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69章 鬼鬼祟祟的商调函(4k)

第1469章 鬼鬼祟祟的商调函(4k)(1/2)

目录

焰色?但凡是个搞化学的,对焰色反应就不陌生,哪怕这里都是搞有机化学的。

潘工一愣,焰色反应能用到这里?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不是焰色反应:“高委员,您的意思是点燃了看燃烧的情况?”

高振东大笑着点点头:“对!就是这样。这么说吧,预氧丝易燃、烧得太快了,说明预氧化程度不够,不行;烧得太慢,甚至燃烧不起来,说明预氧化过头,也不行。要不快不慢才好,至于到底什么程度叫做不快不慢,你们直接烧着对比一下看看就行了。这也许是需要一点积累,但是积累起来还是很快的嘛。”

“就这么简单?”被无法快速获得预氧丝质量困扰了不少时间的潘工,有一点大跌眼镜的感觉。

“对啊,就这么简单。其实道理就和我们十七机部的老同志,炼钢的时候通过钢水颜色判断质量是差不多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的道理还是在那里的,我们没有条件的时候,就要创造条件嘛。对了,你们还可以根据收缩来判断预氧化程度,加载一定的负荷,看预氧丝在火焰里灼烧的收缩比例,也能判断预氧化程度,这种方法要显得定量一些,有数据可依,但是要麻烦一些。”

潘工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这帮人手里百思不得其解,难以找到一个速度、操作难度、成本等各方面综合性能足够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高委员这里,几乎是脱口而出,甚至还很贴心的给了两个方案,一个快速方便但只能定性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一个则稍显麻烦但是能有定量数据输出能让普通的同志也快速掌握。

即便是和高振东打了很多交道,但是高振东这种时不时的惊艳操作在他心里还是久久难以习惯。

主要是太快、效果太好,而且还简单。

“高委员,我回去就让他们赶紧试试,总结出一套经验和方法来。”虽然这种方法不能阻止生产出不合格的预氧丝,但是至少能杜绝不合格的预氧丝进入下一道工序。

而且反过来还能反哺到预氧化工艺的改进上面,能快速获得大致的质量评价,就能尽快的对预氧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和高振东打交道还不是非常多的魏总,瞠目结舌的看着面前的两人,可算是知道老潘他们搞起碳纤维来,速度为什么那么快了。

说实话,在此之前,他是一直没怎么想通这件事情的,毕竟碳纤维别说在国内,就算是在研究了很久的国外,研究起新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来都磕磕绊绊的,而潘工他们搞碳纤维的速度,明显大超常理。

合着根子在这儿,高委员不但负责解决路线、理论问题,还能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提供非常多、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样的带头人,这玩意儿速度不快才有鬼了。

此时的魏总,对于芳纶纤维的信心,那是前所未有的足。

送走获得了所有期望的收获,显得兴高采烈的的两人,高振东坐下来,继续自己的工作。

这时候,门被敲响了。

进来的人,是郑良枢,三分厂的厂长。

郑良枢在三分厂干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是非常的惬意,工作方面就不说了,就说级别方面,他是根本没挪窝,就跟着三分厂的级别往上蹦,省了不知道多少事情。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一点儿不耽搁,三年升半级是不可能的,一般人可能在一个级别上调来调去,三年别说升级,能升一下内部排名就算是干得好的了。

而郑良枢的速度,细算下来比三年升半级可快得多。

所以老郑同志对自己的现状,可谓是非常的满意,干起工作来,和高振东的配合那叫一个默契。

高振东也很舒服,自己需要关心的杂事被老郑同志减少到了极致,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架空,但是对高振东、对三分厂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

“哟,老郑,有事?”看见郑良枢手上拿着几份文件,高振东知道大概是有什么字需要自己签。

毕竟杂事再少,那也是不可能减少到零的,一把就是一把,很多手续、制度上的事情绕不过去。

“嗯,小事,不过必须你过目签字才行。”郑良枢笑道。

“坐坐坐,自己泡茶啊。”高振东一边接过文件,一边招呼道。两人之间,就不用高振东泡茶了,郑良枢熟门熟路的。

“嘿,还是你这儿的茶叶好,把我嘴都养刁了。”郑良枢一边自己动手,一边开玩笑。不过懂的都懂,很多玩笑其实只是形式是玩笑,内容是真实的。

郑良枢亲自跑一趟就为了送几份文件,要说不是觊觎高振东的茶叶,那可能也不够客观。

“商调函?”高振东一看就知道为什么得自己亲自过目了,在三分厂,人员的调动可比资金的调动要敏感得多,钱嘛该花花,人嘛调一个都得费老鼻子劲。

前者绝大部分郑良枢都能自己做主,后者嘛,没有高振东的许可,天王老子来了都调不动。

商调函,用人单位向原单位发出的,协商调动人员的函件,一般来说是被调用人员先和新单位沟通好,然后新单位向原单位发出,至于被调用人员和老单位沟不沟通,那就看情况。

“嗯,这个是说好的,没问题,这个是兄弟单位急需,个人也因为家庭原因有意愿,没问题……”

高振东看得很快,作为多个系统事实上的部分领域高级研究人员培养基地,他实际上并不排斥把优秀的同志送出去。

签了几张之后,高振东看着一张商调函,却犯起了嘀咕。

“这不可能啊,这几天我在西南所还看见马娟的,没听说她要想调西南所啊。”

前面说的都是常规,不过也有一些单位求贤若渴,不和人员商量,直接卡bug向原单位商调的,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现在看来,也许就是一例。

郑良枢挑了挑眉毛:“我就知道。我看见这张商调函就觉得奇怪,我们单位的人,怎么可能还没和我们先沟通,商调函就发过来了的。所以我才专程送过来给你看看。”

三分厂想进来很不容易,想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关键问题在于三分厂的人自己不愿意出去。

待遇好,成就高,成果多,升级快,那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所以真有离开三分厂的,那必定是有非常难以拒绝的原因才有可能。这种情况下,要么是个人先向三分厂提出,获得允许之后接收单位才发函,要么是三分厂因为大局,主动出调人员,会先和被调离的人员沟通,然后才办其他手续。

而这份商调函没头没尾的,郑良枢自然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