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质量不能打折扣(1/2)
赵承平拿出电工规范手册,指着上面的条款说,“你看,规范里明确要求,电线铺设必须穿阻燃管,这是底线,不能突破。”
在第五处公厕,他发现地下水管的锈蚀情况比预想中更严重。原本计划更换部分水管,但他蹲在地下坑道里,仔细检查了每一段管道,发现有近十米的水管都已经锈蚀穿孔,水正从破洞里慢慢渗出。“全部换新!”他果断决定,“只换部分水管,剩下的隐患迟早会爆发,到时候还得返工,反而更麻烦。”施工队的负责人有些为难:“赵组长,全部换新会增加不少成本和工期。”“成本可以再核算,工期可以适当延长,但质量不能打折扣。”赵承平的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做表面功夫,要真正解决居民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天,赵承平每天都泡在施工工地上。
挑选地砖时,他特意带着施工队负责人老陈去了建材市场。瓷砖摊位上琳琅满目,有光亮如镜的抛光砖,有纹理细腻的仿古砖,还有花色鲜艳的釉面砖。老陈随手拿起一块抛光砖:“赵组长,这砖好看又好擦,价格还实惠,就用这个吧?”赵承平却摇了摇头,弯腰用手摸了摸砖面,又洒了点水在上面:“你试试踩上去。”老陈踩上去,刚一用力就差点滑倒,赶紧扶住摊位边缘。“你看,这种抛光砖沾水后太滑,老人小孩很容易摔倒。”赵承平语气严肃,“公厕地面必须选防滑性能好的。”
他在市场里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中一款表面带有细密凹凸纹路的防滑瓷砖。砖面呈浅灰色,触感粗糙,洒上水后踩上去依旧稳固。“就选这个。”他蹲下身,用钥匙在砖面划了划,没有留下划痕,“表面粗糙防滑,硬度也够,耐磨损,适合公厕这种高流量场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让商家提供了防滑检测报告,确认摩擦系数达到0.6以后,才敲定订单。
瓷砖运到工地那天,赵承平亲自到场验收。他随机抽出一箱瓷砖,拆开后逐块检查:“砖面纹路要均匀,边角不能有破损,尺寸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他用卷尺测量瓷砖边长,又用手触摸边角,发现有两块瓷砖边角轻微磕碰,立刻让工人挑出来退货。“这些细节看着小,却影响使用安全和美观。”他对老陈说,“我们不能让居民用着不放心。”
铺设地砖时,赵承平全程监督。工人按要求在地面找平后,开始铺砖,他拿着靠尺在砖面上反复比对:“这里高了1毫米,得重新调整。”“砖缝要均匀,留2毫米缝隙,方便填缝。”他还特意叮嘱工人,在公厕入口、洗手台、隔间门口这些容易沾水的区域,地砖要铺得略向外倾斜,形成1%的坡度,确保污水能顺利流向地漏,不会积水。
隔间门锁的更换也让赵承平费了不少心思。之前的门锁型号杂乱,有的是老式插销锁,有的是按压锁,损坏后很难买到匹配的配件。“必须换成统一型号的标准化门锁。”他在改造协调会上明确要求。经过多方比对,他选定了一款耐用的按压式门锁,锁体防锈,开关顺畅,配件容易采购。
安装那天,他看着工人把旧门锁一个个拆下,换上新锁。每安装好一个,他都亲自试开几次:“开关要灵活,锁扣要牢固,不能出现关不上或打不开的情况。”有个工人图省事,锁芯没有拧紧,赵承平试开时发现门锁有些松动,立刻让工人重新安装:“锁芯必须拧紧,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到时候又得返工。”他还在每个门锁旁边贴了一张小标签,上面写着门锁型号和维修电话,方便日后损坏时居民联系维修。
考虑到残疾人的如厕需求,赵承平在每个公厕都规划了一间无障碍卫生间。卫生间位于公厕最内侧,空间比普通隔间宽敞一倍,足够轮椅进出。他亲自测量尺寸,确定轮椅回转空间不小于1.5米,洗手台高度控制在70厘米,方便残疾人使用。
无障碍扶手的安装是重点。他选用了不锈钢材质的扶手,表面做了防滑处理,直径3.5厘米,便于抓握。“马桶两侧要装水平扶手,高度70厘米,长度60厘米;墙面装垂直扶手,高度1.2米,方便残疾人借力起身。”他站在卫生间里,模拟残疾人使用场景,反复调整扶手位置,直到觉得舒适安全才罢休。
