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这话,多有力量啊!(1/2)
哎呀,我说这城市啊,真是个大舞台,永远有那么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忙着改剧本,想把那些扎心的真相,悄悄地删改掉。
不过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不声不响地,就把那些被抹去的笔触,又给添了回去。
上次周影那小子,用AR系统给那井口边上的游客来了个“灵魂拷问”,什么“你站的地方,有人用命刻过字”,听着都让人心头一颤,对吧?
我当时就觉得,这下好玩了,这群想一手遮天的人,怕是要气得跳脚。
果然,这边的“hxc09–节点认证通过”的日子还没凉透呢,那边市里头,就又开始搞新花样了。
这不,刘建国,那个市政法委的宣传干事,三十好几,西装革履的,平时看着挺精明一小伙儿,最近也一头扎进了《守灯广场解说词初稿》的泥潭里。
我瞅着他那副表情,就觉得他肯定心里头憋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劲儿。
你猜怎么着?
那初稿啊,简直是“据传”、“疑似”、“或与”的大合集!
通篇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词儿,恨不得把那些当年血淋淋的真相,都给稀释成街头巷尾的都市传说,变成茶余饭后的几句八卦。
我看了都替那些受苦的人们不值当,这哪是解说词啊,分明是“遗忘指南”嘛!
刘建国这人,我觉得他虽然身在体制,但心底里头那杆秤,还是歪不掉的。
他没直接去跟那些个“专家”硬碰硬,因为他也清楚,有些事儿,你越是正面刚,越是容易撞得头破血流。
他玩了个巧劲儿,提出要“增强沉浸感”,这理由,听着就让人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谁能拒绝呢?
然后他建议,要在解说词里头,增加一个“背景音效库”。
我当时心里就乐了,这小子,真是个妙人儿!
他收录的那些声音啊,可不是什么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背景音乐,而是清明夜群众朗读信件的沙哑声、老码头工人一声声震彻肺腑的号子、还有那钟楼里头,不知何时响起的、带着某种预兆的异响……
啧啧,这些声音啊,自带语境,带着血肉,带着温度!
审批组那群老头子,估计耳朵也只听得见“沉浸感”这三个字,还以为就只是为了烘托氛围呢,大手一挥就给通过了。
他们哪里知道,当那些真实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听众的心里头,会自动就把那些“据传”、“疑似”给撕碎了,自行脑补出一个完整而又触目惊心的故事来。
我敢说,这刘建国,他干的这事儿,比直接改几个字儿,要厉害得多,简直是润物细无声的高招!
当然了,这些小动静,哪里逃得过周影的眼睛?
他啊,就是那种坐在幕后,却能把整个棋局看得清清楚楚的狠角色。
他从郑其安那里得到消息,说那解说系统啊,用的是AI语音合成技术。
我一听就觉得,哎呀,这玩意儿可真是把双刃剑!
周影那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他立刻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风险——只要语料库一换,整个叙述就能无声无息地,被替换得面目全非!
这招,比直接删除还阴险,因为你听着是同一个声音,但内容可能已经变了味儿。
他二话不说,直接让林婉贞去办这事儿。
林婉贞这姑娘啊,眼里头总是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干起活来那是真麻利。
她很快就联系到了三位还在世的老码头工人,一个个都是饱经风霜,嗓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然后,他们录下了一段标准粤语口述,就那么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字字千钧:“那年四月五号,我们不是闹事,是想把话说完。”我听着都觉得鼻子一酸,这得多大的冤屈,才能把一句话憋在心里这么多年,又这么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啊!
更绝的是,周影这招“乾坤大挪移”,他让林婉贞把这些珍贵的录音,包装成了“方言保护样本”,提交到了文化馆的非遗数据库。
你说这招高不高?
依法不得随意删改!
一下子就把这些承载着历史真相的声音,披上了“国宝”的外衣,谁敢动?
谁也动不了!
三天后,那AI系统果然如周影所料,自动抓取了这些“方言保护样本”作为发音基准。
从此啊,所有导览语音,都带上了一股子真实历史的声纹底色,就像是那些被抹去的名字,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喉咙,开始低声倾诉。
我只能说,周影这手,玩得真是漂亮,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另一边呢,王雅婷,那个眼神清冷,原则性极强的“司法正义代言人”,也没闲着。
她最近调阅了一大堆关于“历史名誉恢复”的调解案卷,看得她心里头肯定也憋着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