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任务(求月票)(1/2)
到了楼下,张义和郑呼和一边走着,一边低声交谈。随着仲夏来临,山城的空气也变得火烧火燎,压抑且昏沉,只有在下雨时,才能让人爽快地喘口气。
“你怎么来了?”
“情况紧急,不方便打电话。”郑呼和面朝磅礴大雨,回答得很严肃,甚至有些焦灼。
“出什么事了?”
“上次靠着你提供的情报,社会部和边区保卫处破获了大批潜伏在军委二局、联防司令部、SX省委、边区保卫处、绥德专署、陇东专署等要害部门的军统汉训班的潜伏特务。本以为他们会消停一阵子,谁想就在前几天,根据一位叫吴南山的弃暗投明的军统特务供述,边区公署、中学还潜伏着不少军统特务。”
“死灰复燃!”张义脸色凝重起来,“抓到人了吗?”
所谓的汉中特训班,是由红党核心叛徒“化广奇”提议,39年军统在汉中创办的“特种技术训练班”,由戴春风兼任班主任,原军统上海行动组组长程慕颐任副主任。
此人在上海担任行动组时,曾派人渗透进红党JS省设在上海的秘密机关,一举将该机关破获,深得戴春风赏识。
由他担任副主任负责具体事务,由红党叛徒和曾打进过宝塔山的大特务专门教授“红党问题”,一批“身怀绝技”的军统专家担任技术教官,培养潜入宝塔山及陕甘宁边区的特务。
该班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政治侦察、射击、擒拿术、化妆术、隐身法,还要接受爆破、暗杀、投毒等技能培训,要学会用米汤、矾水、唾液、浆糊等书写,以碘酒、火烤、水浸等方法显现的操作要领,掌握万能显影液配方和情报加密等技能,以及电报电文编译方法等。
这些学员毕业后的归宿只有一个--“生进死出”--潜伏进边区根据地当“死间”。
以“进步”知识青年的身份投考宝塔山根据地学校,然后设法混入机关、部队等要害部门,从事搜集情报和破坏活动。
汉中特训班从39年九月成立,到今年3月停办,共招收9期学员,培训特务631名。
这些人先是组成特别侦查组,后扩编为特别侦察站,下辖延安、府谷、环县、韩城等19个特侦组,其纲领为“打入要害、长期潜伏、搜集情报、伺机而动”,而“动”自然是“暗杀”的隐语。
这些且不必赘述。
郑呼和叹了口气:“原本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经吴南山指认,边区保卫处迅速抓捕了一个叫祁三益的人,此人是联络组的副组长,可就在审讯的途中突发意外......”
“意外?”
“是,随边区保卫处长而来的工作人员中竟也有一人是军统汉训班打入的特务,他突然开枪,将祁三益打死了。”
“怎么会这样?”张义更加吃惊了。
“只能说我们小看了他们,这些人无孔无入。”
“这个人叫什么?又是怎么进入边区保卫处的?难道事先就没有甄别过他的身份?这不是严重的渎职嘛,麻痹大意害死人!”张义有些气愤地说,不过话一出口,他便马上察觉出有些别扭,补充说,“我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履历再天衣无缝,可要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通过身份甄别、背景调查,就得有一套假身份,名字、家庭出身、身份、履历、户籍以及介绍信,缺一个都站不住,这么长一串的东西,不可能没有破绽,那边就没有核实?”
“当然核实过了!”郑呼和没好气地说,“我们虽建立了严格的审查机制,但道高一丈魔高一丈,百密难免一疏,仍挡不住有些人处心积虑找漏洞、投机钻营。”
抗战时期,对于奔赴宝塔山的进步青年有一套严格的身份审查机制,这是保障革命根据地安全的必要措施。
审查主要通过籍贯调查、社会关系核实、同行者佐证、组织谈话、一段时间的观察考验等方式进行。
“是冒名顶替吗?”张义苦苦思索着这些反常,他的思绪飘回了一次和各个处长陪戴春风出席的饭局上。
当时戴春风为了尽量摸清有关宝塔山那边的情况,专门设宴招待程慕颐和派驻在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参谋徐佛观。
席间,戴春风问徐佛观如何安排特务去宝塔山活动的时候,此人得意洋洋发表了一番“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的说辞---
难是检查不严而查清历史严,不易立足,易是只要不急于求成,准备长期埋伏,有取信于别人的证明,去后极力伪装自己追求进步,不马上搜集情报,还是很容易取得信任的。
戴春风连忙问什么是能取信于别人的证明,徐佛观却笑而不语,卖起了关子。
戴春风也不追问,饭后又将此人带去了自己家里详谈。
这是一件事。
张义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他有个叫马良的临澧培训班的学生,毕业后曾分派到行动处。
有段时间此人曾神秘消失过,过了几个月他再次回来了。
张义便问他去哪里了。
马良得意洋洋地说他去了一趟宝塔山,还成功进入抗大学习。
张义便问他是如何进去的。
马良炫耀说他是冒名顶替进去的,接着大言不惭地吹嘘他在宝塔山的经历,说自己要不是生病一定会长期潜伏下去(实则是吃不了苦,偷偷跑回来的)还煞有其事地拿出一个小本本,上面编造了一些诽谤和挖苦红党的黑材料。
当时,军统在西北同样设立了水路交通统一检查站,专门拦截和扣押去宝塔山的爱国进步青年,几年时间多达上万人。
而这些人去宝塔山时,都带了介绍信或原来在什么学院读书或工作的各种证件。
他们被扣押后,军统便将这些“能取信于别人的证明”没收,交由伪装的特务冒名顶替进去。
军统运用这一办法,曾派上百人去过宝塔山。
郑呼和沉声说:“之前逮捕的不少潜伏特务确系冒名顶替,但有一部分不是,而是出自那位‘西北王’胡宗北防区的青年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