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你想烧掉整个房子来灭一只蚂蚁?(2/2)
他清楚地记得,周影那厮递给他纸的时候,语气平淡得仿佛只是让他看看自家猫咪画的画。
但郑其安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小打小闹。
“碱金属残留……微量,但确实存在。”他心里头咯噔一下。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汗水会有的。
“清洗液?”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猛地抓起一旁的《城市环卫清运路线图》,指尖在地图上飞快地滑动,结合着昨晚那些环卫工人的“新配方”传闻,一个模糊的轮廓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
“炉渣……遇汗不显色,但遇到含氯消毒水……”他低声自语,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灰白色的粉末在空气中散开,又在特定环境下悄然显形。
当晚,实验室的无影灯下,郑其安摆开了阵势。
他模拟着人体汗液的成分,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张“出汗纸”浸入特制的溶液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那张纸。
起初,一切平静得像死海,然后,一丝不易察觉的模糊痕迹开始显现,就像水墨在宣纸上慢慢晕开,最终,那些被嘲笑的、被忽视的文字,如同鬼魅般,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
“我靠!”郑其安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他盯着那些浮现出来的字,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真相的兴奋。
他迅速启动了实验室的录像设备,将这整个过程加密,然后上传到了一个他与周影共享的云端文件夹。
附言就简短而有力:“生理反应可诱导,但群体一致性无法伪造。”他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远不止是复现字迹那么简单。
而另一头,市政法委宣传干事刘建国,这位平日里装腔作势惯了的“笔杆子”,此刻正蔫头巴脑地坐在办公室里,像个被训斥的小学生。
他被临时抽调去写一份所谓的《舆情风险白皮书》,初稿里那段关于“公众认知锚点重建”的洋洋洒洒的分析,直指“某些被压抑的历史符号正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合法性”,结果被上级劈头盖脸地批示“删掉整节”。
“哼,懂什么!”刘建国心里憋屈,但脸上却不敢露丝毫。
他麻溜地把那段内容删得干干净净,然而,一个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怎么会这么轻易服输?
他在提交的版本里,给每一页的页眉都设置了一个极细的、几乎看不见的隐藏水印——那是一行行ASCII码。
等他把这份“干净”的版本提交上去,心里却暗暗得意,那段被删掉的文字,终究还是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这里。
三天后,这份PDF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好几个基层单位的工作群里炸开了花,传播源头?
谁知道呢,反正不是他。
林秀娟,这位市政府文印科的“技术达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头发一丝不苟,整个人透着一股子不苟言笑的专业劲儿。
她总觉得,最近这文印系统有点儿不对劲,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突然开始偷偷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她一咬牙,启动了离线审计程序,开始像个侦探一样,翻查近三个月所有跟“文化遗产”沾边的输出任务。
这一查,可把她吓得不轻——至少四十三份文件,在打印的瞬间,都被悄无声息地插入了微米级文字层,肉眼根本看不见,但高倍扫描仪却能识别得清清楚楚!
她气得直拍大腿,赶紧追踪IP,结果发现,所有请求都来自内部终端,而且都集中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
这不就是猫鼠游戏吗?
她调取监控录像,画面里,赫然是自己坐在工位上,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可问题是,那天凌晨两点,她分明在医院陪着生病的母亲!
那一瞬间,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窜到了天灵盖。
有人复制了她的生物认证信息!
而且,用的还是她本人的脸!
王家杰,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在青年联合会的会议上,那是口若悬河,提出了个什么“数字清源行动”,听起来冠冕堂皇,就是要全面审查政府信息系统里的“非常规语义关联”。
他把“李达成事件”拎出来,说是什么“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形态”。
然而,当他提出要立即封锁档案馆的AI推荐功能时,却被一旁的陈国栋顶了回来:“现在停用知识图谱?财政局下周的专项审计怎么过?”好几个平日里唯王家杰马首是瞻的实务派干部,这次却罕见地沉默了,显然是对王家杰的激进做法有些心存疑虑。
散会后,王家杰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手机突然响了。
一个陌生的号码,对面传来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你想烧掉整个房子来灭一只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