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砸了自己的招牌(2/2)
随着雨季渐过,工业园区的建设终于赶上了进度。8月底,最后一栋厂房——9号厂房的主体顺利封顶。那天,赵承平特意去了现场,看着工人师傅们在屋顶挂上“封顶大吉”的红绸带,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从最初的场地平整,到地基施工,再到主体封顶,每一个环节他都参与其中,每一处质量问题都被及时解决,这份踏实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主体封顶后,工程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赵承平把重点放在了消防设施安装上。“消防设施是厂房的安全防线,一点都不能马虎。”每次召开装修协调会,他都会反复强调这句话。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新增了“消防检查”专项页,上面按厂房编号列出了检查项目:消火栓位置、喷淋系统管线、应急照明灯数量、防火门质量,每一项后面都留着空白,等着他填写检查结果。
检查1号厂房时,他发现有两个消火栓被装修材料挡住了,立即要求施工方调整位置。“赵工,就挡了一点,不影响使用。”施工队的李师傅说。“不行,消防规范里明确规定,消火栓周围1.5米内不能有障碍物,万一发生火灾,耽误了灭火时间怎么办?”赵承平指着规范条文,耐心解释。李师傅没办法,只好安排工人重新挪动材料,把消火栓周围清理干净。
到了5号厂房,赵承平刚走进一楼大厅,就觉得光线有些暗——按设计要求,大厅应该安装4盏应急照明灯,可他抬头一看,只看到2盏。他掏出笔记本,在“5号厂房应急照明”那栏画了个问号,然后找到负责装修的张经理:“张经理,5号厂房的应急照明灯数量不够,设计要求4盏,现在只装了2盏,必须尽快补装。”张经理皱了皱眉:“赵工,这厂房面积不大,2盏应该够了吧?补装还得额外花钱。”“安全问题不能省!”赵承平的语气坚定起来,“应急照明灯是在断电时指引疏散的,数量不够,万一发生事故,人员疏散会受影响。你想想,要是因为少装两盏灯出了问题,咱们承担得起责任吗?”
张经理沉默了,他知道赵承平的脾气——只要涉及质量和安全,一点都不会退让。“行,赵工,我明天就安排人采购灯具,三天内保证装完。”张经理说。赵承平点点头:“装好后第一时间通知我,我来验收。”
接下来的三天,赵承平每天都去5好厂房看看。第一天,他看到工人在天花板上打孔;第二天,电线已经拉好了;第三天,两盏崭新的应急照明灯安装完毕,工人正在调试。他搬来梯子,爬上爬下检查灯具的固定情况,又让工人模拟断电场景,看着应急灯顺利亮起,光线均匀地照亮大厅,这才在笔记本上把问号改成了对勾,旁边写着“应急灯补装合格,亮度达标”。
纺织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那天,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赵承平就已经站在了社区门口。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衫,手里攥着厚厚的改造方案,身后跟着施工队的负责人老陈。社区里的老住户们早就围了过来,王大爷拄着拐杖,李阿姨牵着小孙子,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盼这一天,盼了整整二十年。
“赵组长,可算盼到你们了!”王大爷走上前,握住赵承平的手,粗糙的手掌上布满老茧,“这房子漏雨、墙皮脱落,楼道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可把我们苦坏了。”赵承平用力点了点头:“王大爷,您放心,这次改造一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让你们住得舒心、住得安全。”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红砖小楼,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窗户大多是老式木框,玻璃上还粘着十字形的胶带,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改造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不辜负居民们的信任。
改造工程最先从外墙翻新开始。施工队很快在楼体外搭起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蓝色的安全网像一层保护膜,将整栋楼包裹起来。赵承平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他戴上安全帽,顺着爬梯一步步往上爬,每走一步都用力摇晃一下钢管,测试是否牢固。爬到三楼时,他发现有两根钢管的连接处,卡扣没有拧紧,用手轻轻一扳就松动了。“老陈,你过来看看!”他朝楼下喊道。
