家的传统势力范围,而数十年的明争暗斗,早已让双方积怨深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