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别累坏了身体(1/2)
他心里嘀咕着,掏出卷尺认真测量:报箱底部距地62厘米,成年人取信尚且需要弯腰,更别说小区里那些腿脚不便、腰杆僵硬的老人了。
他想起住在2单元的王大爷,前几天聊天时还说自己腰不好,弯腰超过五分钟就直不起来;还有5单元的李阿姨,腿脚不便常年拄着拐杖,这样的高度对她来说,取一次信简直是种折磨。“改造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怎么能在这种细节上疏忽?”赵承平心里有些自责,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施工方负责人老陈的电话。
“老陈,3号楼和5号楼前的报箱高度有问题,老年人取信太费劲,你赶紧安排人过来调整。”电话那头的老陈有些不解:“赵组长,报箱都是按标准尺寸安装的,应该没问题吧?”“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赵承平的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咱们小区老年人多,报箱底部至少要抬高到80厘米,再在旁边加个简易扶手,方便老人借力。”
老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第二天派人来整改。挂了电话,赵承平又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发现其他几栋楼的报箱都是同样的高度。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详细记录:“所有楼栋报箱底部距地62厘米,老年人取信需弯腰,存在不便。整改要求:底部抬高至80厘米,每排报箱旁加装1.2米高扶手,扶手直径3.5厘米,便于抓握。”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带着工具和材料来了。赵承平全程在现场监督,看着工人先将报箱逐个拆下,重新焊接支架,再小心翼翼地将报箱固定在新支架上。“再抬高两厘米,对,刚好80厘米。”他站在一旁指挥,手里拿着卷尺反复测量,确保每个报箱的高度都精准无误。扶手安装时,他特意让工人选用了防滑材质,还在扶手顶端加装了圆滑的封头,避免老人不小心磕碰受伤。
“赵组长,您真是太细心了,连扶手的材质都考虑到了。”施工队的年轻工人忍不住赞叹。赵承平笑了笑:“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使用体验,尤其是老年人,安全和方便最重要。”他试着抓了抓扶手,粗细适中,防滑纹路清晰,心里踏实了不少。
整改完成后,赵承平特意请住在附近的王大爷来试试。王大爷拄着拐杖走到报箱前,不用弯腰就能轻松打开报箱门,还能顺手扶住旁边的扶手保持平衡。“太好了,小赵,这下取信方便多了!”王大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握着扶手的手轻轻摩挲着,“你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了。”看着老人舒心的样子,赵承平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调整,却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件事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居民们都对赵承平的细心赞不绝口。之后每次他在小区巡查,总会有居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有一次,他正在检查绿化灌溉情况,住在1号楼的张阿姨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赵组长,天这么热,快喝点绿豆汤解暑。”说着就给她倒了一杯,绿豆汤清凉甘甜,顺着喉咙往下滑,瞬间驱散了满身的燥热。还有一次,他蹲在地上查看草坪的生长情况,一位老大爷拿着一瓶矿泉水递过来:“小伙子,歇会儿再忙,别累坏了身体。”
居民们的关心让赵承平心里充满了动力,但他也没忘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绿化养护。小区里新栽的樱花树、冬青和月季,还有刚铺好的草坪,都是居民们休闲观赏的宝贝,可很多居民不知道怎么养护,要是因为养护不当枯萎了,实在太可惜。“得请专业人士来给大家讲讲养护知识。”赵承平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了之前负责小区绿化的园林队队长老周。
老周很爽快地答应了,约定周末上午在小区小花园里开展养护知识讲座。赵承平提前在小区公告栏贴了通知,还在业主群里反复提醒大家。周末那天,小花园里挤满了居民,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的退休职工。
工程验收的通知下达时,赵承平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整改记录,连页边空白处都贴满了黄色便签。但他没有丝毫松懈——验收不是终点,居民的满意才是最终标准。“得让居民们亲自来检查,他们生活在这里,最清楚哪里需要改进。”他心里盘算着,立刻联系社区刘主任,组织了一场“居民代表验收会”,邀请了十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代表,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热心公益的退休职工。
验收当天,天朗气清,秋风吹得小区里的樱花树叶沙沙作响。上午九点,居民代表们准时在小区门口集合。赵承平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衫,手里拿着厚厚的验收清单和笔记本,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辛苦各位了,咱们就当逛自己家一样,哪里不满意、哪里需要改进,都尽管说,我一定记下来整改。”
“赵组长,你太客气了,这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说话的是住在3号楼的王大爷,他拄着枣木拐杖,脸上满是笑容。旁边的李阿姨抱着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附和道:“是啊,以前的破小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多亏了你。”赵承平摆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改造好不好,还得你们说了算。”
一行人沿着崭新的主干道慢慢往前走,路面平整光滑,倒映着蓝天白云。居民们一边走一边称赞:“这路修得真平整,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踩泥坑了。”“你看这路灯,亮堂多了,晚上散步也放心。”赵承平跟在旁边,认真听着大家的反馈,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走到小花园时,张阿姨指着新开的月季说:“这花养得真好,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舒心。”志愿养护队的李大爷补充道:“多亏了赵组长请的园林师傅,教了我们不少养护技巧,我们每天都来浇水施肥。”
穿过小花园,就到了健身区。彩色的健身器材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几个孩子正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笑声清脆。居民们围了过来,有的试着转动太极推揉器,有的坐在漫步机上前后摆动。“这器材质量真不错,比以前公园的还结实。”一位退休职工说道。赵承平心里正踏实,突然听到王大爷皱着眉头说:“赵组长,这健身区的地面是水泥地,太硬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顺着王大爷指的方向看去,健身区的地面是和小区主干道一样的水泥地,虽然平整,但确实缺乏缓冲。“您是说……”赵承平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面。王大爷拄着拐杖,指了指正在玩耍的孩子:“你看这些小孩子,跑跳打闹的,万一不小心摔倒了,水泥地多硬啊,肯定会受伤。要是能铺一层软胶就好了,能起到缓冲作用。”
旁边的李阿姨也赶紧说道:“是啊是啊,我家小孙子就爱在这里跑,我每次都提心吊胆的。软胶地面安全,我们也能放心让孩子玩。”其他居民代表也纷纷附和:“王大爷说得对,安全第一,铺软胶很有必要。”“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大大降低受伤风险,值得。”
赵承平的心里涌起一股愧疚——他之前只关注了健身器材的稳固性,却忽略了地面的安全性。“您说得太对了,是我考虑不周。”他立刻掏出笔记本,在上面重重写下:“健身区地面为水泥地,缺乏缓冲,建议铺设软胶,防止孩子摔倒受伤”,还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五角星,标注“紧急整改”。“王大爷,李阿姨,你们放心,这个问题我明天就安排整改,一定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王大爷满意地点点头:“赵组长,你办事我们放心。”赵承平看着孩子们在健身区欢快奔跑的身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铺好软胶地面,不能让孩子们冒着受伤的风险玩耍。
验收会结束后,居民代表们对改造工程总体非常满意,只提出了健身区铺软胶、部分花坛缺少护栏等三个小问题。赵承平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清单,当天下午就召开了整改协调会。“健身区软胶地面必须尽快落实,其他问题也要在三天内整改完毕。”他对施工队老陈说。老陈有些为难:“赵组长,软胶地面需要测量、定制、铺设,时间太紧了,能不能等验收后再弄?”“不行!”赵承平的语气坚定,“验收是为了让居民住得舒心安全,这个问题不解决,验收过了也没意义。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测量,你联系厂家定制软胶,越快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