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690章 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第690章 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1/2)

目录

立柱固定好后,赵承平拿着水平仪和卷尺,逐根检查: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度,确保立柱垂直地面;用卷尺测量间距,每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都精准控制在2米;用手摇晃立柱,确保牢固不松动。有一根立柱的垂直度误差达到了5毫米,他让工人重新调整:“把混凝土凿开一点,调整立柱位置,直到误差在3毫米以内。”

水库放空的那天,晨曦穿透薄雾,露出了库底灰褐色的淤泥和蜿蜒的涵管入口。原本碧波荡漾的库区,此刻只剩下零星的水洼和干枯的水草,十几只水鸟在浅滩上踱步,啄食着残留的鱼虾。赵承平穿着高筒雨靴,踩着松软的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技术人员往涵管方向走,雨靴陷进淤泥里,拔出时带着“咕叽咕叽”的声响,裤腿沾满了褐色的泥点。

“赵组长,涵管是水库的‘主动脉’,负责放水和泄洪,内壁磨损会影响输水效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渗漏垮塌。”技术负责人老李拿着强光手电,边走边介绍,“这座水库的涵管已经用了四十多年,之前只是做过简单修补,这次必须彻底检查。”赵承平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涵管藏在坝体内部,平时根本无法查看,这次水库放空是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任何隐患。

涵管入口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老李先钻了进去,赵承平紧随其后,强光手电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照亮了涵管内壁。刚进入涵管几米,他就发现内壁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有的地方混凝土已经脱落,露出里面锈蚀的钢筋。“这里磨损太严重了!”他停下脚步,用手触摸着脱落的混凝土,指尖能感觉到粗糙的石子和钢筋的棱角。手电光下,一段约十米长的涵管内壁,磨损最严重的地方厚度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二,能清晰看到钢筋的纹路。

“必须上报更换!”赵承平的语气坚定,心里一阵后怕——要是没及时发现,汛期水流增大,这处薄弱的涵管很可能不堪重负。他掏出笔记本,借着手电光记录:“涵管中段10米,内壁混凝土脱落,钢筋锈蚀,磨损严重,建议立即更换新涵管。”他还用水笔在涵管内壁做了标记,方便后续施工队定位。

上报后,新涵管很快运到了现场。这是一批钢筋混凝土涵管,每节长2米,直径1.2米,沉重厚实。安装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库区,看着施工队用起重机吊起第一节涵管,缓缓向涵管入口移动。“慢点,再慢点!”他站在安全区域,大声指挥着起重机操作员,“对准入口,不要偏移!”

涵管在空中慢慢调整位置,赵承平眼睛紧紧盯着,手里拿着卷尺,随时准备测量偏差。“左边偏了5厘米!”他大喊,操作员立刻调整吊臂,涵管慢慢向右移动。经过反复调整,涵管终于精准对准入口,缓缓推进。“定位准确!”赵承平跑过去,用卷尺测量涵管与入口的间隙,误差不超过2毫米,他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安装过程中,他全程监督,每安装一节涵管,都要检查接口的密封情况:“接口处必须用防水砂浆密封严实,不能有任何缝隙,不然会漏水。”有一节涵管的接口稍微有些错位,他立刻让工人暂停:“拆下来重新安装,接口不平整,后期容易渗漏。”工人有些不情愿:“赵组长,就一点点错位,不影响使用。”“不行!”赵承平蹲下身,指着接口处,“涵管承受着水流的压力,哪怕一丝缝隙,时间长了也会冲刷出大洞,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在他的坚持下,工人只好重新调整涵管位置,直到接口严密平整,才用防水砂浆密封。看着一节节新涵管顺利安装到位,形成一条笔直坚固的“地下通道”,赵承平心里踏实了不少——这道“主动脉”终于修复好了,水库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

涵管更换完成后,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清理库区杂物成了重点工作。赵承平组织了二十多名施工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打捞水面残留的漂浮物,一组负责清理坝坡和库底的杂草、垃圾。他自己则提着镰刀,加入了清理坝坡杂草的队伍。

