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济公传奇 > 第624章 汉宗绝祀,晋室开基

第624章 汉宗绝祀,晋室开基(2/2)

目录

后主刘禅将他叱退。俄而谯周复入报道:“魏兵将到城下,陛下若依臣言,还可保全爵禄,必无他虞,臣愿至魏营力争,决不使陛下罹灾。”

后主刘禅听到此语,心下稍宽,总教性命可保,何惜屈膝?于是让周缮草就降表,与侍中张绍,驸马都尉绍良,一同赴往邓艾军营中请降。

邓艾方来到雒城,得降表而大喜,答书有“微子归周,当为上宾”等语,因而遣绍良持投降书返报,自率部兵,径诣成都。

邓艾到成都城北,后主刘禅乘坐骡车,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焚烧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邓艾约束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他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

是日,北地王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带着妻子以及孩子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祭拜。哭拜之后,随后拔起佩剑,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汉至此乃亡。总计蜀汉自先主刘备开基,称帝三年,后主刘禅嗣位四十年,合得四十三年,独详蜀汉历数,隐宗紫阳书法。三汉共二十六主,总计得四百六十九年。再加一笔。

邓艾既入成都,禁止将士掳掠,独收锢黄皓,意欲加诛,黄皓贿赂邓艾左右人,终得免死。奈何不诛此竖?

邓艾依东汉邓禹故事,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承制拜后主刘禅为车骑将军,太子诸王,各有封职;但使后主刘禅驰书剑阁,饬令姜维投降魏国。

姜维闻诸葛瞻败死,还援成都,行至郪县,接得后主刘禅敕书,踌躇多时,于是令部兵还降钟会,就是廖化、张翼、董厥诸将,亦偕姜维同降,将士统皆愤激,拔刀斫石,尚欲与魏兵决一死战,经姜维密为晓示,方随至钟会军营。

钟会素闻姜维才名,开营迎入,莞然笑语道:“伯约来此何迟?”

姜维流涕道:“维不能保主,本当一死,因闻将军仁明英武,故不惜来降,今日至此,尚为太速呢。”

钟会听了此语,忙伸起手握姜维手,引置上座,与谈心腹,并使姜维依旧领兵,姜维自然暗喜,遂引领钟会到涪城驻扎。

钟会听闻邓艾恃功专断,心甚不悦,邓艾又上书给司马昭,请乘胜伐吴,并封降王刘禅父子,使吴人望风畏服云云。

司马昭表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独未肯遽从邓艾之请。特檄监军卫瓘告谕邓艾,叫他事须先报,不得专行。

邓艾奋然道:“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何妨专命?艾惟知《春秋》大义,怎得无端牵掣呢?”

说得卫瓘无词可答,走出去报告给钟会。蜀将姜维,得此知信,发觉钟会的异心,认为可以趁机复兴蜀汉,便进语钟会说道:“听闻您自淮南平叛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都是您的功劳。如今又平定蜀地,威德振世,百姓拜服您的高功,君主敬畏您的谋略,您难道想如此安然归去吗?韩信在战乱时也不愿背弃汉朝,却在太平时遭受猜疑;文种不从范蠡归隐于五湖,最终伏剑妄死,这些岂是昏君愚臣的情况?而是利害导致的。现在您大功既立,大德已着,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绝迹于江湖,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云游呢?”

这就是故意反激。

钟会笑答道:“您说得太过高远,我做不到,况且如今的形势,或许不是只能归隐。”

姜维接口说道:“公若不愿高蹈,凭公智力,何事难为?无烦老夫陈策了。”分明是逼他谋反。

钟会于是屏去左右,与姜维议定秘谋,即与卫瓘联名上书,告邓艾的反状。

司马昭既而防备邓艾,复防钟会,先请魏主下诏,囚禁邓艾押解入京,一面使钟会进兵成都,一面令贾充将兵入斜谷,自奉魏主曹奂之令出屯长安。着着防到,司马昭才实过钟会、邓艾。

钟会接到诏敕,便欲麾兵直进,姜维急劝钟会道:“艾若拒公,必且劳动兵戈,不如先遣监军卫瓘,前去收艾,然后进兵不迟。”钟会极口称善,立刻派遣卫瓘引兵百骑,前往拘拿邓艾,自率全军继进。

卫瓘却也乖巧,明知前去收押邓艾,危险异常,他却就夜间驰往成都,待晓入城,托言有要事密商,径至邓艾卧室中。

邓艾尚高卧未起,卫瓘竟叱令从兵将邓艾捆缚住,邓艾之子邓忠起身入问,亦为所执拿住了,卫瓘因而厉声大呼道:“奉诏收邓艾父子,余皆不问。”

