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转因果倒寻因 > 第270章 贵无崇有

第270章 贵无崇有(2/2)

目录

万物不能自足则必有所求,有所求自然分贵贱,进而就有了得失吉凶。君子知道欲壑难填却无法弃绝,在不断的经历感悟中明白了如何趋吉避凶,通过不断总结,这才提出要保守中道,渐渐清晰自己真正该做的事。

仁义礼谦,忠信诚恭,行君子之道,不贪不媚,而后自足。治国亦是,辨贵贱,明道理,以至理训导百姓,圣人之治也。

纵欲妄为,祸患不远矣,自古皆然。多欲生祸,情乱生怨,独断招叛,独食招寇,此本欲厚生反而失生。

汉末战乱更使得百姓惊惧于此,人们探求这其中的道理,发现世间万有不能自足的痛苦,又看到了减少欲望和思虑的好处,自以为可以离世而自足,所以开始崇尚虚无轻视万有。轻视万有便会放浪形骸不守礼制,最后失德无道,更无法治理好国家了。

其实百姓就像水,倒进什么容器就会变成什么模样,顺从而后习惯,久了会觉得理所当然。所以放任只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并不能像你们说的一样变的自由自足。这也说明圣人的教化是很有必要的,必须对他们谨慎管理合理任用,不要倡导职责的贵贱,让他们能安心地任职生活,这样国家才能稳定。

善辩之人,列有形之祸,赞空无之美,机辩巧言令人愉悦,所以众人受到迷惑沉溺其中。这一风气形成后无数人跟风,淹没了反对的话语。而后人们便不务实事,不求功绩,不读经典整日大谈空无而游手好闲。说话空泛虚无,叫做玄妙;做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做人放荡无态,称为旷达。勤勉之风渐远,长幼之序渐消,不避吉凶,不修边幅,刻意混淆贵贱等级,更有人赤身裸体言谈悖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危险呢?

有形之理能说的清,空无的道理没办法实践,但谈论虚无的危害却切实地显露了出来。

老子五千言列举受静抱一的要义,是要使人平静愉悦,符合《易经》‘损’、‘谦’、‘艮’、‘节’四卦的要旨,这哪里是虚无的意思呢?纵观《老子》一书,虽然选择以虚无为言辞,但落点都在有上,目的就是要保全万有。只拿有生于无来说事,是有失偏颇的。

无是无法产生有的,因此生者都是自生,而无无益于有。你想吃饭就得种地,想暖和就得烧柴,难道靠无就能让自己活着吗?”

裴頠说完后很多人开始嚷嚷了起来,纷纷说他说的不对,有几人已然坐直开始向裴頠发难。

我没听那些人嚷什么,仔细想着裴頠的话,他说的确有其道理,只是他的话让我想起了父亲竹林里懒散的样子。

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裴頠口中离经叛道的人?不正是因为当时权贵们早就离经叛道了吗?我不知道后人眼里的父亲会是什么样,恐怕人们为了重新树立道德会把他当成反例吧……

这不公平!

可……可现在朝局还算稳定,天下终于不再战乱,这时候不就该重新树立道德吗?

我越想越乱,他司马家就因为是皇帝所以就该颠倒黑白吗?就因为是皇帝所以就该让反对他们的都变成贼吗?

我开始呼吸急促,甚至有些头晕,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已经多少次了。国家安定就是最大的道义,可这国家最高权力的额头上却明明刻着无义两个字,这让我为难又恶心。

我一直骗自己国家稳定百姓安居就好了,但突然的清醒总能让我呼吸困难,不知道这国家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国家真的能长久吗?真的该长久吗?

我深吸口气整理好心情,还是越过父亲再来想想裴頠说的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