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613章 邺城

第613章 邺城(1/2)

目录

第613章邺城

」这个世界到底变成了我熟悉的样子。」

当万千细小的川流,汇聚成为滔天的洪水时,当淮南的张角,筹备了足够的钱粮人手,终于高举旗帜时,何博在漳水边的邺城中,有些唏嘘的说道。

当然,就细节而言,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比如皇帝刘宏真的一口气坚挺了好几年,用自己的经验,想尽办法为中枢多多积攒了一些力量,比如这次反抗衰朽大汉的,除却再次裹上黄巾的百姓外,还有许多地方不甘于平凡的豪杰,比如伴随著诸多技艺的发展积累,在地方上为自己建立起更加雄厚根基的世家,又比如,那些从洛阳流出,又被一些世家招揽而去的格物人才,以及经其之手传播出去的火药。

「天上要下雨,地上要起火————」

「谁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呢?」

是领命平叛的大汉忠臣曹阿瞒?

还是自带干粮匡扶汉室的刘玄德?

至于孙家那位刚刚出生,大名都还没有定下的小儿————

想来他与被黄巾夺取后,进一步整修加固的合肥城之间,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还是不要为难他了。

「这个谁能知道呢?」

被他拽出来的西门豹夫妇附和著上帝的话语。

他们穿过邺城的街道,略过身边神色匆匆的行人,最后来到曾经是河伯庙宇的地方。

何博看著那时隔数百年,不知在多少人手中有过流转,已经毫无当初痕迹的土地便满是感慨:「这房子修的真好。」

「可惜不是我的。」

邺城的河伯庙,在许多年前,便因为年久失修,被人拆了去。

毕竟随著时代变迁,邺城早已不是魏文侯之时,那刚刚设立,还不与魏氏本土相连的小小飞地了。

它先是成为了关东地区的繁华名城,又随著王朝更迭,突显出军事重镇的作用。

桓帝时更是军政一把抓到手,升级成了冀州的州治。

这自然使得业城的地价房价,不断升高。

一座几百年的老庙,固然是古物,是古迹,但在今人的生活面前,还是需要让步的。

于是,当河伯的庙宇倒下,砖头和瓦片,被城里的百姓拿去给自己修房子。

用来搭建的栋梁,也被人刀削斧劈的,拿去做柴少了。

当时目睹老房子被强拆的何博还发出了类似的抱怨:「当年都是他们给我添柴烧火的!」

西门夫人便笑道:「过去受了那么多柴火,现在还回去,也是理所应当的嘛!」

何博哼哼唧唧的走了,也不管庙宇被扒拉开之后,那同样受到扒拉的神像。

再后面,原本庙宇的位置,便被人购置了去,修成了供人居住的宅院。

宅院的主人换了又换,门口的招牌下了又起,招惹的何博过来想要「望物怀古」,都无法做到。

好在,这里到底是起了房子。

鬼神不住了,还有人在住著,也算热闹不减。

只是这样的热闹,这几日也迅速退去。

黄巾军正从淮南渡水而来,冀州所在广袤富足的平原之上,也抖擞出了十八路烟尘,磨刀霍霍的想要攻向作为冀州州治的邺城。

得到了它,北可通幽州,南可下河南,西可入并州,实在说得上一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是以邺城此时,也正召集兵马,在城外安营扎寨。

将领主官齐聚一堂,排兵布阵,商议著平定叛乱的具体事务。

不然的话,这座雄城的居民,又何必关闭了自家门窗,减少了在外面的活动呢?

兵锋战乱的逼近,让安逸了太久的人,颤抖起了身体,蜷缩起了手脚,逃避到小小的角落中,寻求安宁。

想来,等各地烟尘飘荡到邺城上空时,这街道上本就不多的人流,便要彻底断绝。

「这次的更迭,是百姓在推动啊————」

走出城墙,跨过拿著扎的密密麻麻,几乎要把邺城围起来的营帐,上帝跟著西门豹夫妇,来到了附近的山丘上。

这里是西门大夫曾经打击过蛮夷,抓捕过白狄的地方,过去也有很多人,在这被漳水环抱的小山丘上唱过歌谣,采过野菜,与情人甜蜜相会。

但流水匆匆,带走了太多往日的痕迹。

那座祭祀河伯的庙宇被推翻了,那座后人感激西门大夫治理邺地功绩的祠堂,也已经看不到了。

就连这山丘上的草木,也伴随著城中人伐木砍柴、城外将士垒灶生火的行动,变得荒芜。

曾经很清秀的山丘,现在光秃秃的露出了

不过,上帝并没有嫌弃山老珠黄的小丘。

他找了块较为平整的石头坐下来,弯著手指头数道:「清河郡的窦建德、渤海郡的格谦、上谷郡的宋金刚————是平民出身。」

「接替卢植过来平定河北群雄的董卓,则是寒门武夫。」

「更不用淮南的黄巾军了。」

「啧啧!」

「大戏开演,世家的重心还在洛阳,想著办法从皇帝手里扣权力————以后被排挤出去,也不算无辜。」

西门豹也找了块干净地方,跟夫人一块盘腿坐下。

不远处高高树起的大汉某某将军旗帜正在风中飘扬肆意。

他说:「积弊数百年,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不仅仅是王朝的问题,也在于世家的问题。

后者的传承相较于今汉的皇室,还要稳定一些,家族辉煌的历史,比起今汉的皇室,也要长久一些。

因为创立今汉的光武帝年轻时,也不过南阳一耕读之人。

但某些世家,却是跟著汉太祖高皇帝打过天下的,若像前汉的元城王氏那样一路追溯,甚至还能跟春秋战国的古老贵族扯上关系。

所以,老朽的病症,他们又怎么避得开呢?

「在天上待的太久了,跟地上的水土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五谷怎么生长,不知道春秋如何转变————只有头顶上那高高悬挂,照耀万民的太阳,才是他们自认为需要关注的东西。」

阳光是很重要的,天得之以清灵,地得之以生发。

谁能不渴求阳光呢?

但很早以前,先贤也曾指出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阳」也存在著区别一《左传》中,潞国的大夫酆舒询问晋大夫贾季:「晋国名臣中的赵衰、赵盾,谁更加贤明?

「6

贾季便回道,「赵衰像冬天的太阳一样,赵盾像夏天的太阳一样。」

冬日可以让人亲近,夏日却是晒得人避之不及。

而炎热到了极点,生命也要为之凋零。

但如同阳光一样充满诱惑的权力,却总会引得一批又一批的人,像飞蛾那样扑过去。

也许他们只是想,「我只多拿一点点,我只再多拿一点点」。

可不知道饱腹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把自己撑死的。

「盯著太阳看久了,眼睛也要瞎掉呢!」

何博笑著说起来,「到时候变成了瞎子,耳朵还听不见

「就像当年魏国的公卿一样!」

西门夫人想起自家良人生前的经历,更想起魏武侯这位「大敌」,也跟著呵呵发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