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质量不能打折扣(2/2)
公厕改造项目圆满收尾的那天,赵承平整理好最后一份资料,刚放进文件柜,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承平,有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城郊的红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这座水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坝体出现渗漏,汛期快到了,必须尽快处理。”
接过项目文件,赵承平的心情立刻沉重起来。他知道,水库安全关系到下游几个村庄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当天下午,他就背着工具包,驱车前往水库现场。车子驶离市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远远就看到红星水库的轮廓——大坝横跨山谷,像一条巨龙守护着下方的村庄。
停下车,赵承平沿着坝体缓缓行走。大坝是土石结构,表面覆盖着草皮,部分区域草皮已经枯萎,露出黄褐色的泥土。他掏出笔记本,一边走一边记录:“坝体表面草皮枯萎约300平方米,存在水土流失风险。”走到背水坡时,他停下了脚步,眉头紧紧蹙起——背水坡的泥土有些湿润,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明显的潮气。他顺着湿润的痕迹往下找,在距离坝顶约10米的位置,发现了第一处渗水点:细小的水珠正从泥土里渗出,在地面汇成一小滩水渍。
“这里有渗水!”他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掏出卷尺测量渗水点位置,又拿出量杯,蹲下身收集渗水,估算渗水量。“每小时渗水量约500毫升。”他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背水坡10米处,渗水点1个,渗水量500l\/h”。继续往下走,他又陆续发现了三处渗水点,最大一处每小时渗水量达到800毫升。“情况比预想中严重。”他心里有些焦急,这些渗水点如果不及时处理,汛期水位上涨时,可能会导致坝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
他没有停留,继续查看溢洪道和防水设施。溢洪道的闸门是老式的铸铁结构,表面锈迹斑斑,有的地方甚至锈出了孔洞。他试着转动闸门的启闭装置,摇柄异常沉重,转了半圈就卡住了。“闸门启闭不灵活,这太危险了。”他心里想着,用力晃动摇柄,费了很大力气才勉强转动。“汛期如果闸门打不开,洪水排不出去,大坝就会有漫堤的风险。”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溢洪道闸门锈蚀严重,启闭不灵活;放水设施阀门老化,需全面检修更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赵承平沿着坝体又走了一圈,确认没有遗漏其他问题,才驱车返回市区。回到单位,他没有休息,立刻整理现场勘查记录,绘制坝体渗水点分布图,估算加固所需材料用量。桌上的台灯亮了很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整改建议:“背水坡渗水点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加固坝体;溢洪道闸门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确保启闭灵活;放水设施全面检修,更换老化阀门……”
施工队进场那天,红星水库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十几辆工程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来,载着灌浆设备、钢筋水泥和施工工具,在坝脚空地上整齐停放。赵承平穿着防滑工装,踩着沾满露水的草皮,早早等候在坝顶,手里攥着厚厚的施工方案和勘查记录,眼神里满是凝重——坝体灌浆是除险加固的核心工序,直接关系到坝体的防渗能力,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队长,灌浆压力必须控制在0.8-1.0pa之间,浆液配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水泥和水的比例是1:0.5,不能有任何偏差。”赵承平把施工队负责人王强拉到坝体渗水点分布图前,指着标注的四处渗水点,“尤其是这几处,要重点灌浆,确保浆液能渗透到坝体深层,形成有效的防渗帷幕。”王强拍着胸脯保证:“赵组长,您放心,我们都是老手了,保证按标准施工。”
