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686章 砸了自己的招牌

第686章 砸了自己的招牌(1/2)

目录

规范里写得很清楚,防水卷材必须整体厚度达标,局部修补会留下隐患。你看这屋顶,已经铺好的部分有近200平米,要是现在不整改,等后期做闭水试验发现问题,返工成本更高。”

张建军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却没点燃:“赵工,这200平米卷材刚铺好,掀了重铺不仅浪费材料,还得耽误两天工期,您通融一下行不行?”赵承平看着他,想起上周检查时,张队还拍着胸脯保证“质量绝对没问题”,心里既生气又无奈。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放缓了些:“张队,我知道返工麻烦,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你想想,要是这厂房后期因为漏水影响企业入驻,咱们前期所有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他指着远处正在建设的研发中心,“市里对这个园区寄予厚望,咱们可不能因为一时省事,砸了自己的招牌。”

张建军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烟盒。赵承平见状,又补充道:“材料浪费的问题,我可以帮你向项目组申请,看看能不能协调补充;工期方面,只要你们加班加点赶工,我会在进度报告里说明情况,不会算你们延误。”听到这话,张建军终于抬起头,把烟塞回烟盒:“行,赵工,听您的,我们现在就安排工人返工。”

很快,施工队的工人都围了过来,有人拿着美工刀开始切割卷材,有人扛着铁锹清理基层。赵承平没有离开,而是在屋顶找了个阴凉的角落坐下,手里拿着测厚仪,时不时起身检查工人的操作。他看见一个年轻工人切割卷材时力度不够,导致边缘参差不齐,立即走过去示范:“刀刃要和卷材呈45度角,用力均匀,这样切口才平整,后期拼接才不会有空隙。”年轻工人点点头,按照他说的方法重新切割,果然整齐了不少。

太阳渐渐升高,屋顶的温度越来越高,赵承平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工装贴在身上,又闷又黏。他从工具包里拿出水壶,喝了口凉水,水顺着喉咙往下滑,却丝毫缓解不了燥热。这时,他想起家里的妻子早上叮嘱他“天热记得多补水”,心里泛起一丝暖意——最近因为项目忙,他每天早出晚归,连陪妻子孩子吃饭的时间都很少,上次答应带儿子去游乐园,也因为临时加班推迟了。“等项目中期结束,一定要好好陪陪他们。”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下午一点多,防水卷材终于重新铺设完毕。赵承平拿着测厚仪,在屋顶随机选了十个点测量,每个点的厚度都在3.1毫米到3.3毫米之间,符合标准。他又用小锤子轻轻敲击卷材表面,没有听到空鼓的声音,这才松了口气。“张队,整改合格了,后续铺设时一定要盯紧质量,不能再出现类似问题。”他对张建军说。张建军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您放心,赵工,以后我们每铺完一块,先自己测一遍,合格了再往下铺。”

离开2到厂房时,已经是下午两点。赵承平骑着电动车,路过园区的食堂,才想起自己还没吃午饭。

他走进食堂,点了一份西红柿炒鸡蛋和一碗米饭,坐在角落的桌子旁。

吃饭时,他掏出笔记本,在2在厂房那页的方框里打了个勾,旁边用红笔写着“防水返工合格,后续需加强过程监督”。

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他心里既踏实又沉重——踏实的是今天守住了质量底线,

入夏后的第一场暴雨,是在凌晨三点突然降临的。赵承平被窗外哗啦啦的雨声惊醒,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他满脑子都是工业园区的工地,那些刚浇筑完的地基、裸露的钢筋,还有堆在临时仓库里的装修材料,会不会被雨水影响?天刚蒙蒙亮,他顾不上吃早饭,抓起雨衣和工装就往门外冲,妻子追在身后喊“带把伞,再拿个面包”,他只含糊应了一声,身影就消失在雨幕里。

