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688章 别累坏了身体

第688章 别累坏了身体(2/2)

目录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就带着施工队的测量员来到健身区。测量员拿着卷尺,仔细测量健身区的面积,赵承平在旁边帮忙扶着卷尺,时不时核对数据。“长度15米,宽度8米,总面积120平方米。”测量员报出数据,赵承平赶紧记在笔记本上。“软胶的厚度要选5厘米的,这种厚度缓冲效果最好,孩子摔倒也不会受伤。”他特意叮嘱老陈。

老陈联系了几家软胶厂家,对比了质量和价格后,选定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厂家,约定三天后送货安装。

小区改造工程正式通过验收那天,居民们在小花园里放起了鞭炮,欢呼声和掌声久久回荡。赵承平站在人群边缘,看着崭新的楼栋、平整的道路、鲜艳的绿化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眼角微微发热。他没有久留,只是悄悄转身,背着那个陪伴了他整个改造过程的帆布工具包,踏上了回单位的路。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尘埃在光柱里轻轻飞舞。桌上早已堆起了一座“资料山”——厚厚的施工记录、验收报告、居民反馈表、整改通知书,还有他那个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都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最后的收尾。赵承平放下工具包,揉了揉酸胀的肩膀,深深吸了口气。这几个月来,他每天早出晚归,跑工地、协调问题、听居民意见,神经一直紧绷着,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这些资料了。

他先把所有资料全部摊开在办公桌上和旁边的空地上,分门别类地摆放:施工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好,从最初的场地平整到最后的软胶铺设,厚厚的一摞有半人高;验收报告按楼栋和项目分类,每一份都盖着鲜红的印章;居民反馈表单独放在一边,上面还有居民们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写意见;整改通知书则和对应的整改后的验收单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闭环。

整理施工记录时,他的手指拂过一张张泛黄的纸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施工的点点滴滴:3月15日,1号楼外墙开始翻新;4月20日,楼道照明更换完成;5月8日,管线改造启动;6月12日,道路翻修开始;7月5日,绿化工程进场;8月10日,健身区软胶铺设完毕……每一个日期,每一项记录,都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想起了雨季里连夜抢修破裂水管的夜晚,想起了和居民们一起清理楼道杂物的场景,想起了为了报箱高度和施工方反复沟通的细节,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辛苦,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有一张施工记录上,还沾着点点水泥渍,那是他在检查地基施工时不小心蹭上的。他轻轻擦拭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手里拿着测土仪,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汗水浸湿了工装,却丝毫不敢懈怠。“这些都是最珍贵的回忆啊。”他心里想着,把这张记录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里。

整理居民反馈表时,他看到了王大爷的手写意见:“报箱高度调整后,取信方便多了,感谢赵组长的细心。”还有李阿姨的留言:“健身区软胶地面很安全,孩子玩耍很放心。”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赵承平的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验收时居民们满意的笑容,想起了巡查时大家递来的矿泉水和绿豆汤,这些都成了他工作中最珍贵的动力。

最耗时的是分类归档。他准备了三个蓝色的文件盒,分别贴上“施工资料”“验收资料”“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的标签。每一份资料都要仔细核对、编号、装订,再放进对应的文件盒里。施工资料里,他把图纸、合同、进度表、材料检测报告等一一归类;验收资料里,按楼栋和项目整理,每一份都附有详细的验收照片;居民反馈与整改资料里,把居民的意见和对应的整改措施、整改后的照片放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档案。

整理到第三天下午,三个文件盒终于被装满了。他把文件盒搬到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蓝色的盒子在书架上格外显眼。他后退了几步,看着这三个沉甸甸的文件盒,心里满是踏实感。这些资料不仅是小区改造工程的完整记录,更是他对居民们的承诺和责任的见证。每一份文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每一页记录,都承载着居民们的期待和信任。

小区改造资料归档完成的第三天,赵承平难得休了个完整的周末。

可这份闲适没持续多久,周一刚一上班,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承平,有个新任务交给你——城区五处公共厕所改造,这些公厕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居民意见很大,你得把这个民生实事办好。”

接过任务文件,赵承平的目光落在“公共厕所改造”几个字上。他知道,公厕虽小,却是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文件里附了五处公厕的地址,最旧的一处位于老城区的巷子里,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放心吧领导,我一定尽快摸清情况,拿出改造方案。”他握紧文件,心里已经盘算着下午就去现场勘查。

下午两点,赵承平背着帆布工具包,骑着电动车出发了。第一站就是那处最旧的公厕,车子刚拐进狭窄的巷子,一股刺鼻的异味就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加快车速赶到公厕门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一沉:公厕的外墙斑驳不堪,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有些地方还长了青苔。门口的瓷砖碎裂了好几块,露出坑洼的水泥地面,下雨天肯定满是积水。

推开门,异味更加浓烈。昏暗的灯光下,墙壁上布满了污渍和乱涂乱画的痕迹,墙角堆着几片脱落的墙皮。他掏出笔记本,逐条记录:“外墙墙皮脱落约80%,门口瓷砖碎裂12块,室内墙面污渍严重,照明亮度不足。”走到隔间,他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六个隔间的门锁,有四个已经损坏,有的锁芯脱落,有的门板松动,关不上也打不开;冲水系统更是糟糕,按下按钮后,水流断断续续,有的甚至完全没反应,地面上积着污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条件也太差了。”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冲水管道,管道表面锈迹斑斑,用手轻轻一摸,指尖就沾上了一层红褐色的铁锈。他掏出卷尺,测量了管道直径,又从工具包里拿出扳手,试着拧了拧接口处的螺丝,螺丝早已锈死,稍微用力就有断裂的风险。“这些管道肯定得全部更换,不然改造了也用不了多久。”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冲水管道锈蚀严重,需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隔间门锁4个损坏,需换新;照明系统亮度不足,需更换LEd灯。”

接下来的两天,赵承平跑遍了另外四处公厕。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公厕没有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如厕困难;有的地面坡度不够,污水排不出去;还有的公厕通风不良,异味难以消散。他把每一处的问题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画了简易的平面图,标注出需要维修更换的部位,还估算了材料用量:“不锈钢水管30米,LEd照明灯15盏,隔间门锁20个,防滑瓷砖50平方米……”

整理完勘查记录,赵承平连夜制定了改造方案。方案里明确了改造重点:水电线路全更换、破损设施全更新、增加无障碍设施、改善通风条件。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施工队召开协调会:“这些公厕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造标准不能降,水电线路必须符合规范,材料必须用合格产品,尤其是水管和电线,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最旧的那处公厕。施工队已经开始拆除旧设施,电钻的轰鸣声打破了巷子的宁静。他没有离开,而是在现场盯着:工人拆除旧水管时,他提醒注意保护墙面;清理地面时,他要求把碎石和杂物分类堆放。“赵组长,您也太较真了,不就是个公厕改造吗?”施工队的李师傅笑着说。“公厕改造是民生工程,再小的事也得认真办。”赵承平蹲下身,查看地下水管的锈蚀情况,管道已经锈得薄如纸片,轻轻一碰就掉渣。“这水管必须全部换新,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水电线路改造是最先进行的工序。赵承平拿着图纸,在各个施工点之间奔波,每天至少要跑遍五处公厕。在第三处公厕,他发现工人铺设的电线没有穿管保护,直接埋在了墙里。“不行,必须穿管!”他立刻叫停施工,“电线直接埋在墙里,时间长了容易受潮短路,存在安全隐患。”工人有些不情愿:“赵组长,穿管太麻烦了,还得耽误时间。”“安全第一,再麻烦也得按规范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