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最终的决定(1/2)
熊洪点点头,对熊石的解释也表示理解。
部落种植的农田中,是有一部分已经挖了水道的,但是这种水道,更多的却像是将河流或者溪流的河道给稍微挖了一下,将水流引导到附近所需要的土地上,一旦夏季河流水位下降,这些水渠也会没有什么水,无法发挥相应的灌溉功能。
而像熊洪提出的那种将近一米五深、宽两三米的标准水渠,被很多族人甚至是队长们,都认为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族长说的新式水渠,如果能够引入附近河流的水源,那自然是能浇灌更多的土地,可这种水渠,开挖的难度也太大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开垦一些荒地出来。”
熊石的观点很是明确,“用更多的土地来减少干旱带来的减产,我觉得是现在最简单的应对办法。”
虽然大家对明年可能发生干旱、影响收成有一些怀疑,但熊洪族长煞有其事的将这个话题列入今日的讨论重点,那在座的队长们,自然也会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熊石的说法,让身后的几个负责育种、堆肥、田间管理和播种的队长们齐齐点头,这帮人很是清楚开挖水渠和开垦荒地之间的任务量,而且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协助熊石开垦更多的土地。
“我觉得水渠是应该修的,而且应该尽快修,这倒不是说明年一定会会干旱缺水,可万一呢?我觉得,从大老远的水边挑水到田地中间,既浪费人力,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熊杰比熊木更加直接,他对修建水渠很是支持。
熊二不在部落,目前除了在明观院进行的日常研究和新式物品的设计制作,他也兼任着部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和建造,而这种水渠的修建,自然也是基础建设的一种,在他看来,跟道路、围墙以及农田建设相同,属于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的设施。
“但是有了水渠,这种情况就能大大缓解,我和石雪队长对今年种植的粟田进行了观察,发现如果在地势平缓的地方,比如土丘农耕区以及东南湿地区,一条河流两侧向外延伸50米到80米,都是粟籽生长极为旺盛的区域,而超过100米,还是能明显看到不同,如果超过120米,才几乎跟在坡地上种植毫无异样。”
“而这个现象,在地势有起伏、或者土壤不同的地方,能延伸出去的长度更短,有的甚至只有20多米,相应的,附近没有水源的庄稼生长的就越差。”
熊杰拿出这个数据,让众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开始窃窃私语。
这跟他们的直觉还是有些差别的,原本在他们看来,凡是有水流经过的地方,周围一两百米,即便不用灌溉,水流的渗透作用,也能让这个范围内的庄稼生长。但在熊杰的实际观测面前,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本部的所有庄稼地,几乎都处在河谷或者山谷的地形上,地形整体上高低起伏不断,偶尔有一些林间空地和谷间空地,都有一些溪流或者湖泊,周围的庄稼长势良好,让很多族人都忽略了浇灌的重要性。
“那既然如此,开挖水渠,是不是效果更差?”
熊石抓住了熊杰言语中的漏洞,“既然你说河流和水渠只能影响两侧50米左右的距离,那修建的水渠,应该也是一样,搞不好还会从这些原来的河流中抢夺水量,让原本能得到水源的粟田失去水源。”
“不错,如果这些水渠和河流,我们不去取水浇灌,只依靠它自己的渗透作用,那的确如此,但修建这些水渠,我们可以就近取水灌溉,就能让族人更好地取水。”
熊杰站起身,朝着熊洪行了一礼,“族长,可否用一下地图?”
“嗯,你用就是。”
熊杰道谢一声,来到熊洪后面挂着巨大地图的墙边,“诸位你们看,沿着凌河、溪流和这些湖泊、鱼塘,部落今年高产的粟田,几乎都在这些水源附近,而这里和这里,因为石雪队长当初让我们明观院制作了几部水车,水流流到这里经过水车提升,这处坡地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所以这两块地方,粟田的收成也都很是不错。”
“我们修建水渠,自然不是只修建水渠,还有配套的水车、支渠,甚至这些坡地上面,只要规划得当,甚至也能提水进行浇灌。”
“话虽如此,可挖掘水渠、制作水车、建造支渠的时日和耗费的物资需要多少呢?这其中,又有多少族人加入?这些水渠建好之后,会不会对现在的溪流、河流和湖泊造成影响?让原本有水源的土地变得更少?”
众人认为熊石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道理,熊部落毕竟才吃饱饭没几年,修建这些水渠,难度丝毫不比开垦荒地差,毕竟要挖深一米五,宽两米的水渠,所需要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不错,修建这些水渠,一开始的投入的确很是庞大,但这些水渠只要修好,以后只需要简单疏通就行,甚至这些水渠里面,还能养上鱼虾螺蚌,用来喂养家禽,到时候能起到的作用,比简单的利用河流溪流,要好用的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