骑着电动车往园区赶时,雨水顺着雨衣的帽檐往下淌,模糊了视线。他不得不放慢车速,双手紧紧攥着车把,裤腿早已被溅起的泥水打湿,凉丝丝地贴在腿上。路过园区门口的小卖部时,老板探出头喊:“赵工,这么大的雨还去工地啊?”“放心不下,去看看排水。”他笑着应了一声,没敢多停留——心里惦记着地基的情况,只想快点赶到现场。

刚进园区,他就发现主干道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雨靴踩在水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先去看了上周刚浇筑完的7好厂房地基,还好临时排水沟没堵,雨水顺着沟渠流向园区外的市政管网,地基表面只有少量积水,他松了口气,掏出笔记本在“7号地基”那页画了个对勾。可当他走到3好厂房地基时,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这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最深处甚至快到小腿,地基边缘的防护坡有几处已经被雨水冲垮,黄泥水混着雨水在地基里打转。

“糟了,这么多积水,要是渗进地基内部,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基表面的混凝土,冰凉的雨水顺着指缝往下滴。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施工队王队长的电话,语气里带着急切:“王队,3号厂房地基积水严重,你赶紧调两台抽水机过来,越多越好,必须尽快把水排出去!”电话那头的王队长还带着睡意,听到这话立马清醒:“好,赵工,我现在就联系设备,半小时内到!”

挂了电话,赵承平没闲着。他从工具包里拿出卷尺,沿着地基边缘测量积水深度,每走一米就记录一个数据,笔记本很快被雨水打湿了边角,他赶紧把本子塞进雨衣内侧,用身体护着——这上面记着所有厂房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问题,可不能损坏。这时,园区的保安老张打着伞走了过来:“赵工,这么大的雨,您在这儿待着太危险了,先去值班室避避吧?”“不了老张,积水不排完,我不放心。”他摆摆手,继续测量,“你帮我看看那边的排水沟堵没堵,要是有杂物赶紧清理一下。”

半小时后,王队长带着两台抽水机和四个工人赶了过来。工人们穿着雨衣,扛着水管往地基里走,赵承平跟着一起帮忙——他扶着水管,让工人把吸水泵放进积水最深的地方,等一切准备就绪,王队长按下开关,抽水机发出“嗡嗡”的声响,浑浊的泥水顺着水管往外排,地基里的水位慢慢下降。“赵工,您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盯着。”王队长看着他浑身湿透的样子,有些不忍心。“没事,我在这儿陪着,多个人多份力。”赵承平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顺手接过工人递来的手套——他知道,这积水必须连夜排完,要是等到明天,地基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到时候返工不仅费钱费力,还会耽误工期。

雨一直下到中午才停,地基里的积水也排得差不多了。赵承平踩着泥泞的地基,仔细检查每一处混凝土表面,没发现裂缝和松散的情况,这才放心。他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一点多,肚子饿得咕咕叫——早上出门太急,连早饭都没吃。王队长拉着他去园区食堂,点了两碗热汤面,他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的热气顺着喉咙往下滑,驱散了身上的寒气。“赵工,您这股较真劲儿,我们都佩服。”王队长放下筷子说,“以前干活总想着快点完工,自从您来了,我们才明白,质量比速度更重要。”赵承平笑了笑:“咱们干工程的,就得对质量负责,不然良心不安。”

接下来的半个月,雨水断断续续,赵承平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先看天气预报,要是有雨,提前去工地检查排水设施;雨一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积水情况。有一次夜里又下了暴雨,他凌晨五点就赶到园区,发现5号厂房旁边的排水沟被树枝堵住了,积水顺着墙角往厂房里渗。他赶紧找来铁锹,冒着零星的小雨清理树枝,手套被树枝划破了,手指也磨出了红印,可他没在意,直到排水沟畅通,积水顺利排出,才坐在路边喘了口气。“还好发现得早,要是渗进厂房内部,刚安装的消防管线就麻烦了。”他看着干爽的厂房地面,心里踏实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