当下牵邓艾父子进入槛车(囚车,关押犯人的拉车)。待至邓艾部众齐集,意欲阻挠,偏城外已由钟会大军,一拥直入,众人乃不敢再动,听钟会处置,钟会入城告谕众人,各守专职,但派遣将吏把邓艾父子押送去洛阳。

忽然由魏朝廷颁到哀诏,乃是郭太后病亡,钟会乘机谋变,佯装召诸将举哀,驱置一室,待至祭拜哀毕,突然从怀中取出一纸,向众宣言道:“太后有遗诏颁来,使会入讨司马昭。”

诸将问司马昭有何罪?钟会拔剑置案道:“南阙弑君,罪状昭然,诸君如甘心从逆,请试吾剑!”

众人皆感惊愕,勉强应命。钟会却将诸将禁锢住室中,不准他们私自外出,独卫瓘诈称有疾,得居外廨。

钟会因卫瓘手下无兵,许令自由;复与姜维密议起兵,使为先驱,姜维一口应承,但言诸将未服,不可不防。

钟会即举剑示姜维道:“有此物在,何必多忧?”

姜维大喜趋出,前往报告后主刘禅道:“愿陛下忍辱数日,便可使社稷复安,日月重明了。”哪知汉祚已终,不能再挽,才隔一宵,就起变端。

魏朝廷的护军胡烈,亦被锢禁在室中,独其子胡渊尚在外面,胡烈暗中命亲兵与在外的儿子胡渊联系,写信欺骗说:“丘建秘密传出消息,钟会已经准备好大坑和数千根白色大棒,想要以赐给每人一顶白帽并拜为散将的名义,将城外所有驻军都引入城中坑杀。”

这一消息被亲兵一夜之间传遍钟会军中,导致士兵们自发地攻入成都杀死钟会等人。

胡烈之子胡渊闻语大惊,传告诸军,一夜之间传到皆遍,到了日中,由胡渊击鼓召集众兵,顷刻便集至万人,杀入殿中。

钟会方与姜维共坐内殿,密商出兵事宜,蓦然听闻殿外有鼓噪声,钟会惊起道:“莫非是外兵变乱么?”

姜维答说道:“就使有变,一击便了!”语尚未毕,乱兵已经闯入。

钟会急拔剑出御,忽然被一箭射着,仓猝倒地;姜维尚欲救钟会,忽然觉得心痛难当,乃仰天大呼道:“我计不成,岂非天命?”说至此,就举剑自刎,须臾毕命。人定不能胜天。乱兵将钟会杀死,再剖开姜维腹部,胆大如卵,并皆咋舌,于是乘势杀掠,骚扰全城。

胡烈等也穿屋驰出,一同行凶,不但姜维家属,尽遭屠戮,甚至蜀汉太子刘璇,及蜀将数人,也为所害;蜀民死亡无数,积尸盈途,无辜百姓遭劫。还亏卫瓘出来弹压,好几日才得平安。

邓艾旧部将吏,飞快骑马追上邓艾,幸得相遇,忙将邓艾父子,放出槛车,仍向成都回来。

将至绵竹,看见有一彪军驰至,邓艾仔细审视,先驱为部将田续,当即拍马相迎。

田续忽然手起一刀,将邓艾劈落马下,邓艾儿子邓忠向前救父,又被田续顺手杀死。这是何因?原来田续之前越阴平,畏难不进,被其叱辱一番,心中记恨,此次为卫瓘所遣,叫他袭杀邓艾父子,免得邓艾还蜀报仇,田续只说是奉诏诛杀叛逆,无人敢抗,当即持邓艾首级还报。既而贾充入蜀,遂将后主刘禅等,共徙洛阳。蜀臣惟秘书令却正,及殿中督张通,随刘禅北行。

司马昭已奉主回洛,待刘禅到来,封他为安乐公。司马昭邀请刘禅与宴,命人演奏蜀乐,却正等并皆感伤,刘禅乃嬉笑自若。司马昭乃语贾充道:“此人可谓无心,就使诸葛亮尚存,亦难保护,何况是一姜维呢?”

于是司马昭复问刘禅道:“颇思蜀否?”

刘禅答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了!”安乐公名符其实。待至宴毕,刘禅辞别回邸,却正入内室对刘禅说道:“主公前次失言,倘他日再如前问,应流涕相答,说是先人坟墓,远在蜀中,怎能不思?”

刘禅点首记着,后来果然由司马昭再问,刘禅依却正之言回答司马昭,只苦一时无泪,乃闭目作态。

司马昭忽而问道:“此语何似却正所言?”

