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济公传奇 > 第626章 储君纳妇,贾午偷香

第626章 储君纳妇,贾午偷香(1/2)

目录

却说汉魏之际,鲜卑拓跋族的一支由部落酋长秃发匹孤率领,从塞北迁到了河西,历史上把这支鲜卑人称作河西鲜卑。到西晋建立以后,在晋朝泰始四年至于五年(268—269)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当地民众深受其害,数十万人嗷嗷待救。秦州灾区胡汉混杂,尤以河西鲜卑人数最为众多。

晋武帝司马炎担心势力不断增强的河西鲜卑不易驾驭,特地从雍、凉、梁三州中分出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和阴平六郡,组成秦州,把在西部颇有能名的胡烈委任为秦州刺史,以达到镇抚目的。

而河西鲜卑的反叛是因受到统治者歧视引起的。在灭亡蜀汉的战斗中,凉州兵立有大功。战后论功行赏,五千鲜卑健儿没有得到公平的赏赐,遂在其首领秃发树机能的带领下,掠夺侵扰边塞,所过之地几乎十室九空。

胡烈莅任秦州刺史,胡烈到任后,采取高压手段处理问题,先屯兵于高平川(今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后又派兵进占麦田一带(今甘肃、宁夏两省区的靖远、中卫两县市交界地区)的“河西鲜卑”聚居地。结果,不仅失羌戎之和,更加剧了灾区难民的痛苦。

在胡烈的暴政之下,秃发树机能于泰始六年(270年)发起反抗。

胡烈当然督兵前往讨伐,与树机能对垒争锋。树机能确是乖巧,先是用老弱残众,出来诱敌,略经交战,马上遁去。

胡烈三战三胜,便藐视树机能。树机能于是自来挑战,待胡烈出营,即麾众倒退,胡烈追赶一程,树机能则退走一程,至胡烈欲收军回来,他又拨转马头,作进逼状。好几次相持不舍,激得胡烈怒性兴起,向前直追,约行数十里,看见前面都是乱山深箐,险恶得很,树机能的部下,全部向山谷中跑入,杳无人影。

胡烈未免惶恐疑惑,且未知此处地名,只好勒兵不进,谁知山冈上一声胡哨,竟张起一面叛旗,旗下立着一个番酋,戟手南指,口中呶呶不休,大约是辱骂晋军。无非就是诱敌。

胡烈又忍耐不住,于是策马当先,驰入山中。霎时间叛胡四起,把晋军截作数段,胡烈冲突不出,身受数创,创重身亡,部下军士,大半陷没,逃归的不过数人。这地方叫作万斛堆,山上立着的番酋,就是秃发树机能。树机能既诱杀胡烈,胡烈死后,树机能军队士气大振,率部一举攻下高平,势益猖獗,西陲大震。

扶风王司马亮,方都督雍凉军事,于是急忙派遣将军刘旗前往援救。刘旗听闻胡烈败没,不敢进击,但在中道逗留观望。

那寇警日甚一日,连洛阳都城中亦屡有急报,上下震惊。晋武帝于是传诏责司马亮,贬司马亮为车骑将军,并饬令司马亮执拿押送刘旗,处以死刑。

司马亮复称节度无方,咎在臣亮,乞免刘旗死罪。晋武帝司马更下诏道:“若罪不在旗,当有他属。”因而将司马亮免官召归,另简尚书石鉴为安西将军,都督秦州军事,出发讨伐树机能。更命前河南尹杜预为秦州刺史,兼轻车将军。

杜预与石鉴曾经发生过矛盾,石鉴欲借此机会陷害杜预,遂令杜预孤军出战,不得延期。杜预知石鉴是有意为难,于是回书辩驳,大致说是“草盛马肥的六月根本不适合同鲜卑人作战,另外政府军队的兵源给养问题也必须集中力量预先解决,所以交战的时间只能定在第二年的春天。”等语。

石鉴得书大怒,即弹劾杜预张皇寇势,挠阻士心。有诏遣御史至秦州,囚杜预入都,械付廷尉。亏得杜预为皇室司马懿之亲眷,他妻子是高陆公主(乃是司马懿女儿),不过在西晋建立之前就去世了,晋武帝登基以后被妻子追封为公主。他在宫中有人脉关系,内线一通,便有人出来解免,想来总不外是杨后等人。援照议亲减罪故例,准他图功自赎。杜预才得出狱,还归私宅。

那石鉴一再发兵,全部被树机能击退,日久无功。忮忌如是,怎能有成?到了泰始七年,树机能且与北地叛胡,互相连结,进围金城。

泰始七年(271年)四月,凉州的北地胡人起兵,与秃发树机能合谋袭击金城郡(今甘肃兰州西),将凉州刺史牵弘诱至青山击杀。秃发树机能后又杀凉州刺史苏愉于金山(今甘肃山丹南)。

从前高平公陈骞,曾言:“胡烈、牵弘,有勇无谋,不堪重任。”晋武帝司马炎以为只是他忌讳之言,到了二将先后阵亡,方悔不用陈骞的建议,但已是来不及了的。

西方战事日趋紧张,晋武帝司马炎深感忧虑,于是晋武帝司马炎趁着秋狝时候,再简将帅,特任鲁公兼车骑将军贾充,都督秦凉二州军事。

这诏令一下,累得贾充日夜彷徨,不知所措。他本来就没什么韬略,只是徒靠着谄媚逢迎的伎俩,得列元勋,他就有两大功劳,第一着是当初与司马炎谋划弑杀魏主,第二就是当初司马昭在世的时候,贾充曾劝司马昭不要违反礼制而废长立少,立挺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

