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你想烧掉整个房子来灭一只蚂蚁?(1/2)
而在市档案馆那冰冷的电子存储区,苏美琴,这位平时胆小谨慎,却对资料完整性有着近乎偏执坚持的编目员,趁着午休时间,就像个老练的黑客,悄悄地进行着她的“微操作”。
她十指在键盘上飞舞,将一批又一批标注着““待核验·李达成关联””的文件,手动调至“跨部门协同优先处理”通道。
她知道,这套流程按理说需要七叔的口令授权。
可她更清楚,最近七叔那老头儿,正为洪兴内部的祭祀名录争议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空闲去管档案系统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动作?
她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笑容,心里头有些小得意,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果不其然,下午三点整,嗡——嗡——,一连串的系统提示音在市府各个部门响起。
政法委、城建局、文化局,那些平时各自为政的部门,不约而同地收到了来自档案馆的同步推送提醒。
刘建国,那位市政法委的宣传干事,三十五岁的年纪,本该意气风发,却总在强硬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有点动摇的心。
他此刻正坐在办公室里,揉着眉心,盯着屏幕,苦恼地重写着那份怎么也写不顺畅的《守灯广场解说词》。
那份解说词,就像被下了魔咒,怎么改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嗡——电脑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醒目的通知窗口。
他条件反射地想去点击“忽略”,这几乎是他处理这类系统通知的惯性动作了。
可鬼使神差地,他的目光在那弹窗里,看到了那个已经缠绕了他多日的名字——“李达成”。
这一次,他没有再点“忽略”。
他盯着那个名字,感觉那不是一串冰冷的字符,而是一道直击他内心深处的目光,带着某种无声的质问。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躁和压迫,仿佛那些被他刻意删除的名字,真的活了过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手指颤抖了一下,最终,他敲下了一行回复:“请附相关背景材料供宣传口径参考。”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像一道无形的裂缝,在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系统里,悄然打开了一扇门。
夜色渐浓,周影坐在廖志宗家的老茶馆包厢里,窗外雨丝斜织。
他手中,那杯冒着热气的龙井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他的眼神,却比窗外的夜色还要深邃。
他轻啜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苦涩。
“茶凉了,可以再续。”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雨,下得人心烦意乱,也洗不干净这座城市的污垢。
周影坐在廖志宗家那间熟悉的茶馆包厢里,窗外雨丝斜织,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圈圈涟漪,像他此刻的心情。
桌上摊开一份手写清单,龙飞凤舞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近十日全市各机关单位“异常文本”的出现频率,那数字像一只只鬼爪,在纸面上爬行,看得人头皮发麻。
廖志宗慢悠悠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更加深沉。
“晟鹏,你这是在逼他们做选择——要么承认,要么瘫痪。”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沉重。
周影轻轻摇了摇头,那动作轻得像一阵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不是逼他们,廖叔。我是在帮他们建立新的常识。”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此刻正望向包厢外那条黑漆漆的巷口。
夜色太浓,可巷口那盏摇曳的灯笼,却像一颗不甘寂寞的星子,勉强照亮了一小片地方。
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不知何时蹲在了地上,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张被雨水泡得软绵绵的传单。
那传单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少年低沉而清晰的声音,还是穿透了雨声,飘了过来:“李……达成……1987年6月3日,在南岸泵站发表演讲。”
风又起,猛地吹过,茶馆檐下的红灯笼被吹得东倒西歪,那灯光映在那张湿漉漉的纸页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晕,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还带着几分清新的湿意。
周影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勾起了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他知道,那张写满“汗渍”的纸,已经被送到了郑其安的手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
郑其安,这位周家旁系里头一股清流,平日里温吞得像杯白开水,但骨子里却藏着一股子让人惊掉下巴的冷静和精明。
此刻,他正猫在医学院那闻着就透着一股子药味儿的实验室里,围着一张显微镜,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恨不得把那几张周影递过来的“汗渍纸”给盯出个窟窿来。
“这不对劲啊……”他喃喃自语,指尖轻轻摩挲着显微镜下的纤维层,那感觉就像在跟一个看不见的对手较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