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 > 第739章 钟鼓晨昏与守望的年轮

第739章 钟鼓晨昏与守望的年轮(2/2)

目录

就像老祖宗造钟鼓楼时,想的从来不是报时本身,而是提醒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

我们共享一片天,共守一方土,要彼此提醒,彼此牵挂。

离开钟鼓楼时,暮色四合,秦伯敲响了暮鼓,三通鼓响沉稳厚重,传遍老城的每个角落。

有妇人在门口喊:“当家的,鼓响了,回家吃饭喽!”有孩子追着卖糖画的跑,笑声混着鼓声,像首温暖的歌谣。

小托姆回头望,只见钟鼓楼上,秦伯正和几个年轻人比划着敲钟的姿势,夕阳的余晖里,巨钟与皮鼓仿佛在微微发光。“下一站去哪?”他问。

艾琳娜望着更远处的群山,那里隐约有座寺庙的轮廓。

“听说那边有座‘听涛寺’,寺里的古佛前,常年有人许愿,只是近来,佛前的香火越来越淡了……”

钟鼓声还在身后回荡,像在说:所谓传承,从不是守着旧物不变,而是让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守望与牵挂,找到新的方式延续下去。

沿着钟鼓楼传来的余韵向西南而行,越靠近群山,空气越显清冽,隐约能听见松涛与溪流交织的声响。

行至第七日,一道飞瀑从崖壁间倾泻而下,水雾中露出青灰色的庙檐,檐角的风铃在水汽里摇晃,发出湿润的叮咚声——正是听涛寺。

寺庙不大,只有三进院落,山门的红漆剥落了大半,露出底下的木色。门前的香炉里插着寥寥几炷香,香灰积得很厚,像是许久无人打理。

一位穿着洗得发白僧袍的老僧正在扫地,扫帚划过青石板的声音,竟比钟声还寂寥。

“师父,打扰了。”艾琳娜合十行礼,“我们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

老僧抬起头,露出布满皱纹的脸,眼神却很清亮:“施主请进。

只是寺里清贫,怕是招待不周。”他指了指院内的香炉,“以前可不是这样,香客从山门排到崖边,求姻缘的、求平安的,佛前的长明灯从没灭过。”

走进大殿,只见正中的观音像蒙着层薄灰,供桌上的烛台歪倒着,只有一盏油灯还亮着,火苗微弱得像随时会被风吹灭。老僧叹了口气,拿起抹布擦拭佛像:

“三年前,山下开了家‘灵验阁’,卖各种开光饰品,说比来寺庙许愿管用。年轻人图方便,都去了那里,香客就越来越少了。”

小托姆看着那盏孤灯,突然问:“师父,长明灯为什么不灭?”

“这是‘心灯’,”老僧抚摸着灯盏,“老祖宗说,灯芯是用历代香客的愿力凝成的,只要还有人真心许愿,灯就不会灭。可现在……”

他看向窗外,“连山下的孩子都不知道听涛寺了。”

艾琳娜注意到,佛像底座有块松动的石板,石板边缘刻着细小的莲花纹。

她蹲下身,轻轻一撬,石板应声而起,露出底下的暗格,里面整齐地码着几十卷泛黄的纸卷。“这是?”

“是许愿簿。”老僧眼里闪过一丝怀念,“以前香客许了愿,会把心愿写在纸上,埋在这里。说这样佛祖听得更清。”

小托姆拿起一卷翻开,纸页上是不同的字迹,有的娟秀,有的粗犷:

“愿夫君平安归来”“求今年丰收”“望女儿早日康复”……字里行间满是恳切。可最后几卷却是空白的,连纸页都泛着生涩的白。

“没人写了。”老僧的声音有些发颤,“大家觉得写了也没用,不如买个饰品实在。”

傍晚时分,山雨骤至,雨点打在殿顶的瓦片上,噼啪作响。老僧在佛前诵经,声音被雨声盖过,显得格外单薄。

突然,油灯的火苗猛地晃了晃,险些熄灭。艾琳娜心头一动,想起云栖阁里被唤醒的文字——那些心愿,不也和古籍上的文字一样,藏着人的念想吗?

“师父,我们能不能试试?”她指着许愿簿,“让大家重新来这里许愿。”

老僧苦笑:“谁会来呢?”

“会有人来的。”艾琳娜肯定地说,“只要他们知道,这里的心愿不是买卖,是藏在心里的念想。”

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瀑布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艾琳娜和小托姆帮老僧打扫寺庙,把许愿簿摊开在殿前的石桌上,又在山门挂了块木牌,上面写着:“此处许愿,不收香火,只留真心。”

起初,只有几个上山砍柴的樵夫好奇地探头,看到石桌上的许愿簿,犹豫着拿起笔。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写下:

“愿娘的咳嗽能好。”写完,他对着佛像拜了拜,脸上竟露出许久未见的轻松。

没过多久,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跑了进来,她是山下村里的孩子,听说寺庙重新开了,特意来求“学业进步”。

她一笔一划地写字,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像是下了很大决心。

奇怪的是,随着许愿的人渐渐增多,佛前的油灯越来越亮,火苗从微弱的一点,变成了跳动的一团,连灯芯都仿佛长了些。

老僧看着这一幕,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心灯……真的亮了。”

三日之后,听涛寺竟热闹了起来。有来还愿的——去年许愿“妻子平安生产”的男人,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给佛像磕了三个响头;

有来续愿的——卖杂货的大婶写下“愿生意安稳”,说比买的“开光手链”踏实。

许愿簿渐渐写满,有人带来了笔墨,有人带来了干净的纸,还有人自发地帮着打扫寺庙,像照顾自己家一样。

艾琳娜站在殿外,看着香客们虔诚的模样,突然明白老僧说的“心灯”是什么——那不是普通的火苗,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对生活的期盼。

当人们觉得心愿可以被买卖时,心灯自然会暗;可当他们重新相信,真心的念想比任何饰品都珍贵时,灯火自会明亮。

离开听涛寺的那天,老僧送给他们两盏小小的油灯,灯芯是用佛前的灯芯分出来的。

“带着吧,”他合十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心里有念想,有牵挂,这灯就不会灭。”

下山的路上,小托姆提着油灯,火苗在风里稳稳地跳动。“下一站去哪?”他问。

艾琳娜望着远处的平原,那里有座模糊的城郭轮廓。

“听说那边有座‘手艺巷’,以前住着许多手艺人,只是现在……巷子里的锤子声越来越少了。”

山风吹过,带来听涛寺的钟声——那是老僧在敲钟,声音清越,像在为每一个真心许愿的人祝福。

艾琳娜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或许也藏着许多被遗忘的念想,等着被重新拾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