灌浆工作正式开始。轰鸣声中,灌浆机启动,乳白色的浆液通过管道注入坝体钻孔中。赵承平没有离开,而是守在灌浆设备旁,眼睛紧紧盯着压力表。指针在0.9pa左右稳定跳动,他心里稍安。但没过多久,当灌浆到第二处渗水点时,压力表突然波动起来,指针降到了0.7pa。“怎么回事?”他立刻喊道,让工人暂停施工。
王强赶紧过来检查设备:“可能是钻孔有点堵塞,导致压力上不去。”赵承平蹲下身,查看灌浆孔的情况,又核对了浆液配比记录,发现浆液浓度略高,可能是搅拌时水泥放多了。“重新搅拌浆液,把浓度调到标准值,再疏通钻孔。”他语气坚定,“压力不够,浆液渗不进去,灌浆就成了表面功夫,根本起不到防渗作用。”
工人按照要求重新操作,赵承平在一旁全程监督:水泥和水按比例倒入搅拌罐,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直到浆液均匀无结块;钻孔疏通后,再次启动灌浆机,压力表指针慢慢回升到0.9pa,稳定下来。“这样才对。”他松了口气,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二处渗水点灌浆,压力稳定0.9pa,浆液配比达标”。
接下来的半个月,赵承平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清晨,他比工人早到一小时,检查灌浆设备的运行状况;中午,他和工人一起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吃盒饭,饭没吃完就接到工人报告,说有段坝体灌浆后,渗水情况没有明显改善。他立刻放下饭盒,拿着检测工具赶到现场。
这段坝体位于背水坡中段,之前的灌浆孔周围,泥土依然有些湿润。他用小铲子挖开表层泥土,发现浆液渗透深度不够,只在表层形成了防渗层,深层的渗水通道没有被完全封堵。“必须补灌一次!”他果断决定。王强有些为难:“赵组长,补灌会增加不少成本和工期,而且按行业标准,一次灌浆达标就可以了。”
“行业标准不能替代实际效果。”赵承平指着湿润的泥土,“你看,这里还在渗水,说明灌浆没有到位。汛期来临后,水位上涨,压力增大,这些未封堵的渗水通道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导致坝体失稳。”他想起下游村庄里那些低矮的房屋和村民们淳朴的笑脸,心里更加坚定:“成本可以申请追加,工期可以适当延长,但质量不能打折扣。我们必须确保坝体绝对安全。”
补灌工作启动时,赵承平特意调整了灌浆方案:加密钻孔间距,从原来的2米一个孔,调整为1.5米一个孔;延长灌浆时间,每个孔的灌浆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45分钟。他守在现场,每一个钻孔的灌浆压力、浆液配比都亲自核对,直到检测显示渗水完全停止,才在验收单上签字。看着补灌后的坝体,泥土渐渐变得干燥,他心里踏实了不少——这道防渗帷幕,终于筑牢了。
坝体灌浆完成后,工程进入下一阶段:重修坝顶道路和护栏。原来的坝顶道路是土路,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护栏是老旧的铸铁栏杆,很多地方已经锈蚀断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赵承平把道路重修的核心要求告诉施工队:“路基厚度不能低于30厘米,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路面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厚度15厘米,确保能承受工程车通行。”
路基施工那天,赵承平拿着测厚仪和测土仪,在坝顶来回走动。工人用推土机把原有土路推平,再分层铺设碎石和黄土,每层铺设厚度20厘米,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停一下!”他喊住正在操作压路机的工人,用测厚仪测量路基厚度,显示只有28厘米,“还差2厘米,继续铺土碾压。”工人只好重新铺土,直到测厚仪显示30厘米,才进行下一步碾压。
碾压完成后,他用测土仪取土样检测压实度,结果显示94%,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重新碾压!”他语气严肃,“压实度不够,路面容易沉降开裂,坝顶道路不仅是施工通道,也是汛期巡查的重要路线,必须牢固耐用。”压路机再次启动,轰鸣声中,路基被反复碾压,直到测土仪显示压实度达到97%,他才点头同意进行下一道工序。
护栏安装是最后一道关键工序。这次选用的是不锈钢护栏,坚固耐用,不易锈蚀。赵承平对护栏安装的要求近乎苛刻:“立柱埋深不能低于60厘米,间距严格控制在2米,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他拿着卷尺,在坝顶标记出每根立柱的位置,确保间距均匀。
施工队开始挖坑埋立柱,赵承平在旁边盯着:“坑挖深点,必须60厘米,不能少一厘米。”有个工人图省事,坑只挖了55厘米就想埋立柱,被他当场制止:“立柱埋深不够,遇到大风或碰撞,很容易倾倒,起不到防护作用。”工人只好重新挖坑,直到深度达标,才把立柱放入坑中,浇灌混凝土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