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被逼无奈的关东世家(2/2)
此番迁入,必然会遭到关西世家的联合排挤与资源掠夺。
可若是留在洛阳,面对日益逼近的黄巾大军,恐怕满门都会被斩尽杀绝。
正所谓“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跑到关西世家的地盘,虽会受些剥削与掣肘,但起码能保住家族的根基与族人的性命。
而留在洛阳,无异于坐以待毙。
其中的孰轻孰重,世家的族长们自然分得清,最终纷纷选择随皇帝西迁长安。
看到这么多关东世家,主动响应迁都之令,汉灵帝刘宏心中还是颇为满意。
他本就不愿大动干戈、以至于劳民伤财,但如今既有众多世家大族的支持,迁都之事已成定局,即便有些人心中不愿,也已没有回头之路。
于是,刘宏当即将此次迁都的重任,分别交给了杨彪与王允二人。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乃是关西世家的首领,根基深厚,能安抚关西本土势力。
而司徒王允,则是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处事公正,又能兼顾关东世家的利益。
有这二人联手主持,想必能妥善协调各方矛盾,将这次规模浩大的迁都事宜打理妥当。
…………
整个司隶地区由关中和河洛两大部分组成。
河洛地区,也就是司州,下辖河南尹、河内郡、河东郡与弘农郡四郡之地,洛阳便坐落于河南尹的核心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向来是天下的腹心。
而千里关中则属雍州,辖有京兆尹、右扶风郡和左冯翊郡三郡,四面环山,有崤函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
原本的雍州,在西汉时期作为大汉的都城所在,无论是政治地位、经济繁荣程度还是人口数量,都远远超过后来的司州。
只不过,历经王莽之乱与赤眉军入关,关中地区饱受战火蹂躏,城池损毁、土地荒芜,经济与人口都出现了剧烈下滑。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才选择建都洛阳,让关中逐渐沉寂。
如今,随着大汉此次的迁都,关中的局势,注定会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单论人口而言,便绝对称得上是暴增。
除了迁徙的朝廷官员、世家族人及其仆从外,天下流离失所的流民更是不计其数。
他们既不敢留在,战火纷飞的关东,也无力在洛阳立足,只能跟随迁都大军的脚步,涌向相对安定的关中地区寻求生机。
这些流民的涌入,虽会给关中带来短期的安置压力,但若是从长远来看,也将为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也为大汉的复兴,埋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