坝坡上的杂草长得有半人高,有的甚至扎根在坝体的裂缝里,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破坏坝体结构。赵承平握着镰刀,用力割着杂草,刀刃划过草茎,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阳光越来越烈,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滴落在干燥的坝坡上,瞬间被蒸发。有施工人员劝他:“赵组长,您歇会儿,这些活儿我们来就行。”他摇摇头,抹了把汗:“多个人多份力,早点清理完,水库就能早日蓄水。”

清理水面漂浮物的队伍也在忙碌着。他们驾着小船,用网兜打捞树枝、塑料袋、玻璃瓶等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越来越少,原本浑浊的水洼渐渐变得清澈。赵承平偶尔会停下手中的活,望向库区——看着水面一点点恢复洁净,坝坡渐渐露出整齐的土石坡面,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清理到库底深处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一辆废弃的摩托车和一堆破旧的农具,显然是多年前被洪水冲进水库的。“这些重物留在库底,会影响水库蓄水和水流,必须清理出去。”赵承平指挥着施工队用起重机将摩托车和农具吊上岸,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点。他看着空荡荡的库底,心里想着:“这下彻底干净了,水库就能发挥最大的蓄水和泄洪功能了。”

经过一周的奋战,库区终于焕然一新。库底的淤泥被清理平整,水面没有了任何漂浮物,坝坡的杂草被除尽,露出了加固后的土石坡面,新更换的涵管在坝体内部静静矗立,像一条坚固的“主动脉”。赵承平站在坝顶,俯瞰着整洁的库区,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那个磨破了边角的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涵管更换完成,库区杂物清理完毕,水库焕然一新,具备蓄水条件。”

风吹过坝顶,带着草木的清香,赵承平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这一个多月来,他每天早出晚归,泡在工地上,顶着烈日监督施工,踩着淤泥检查涵管,握着镰刀清理杂草,手上磨出了水泡,皮肤被晒得黝黑,但看着眼前这座安全整洁的水库,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通过的那天,赵承平站在坝顶最后望了一眼——库区已经蓄满水,碧波荡漾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新更换的涵管在坝体下静静发挥作用,之前清理干净的库底如今藏在水下,只偶尔能看到几尾鱼跃出水面。验收组的专家们在验收报告上签字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让他心里悬了一个多月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返程的车驶出库区时,他靠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倒退的农田和树林,疲惫感才慢慢涌上来——这一个多月里,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梦里全是涵管的磨损痕迹和库底的淤泥。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妻子发来的消息:“妈炖了排骨汤,等你回家吃饭。”他笑着回复:“快到了,路上不堵车。”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才发现手机屏保还是上次和女儿在公园拍的照片,照片里女儿手里举着,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回到市里的家时,已经是傍晚。推开门,一股排骨汤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正站在厨房门口擦手,花白的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承平回来啦?快洗手,汤刚炖好。”妻子从客厅走过来,接过他手里的背包,包里的笔记本不小心掉了出来,封面上还沾着水库的泥点。“这本子都磨成这样了,该换个新的了。”妻子拿起笔记本,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这次工程顺利,你可得好好歇两天,女儿天天问‘爸爸什么时候陪我去公园’。”赵承平点点头,心里满是愧疚——上次答应带女儿去公园,还是半个月前,结果因为涵管检查临时加班,又失约了。

晚饭时,女儿坐在他旁边,小手扒拉着米饭,时不时抬头问:“爸爸,水库修好了,你接下来不用忙了吧?我们周末去儿童公园好不好?那里有滑滑梯和秋千。”赵承平摸了摸女儿的头,刚想说“好”,手机突然响了,是单位的座机号码。他心里“咯噔”一下,接起电话:“喂,王局?”电话那头传来王副局长沉稳的声音:“承平,水库的活儿干得不错,验收组都夸你细心。不过有个新任务,明天早上八点来局里一趟,城东要建个城市公园,需要你负责项目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