老陈赶紧爬上来,看到松动的卡扣,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赵组长,可能是工人搭的时候没注意,我这就让他们整改。”“这可不是小事!”赵承平的语气严肃起来,“脚手架是工人的生命线,也是居民的安全保障,一个卡扣松动,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三楼东侧脚手架卡扣松动,立即加固”,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空旷的楼体间格外清晰。“你现在就安排工人,把所有的卡扣都检查一遍,凡是松动的,全部拧紧,我半小时后再来复查。”
老陈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工人整改。赵承平没有离开,而是在楼下盯着,看着工人们一个个爬上脚手架,用扳手逐一检查卡扣。半小时后,他再次爬上三楼,随机抽查了十几个卡扣,确认都拧紧了,才松了口气。“以后每天开工前,都要检查一遍脚手架和安全网,不能有半点马虎。”他对老陈说,心里却在想: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外墙翻新进行到一半时,赵承平又发现了新问题。有工人为了赶进度,在涂抹外墙涂料时,没有把墙皮清理干净,直接就刷上了油漆。“住手!”他大声喊道,快步走到工人身边,指着墙面说,“你看,这些松动的墙皮不清理掉,涂料刷上去用不了多久就会脱落,到时候还得返工。”工人有些不情愿:“赵组长,清理墙皮太费时间了,我们还想早点完工呢。”“进度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抠了抠墙面,一块松动的墙皮掉了下来,“你想想,居民们盼了这么久,我们要是给他们做个‘豆腐渣工程’,良心过得去吗?”
在他的坚持下,工人们只好把已经刷好的部分铲掉,重新清理墙皮、打磨、上底漆、刷面漆。赵承平每天都来工地盯着,看着原本斑驳的墙面,渐渐被刷成了温暖的米黄色,心里满是欣慰。有一次,李阿姨提着一筐刚摘的西红柿来到工地:“赵组长,你们辛苦了,吃点西红柿解解渴。”看着李阿姨真诚的笑容,赵承平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外墙翻新完成后,工程进入楼道改造阶段。赵承平把重点放在了照明和消防问题上。原先的楼道里,只有一盏昏黄的拉线式声控灯,还经常接触不良,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老人们上下楼很不方便。“必须把照明系统全部更换!”他在改造协调会上说。施工队很快安装了新的LEd声控灯,每隔三米就装一盏,楼道里一下子亮堂了起来。赵承平亲自测试,走到楼道中间,咳嗽一声,灯光立刻亮起,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这样才对,老人们晚上起夜,就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他心里想着,在笔记本上写下“楼道照明更换完成,亮度达标”。
消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赵承平发现,原先的楼道里没有灭火器,只有一个生锈的消防栓,里面的水管早就老化漏水了。“每个楼层必须配齐灭火器,消防栓也要重新更换。”他要求施工方按照消防规范,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都安装了两个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还更换了新的消防栓和水管。安装完成后,他特意请消防部门的专家来验收,专家们对消防设施的安装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想到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能做得这么规范,赵组长真是太较真了。”
楼道改造进行到一半时,又出现了新的麻烦。住在三楼的张大爷,在楼道里堆放了很多杂物,有旧家具、纸箱、废报纸,几乎占了楼道一半的空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张大爷,这些杂物能不能清理一下?”施工队的工人几次上门沟通,都被张大爷拒绝了:“这些都是我攒了一辈子的宝贝,扔了太可惜了,我就放在这儿,不影响你们施工。”
赵承平知道后,亲自来到张大爷家。张大爷的家里,也堆满了各种杂物,连走路的地方都很狭窄。“张大爷,我知道您这些东西都有感情,舍不得扔。”赵承平坐在张大爷身边,耐心地说,“但是您看,楼道里堆这么多杂物,不仅影响施工,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发生火灾,这些杂物都是易燃物,会挡住逃生通道,到时候就危险了。”
张大爷沉默了,他知道赵承平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些舍不得。赵承平看出了他的心思,又说:“我们可以帮您把有用的东西整理出来,送到您儿子家,没用的东西我们帮您联系废品收购站,卖的钱还归您,您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