刘禅开目惊视道:“诚如尊命!”

司马昭不禁失笑,左右亦吃吃有声。刘禅乃惘然告退,但亦得使人不疑,安享余生。至晋泰始七年,方才病终,倒也活得六十有五岁,这且搁过不提。呆人呆福。

且说吴主孙休嗣位六年,因蜀使告急,曾遣大将军丁奉向寿春,偏将丁封、孙异向淝中,为蜀声援;嗣闻蜀已入魏,于是令各军退回,惟心中不能无忧,奄忽成疾,猝致不起。

孙休遂召丞相濮阳兴入宫,嘱咐后事,孙休已不能言,但握住濮阳兴手,使太子闯隼窗菁,算是托孤的遗命,是夕遂殁。

濮阳兴却与左将军张布商议,谓蜀已新亡,势将及吴,太子年尚幼弱,恐难保国,不如迎立乌程侯孙皓,较为得计,张布也即赞成,遂入宫禀告朱后。朱后是一柔顺的女流,潸然答道:“我一寡妇人,何知大虑?但凭卿等裁决罢了。”妇道尚柔,此处似因柔召祸,但误在兴、布,不能为朱氏咎。

濮阳兴等人趋出,便迎孙皓嗣位,改年号为元兴。当即为孙休发丧,奉葬定陆,追谥休为景皇帝。

孙皓为孙休从子,既已入嗣休位,时年二十三岁,例应尊孙休之后朱氏为太后,且群臣已将太后玺绶,送入宫中。

偏孙皓将玺绶夺还,但号朱氏为景皇后,独崇谥父和为文皇帝,尊庶母何姬为太后,封孙休之子次豫章王,勒令就国,立妃滕氏为后。乃是故卫将军滕胤族女,父名牧,得封高密侯,拜卫将军。

孙皓初次颁发优旨,如发仓廪,赈贫乏,放宫女,出苑禽等事,倒还有些贤明;后来骄淫不道,沈湎酒色,丞相兴与将军布,未免生悔,轮流进谏。

孙皓竟目为怨谤,杀毙两人,寻且逼死朱后,及后二子,残忍咳绱耍怎得久存?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丞相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

那魏大将军司马昭,平蜀有功,始受封相国晋公,及九锡典礼。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彧,又请加封司马昭为晋王,司马昭亦直受不辞。至此已无庸做作了。一班趋炎附势的臣僚,就将禅让的典礼,争先呈入,司马昭因东吴未平,还想少待,唯命长子司马炎为副相国;百官又趁势逢迎,表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

越年,为魏主曹奂咸熙二年,司马昭已立炎为世子,复进称太子。未几,司马昭死,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迁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令骠骑将军司马望,为晋司徒。魏主曹奂名为人君,早与傀儡无异,左右侍臣无一非司马氏爪牙。

曹奂好容易在位六年,还是司马昭不肯受禅,才得迁延时日。无非是想学曹操。及司马炎承父爵,不肯再缓,端的要帝制自为了。与曹丕何异?

是年秋季,襄武县中,报称有大人出现,身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白发黄巾,拄杖自呼道:“我乃民王,传语兆民,国运将改,从此太平!”言讫不见。真耶?伪耶?何曾等遂推为晋瑞,向司马炎劝进,司马炎佯为推辞,偏朝臣已逼令魏主曹奂,就在南郊筑受禅坛,择于咸熙二年十二月壬戌日禅让帝位。

转眼间已是届期,百官至晋王府前,请司马炎受禅,司马炎居然戴冕旒,服衮衣,乘辇出来,由大众拥至南郊,下车登坛,早有黄门官捧着皇帝的玺绶,敬谨上献。

司马炎接受后,当燔柴告天,一如魏受汉禅故事,真好报应。礼毕还朝,御殿受贺,取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废魏主曹奂为陈留王,即日徙居金墉城。

曹奂含泪别去,太傅司马孚,拜辞故主,流涕欷歔道:“臣年老将死,尚不失为大魏纯臣哩。”自称自赞。

未几又徙曹奂至邺城,直至晋太安元年寿终,追谥为元皇帝。废主曹芳,由齐王降封为邵陵公,殁时追谥为厉。余如魏氏诸王,皆降封为侯,魏历五主而亡。独吴至太康元年,方为晋灭,事见后文中。汉代之事已完。只有诗两首,作为本编的煞尾声。诗曰:

舂陵起义汉重光,后嗣昏庸又致亡;

赢得蜀中延一线,谁知宦竖且贻殃?

妇寺原为乱国媒,群雄扰攘亦堪哀,

试看两汉同三国,多少兵民付劫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