故贾充嗣是邀殊宠,位上公,蟠踞朝堂,党同伐异。

太尉临淮公荀勖,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皆与贾充友善,朋比为奸,独侍中任顗,中书令庾纯,刚直守正,不肯依附贾充。贾充长女贾荃又为齐王司马攸之妃。

任恺等人恐他威焰日加,必为后患,可巧晋武帝择将西征,遂入内密陈,请命贾充都督秦凉,目的是使他远离朝廷。

晋武帝竟允所请,骤然颁下诏书,迅雷不及掩耳,几乎令贾充莫名其妙。及仔细探听,方知由任恺等人所推荐选举。外示推崇,实是排斥,不由的懊恨异常,但又无法推辞,只好借口托词要去招募士兵,拖延了数月;到了寒信迭催,不方便再挨,只好硬着头皮,上朝辞行。

百僚前往饯别夕阳亭,盛筵相待,酒至半酣,贾充离座更衣,荀勖亦起身随入,两人得一处密谈。

贾充皱眉道:“我实不愿有此行,公可为我设策否?”

荀勖答道:“公为朝廷宰辅,乃受制一夫,煞是可恨。勖为公筹划已久,苦无良策,近得宫中消息,却有一隙可乘,若得成事,公自得免远行了。”

贾充问有何事?

荀勖又道:“闻主上为太子议婚,公尚有二女待字,何不乘此营谋,倘蒙俞允,是遣嫁在迩,主上亦不使公行了。”

贾充狞笑道:“恐无此福。”

荀勖凑机道:“事在人为。”说至此,又与贾充附耳数语。贾充喜出望外,向荀勖再拜,恨不得跪下磕头。极力形容。

荀勖慌忙答礼,握手并出,回座畅饮。待至日暮兴阑,彼此方才告别。

贾充徐徐就道,每日不过行了数里,似乎老天有意做人美,竟然连夜降雪,变成一个粉妆玉琢的世界,千山皆白,飞鸟不通,何况这远行军士呢?

贾充即遣使飞书传奏,说是雨雪载涂,难以行道,惟有待晴再往一法。果然皇恩浩荡,曲体军心,便令贾充折回都门,缓日起程。

贾充喜如所期,匆匆还都。时来福凑,皇太子司马衷结婚问题,竟被贾充运动到手,得将三女许字青宫,这正是一大喜事,差不多似锦上添花。

原来太子司马衷年已十二,晋武帝欲为他择配,拟纳卫瓘之女为太子妃。贾充妻子郭槐,早想将自己女儿许配给太子,暗地里贿赂宫人,托她们向杨后处说和。妇人家耳朵最软,屡经左右提及贾女,说她如何有德,如何有才,不由的艳羡起来,便趁晋武帝入宫的时候,劝纳贾女为太子妇。

晋武帝司马炎摇首道:“不可,不可。”

杨后惊问何因?晋武帝司马炎道:“我意愿聘卫女,不愿聘贾女。卫氏种贤,并且多子,女貌秀美,身长面白,贾氏种妒,子息不蕃,女貌丑劣,身短面黑,两家相较,优劣不同,难道舍长取短么?”初意原是不差。

杨后道:“闻贾女颇有才德,陛下不应固执成见,坐失佳妇。”

晋武帝司马仍然不答应。

杨皇后又固请晋武帝访问群臣,证明可否。

晋武帝司马炎方略略点首。越宿召群臣入宴,与其谈论太子婚事,荀勖正得列座,力言贾女贤淑,宜配储君。

再加荀瓘、冯紞,亦极口称赞贾充之女,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

晋武帝司马炎不由得转移想法,便问:“贾充共有几女?”

荀勖答道:“充前妻生二女,已经出嫁,后妻生二女,尚未字人。”

晋武帝司马炎又问:“未字二女,年龄几何?”

荀勖又答道:“臣闻他季女最美,年方十一,正好入配青宫。”

晋武帝司马炎道:“十一岁未免太幼。”

卫瓘即接口说道:“还是贾氏三女,已十有四龄,貌虽未及幼女,才德比幼女为优,女子尚德不尚色,还请圣裁!”好一个有德女子,请看将来。

晋武帝道:“既如此说,不如叫贾氏三女,入配吾儿。”

荀勖等闻言,便离席拜贺。媒人做成了,我且当为媒人贺喜。

晋武帝也有喜色,再令荀勖等入席,续饮数巡,方撤席而散。

是日,贾充正还都,荀勖等一出殿门,便欢天喜地,跑往贾府称贺去了。

走笔至此,更不得不将贾充二妻,详叙一番。贾充本来娶魏中书令李丰之女为妇,李丰女儿李婉,颇有才行,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名荃,便是齐王司马攸之妃,次女名浚,亦得适名门。

贾充的前妻李婉是曹魏中书令李丰的女儿,李丰的儿子娶魏明帝之女齐长公主为妻,因为当时司马师擅权,把持朝纲,李丰想要联合张皇后的父亲张缉,欲诛杀司马师,让太常夏侯玄代替。结果,事泄被杀。李丰、张缉、夏侯玄皆夷三族。

贾充只好与李夫人离婚,妻子李婉被流放于乐浪郡,与贾充诀别,自往戍所。

贾充不耐鳏居,更娶了城阳太守郭配之女,叫做郭槐。郭槐生性妒悍,为贾充所忌惮,晋武帝司马炎登基之后,颁诏大赦,李氏蒙恩释归,留居母家。

晋武帝司马炎方感贾充之旧惠,即对司马昭固请立长之功。特别隆宠,命得置左右夫人。贾充之母柳氏,亦嘱贾充迎还故妇,郭槐攘袂忿争道:“佐命荣封,惟我得受,李氏乃一罪奴,怎得与我并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