除了扶手,他还在无障碍卫生间安装了紧急呼叫铃。呼叫铃按钮设在马桶旁边,高度45厘米,轻轻一按,公厕外的警示灯就会闪烁,同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这样万一有残疾人在里面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求救。”他测试了呼叫铃的灵敏度,确保警报声足够响亮,能让附近的人听到。
内部装修接近尾声,室外工程紧接着启动,主要包括重铺路面和修建排水沟。公厕门口的路面原本坑坑洼洼,下雨天积水严重,赵承平要求施工队先将路基夯实,再浇筑混凝土。“路基压实度不能低于95%,不然路面容易沉降开裂。”他拿着测土仪,在路基上随机取土样检测,发现有一段路基压实度只有92%,立刻让工人用压路机重新碾压。“一遍不行就压两遍,必须达到标准。”他盯着工人反复碾压,直到测土仪显示压实度达到96%,才允许浇筑混凝土。
排水沟的修建同样不能马虎。赵承平要求排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坡度不小于3%,确保雨天排水顺畅。施工队按要求开挖沟渠、铺设管道,可验收时,赵承平用水平仪测量发现,有一段5米长的排水沟坡度只有2%,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施工。”他指着排水沟说,“坡度不够,雨水排不出去,会积在路面,影响居民通行,还可能倒灌进公厕。”
老陈有些为难:“赵组长,重新施工得把已经铺好的管道挖出来,太麻烦了。”“麻烦也得改。”赵承平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做工程不能将就,要一次性做好,不然以后出了问题,麻烦的还是居民。”他亲自指挥工人开挖,调整管道坡度,直到水平仪显示坡度达到3.5%,才让工人回填泥土、压实路面。
五处公厕陆续投入使用那天,赵承平特意选在清晨前往。晨雾还未散尽,老城区的巷子里已有零星行人,崭新的公厕在晨光中透着整洁,浅灰色的防滑地砖、统一的按压式门锁、明亮的LEd灯光,与改造前的破败模样判若两人。一位提着菜篮子的阿姨走进公厕,出来时笑着对赵承平说:“小赵啊,这厕所改造得真好,又干净又安全,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进来了!”
这样的夸赞让赵承平心里暖暖的,但他没有丝毫松懈。他知道,改造完成不是终点,持续保障使用效果才是关键。接下来的半个月,他每天下班后都会绕路去各个公厕查看,笔记本上又多了新的记录。在第二处公厕,他发现洗手台上方的照明有些昏暗,尤其是傍晚时分,老人洗手时很难看清。“这可不行,照明不足容易让人磕碰。”他心里想着,立刻掏出手机联系电工:“王师傅,麻烦你明天去第二处公厕,在洗手台上方再加一盏LEd灯,亮度选3000K的暖白光,既亮堂又不刺眼。”
第二天一早,电工就带着灯具赶来。赵承平特意请假到场监督,看着灯具安装到位,打开后光线均匀地照亮洗手台区域,才放心离开。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二处公厕新增洗手台灯具,照明达标”,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对居民承诺的践行。
没过几天,他又在第四处公厕发现了新问题。有居民反映水压不足,冲水不够顺畅。赵承平亲自测试了冲水效果,按下按钮后,水流果然细小无力,冲不干净便池。他蹲下身查看冲水阀,没有发现故障,又沿着水管检查,推测是供水管道存在堵塞或压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不然影响使用体验。”他立刻联系水务公司,详细说明情况:“李经理,第四处公厕水压不足,可能是供水管道的问题,麻烦你们派人来检查一下。”
水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到了现场,经过检测,发现是公厕附近的供水主管道年久老化,导致水流不畅。“需要更换一段管道才能解决问题。”工作人员说。赵承平立刻协调施工队配合,关闭附近水源,协助水务公司更换管道。施工当天,他全程在场,看着工人挖出旧管道——管壁上结满了厚厚的水垢和铁锈,难怪水流不通畅。新管道安装完成后,打开阀门,水流瞬间变得强劲有力,冲水效果立竿见影。“这样才对。”他心里踏实了,在笔记本上又添了一笔:“第四处公厕供水管道更换完毕,水压恢复正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