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帝国荣耀,当西征胜讯传遍四方(1/2)
东喀喇汗国,喀什噶尔。
城中最宏伟的神寺内,苏丹骨咄禄身着华丽的锦袍,跪在铺着羊毛毯的地面上。
双手合十,额头抵着掌心,口中念念有词,语气满是虔诚与迫切:“伟大的安拉啊,您是天地的主宰,是信徒的庇护者。”
“请您降下神迹,让喀喇汗国重新强大起来吧!”
“让那些欺压我们的异族人遭受惩罚,让秦国此次西征惨败,让他们的铁骑陷在西域的黄沙中,再也无法返回。”
他微微抬起头,眼中满是焦虑,对着神龛中的真主雕像继续祈祷:“安拉啊,您看到了吗?”
“秦国就像一头凶猛的雄狮,他们覆灭了辽国,吞并了西汗国。”
“他们有着当年突厥汗国横击东西的气魄,却比突厥人更加恐怖。”
“他们的火炮能轰碎城墙,他们的士兵能以一当十。”
“这样的秦国压在我们头上,喀喇汗国如何崛起?”
“他们不断压榨我们的粮食、钱财,还逼迫我们派遣士兵听其驱使,再这样下去,我们迟早会亡国啊!”
祈祷声中,骨咄禄的声音渐渐带上了一丝哽咽,他不仅要面对秦国的压迫,还要提防身边的兄弟。
几个弟弟野心勃勃,一直觊觎他的苏丹之位,甚至有人暗中攀附秦国的西州巡抚,想借秦国的力量推翻他。
“安拉啊,也请您让我的那些兄弟早死吧。”
“他们只会内斗,只会投靠异族人,根本不顾汗国的存亡,我心里的苦,只有您能懂啊!”
就在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走进神寺,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苏丹陛下,有紧急消息禀报。”
“秦国西征大胜,已经消灭了花剌子模,秦王李骁正准备率领大军准备班师回朝。”
“什么?”
骨咄禄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震惊与悲戚:“连花剌子模都败了?”
“之前辽国、西汗国覆灭,我还心存侥幸,可如今……天下间难道就没有人是秦国的对手了吗?”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眼中满是愤懑,对着真主雕像低吼:“安拉啊!您为什么不回应我?”
“为什么不惩罚秦国?难道您真的要放弃喀喇汗国,放弃您的信徒吗?”
可愤怒与抱怨终究无济于事,骨咄禄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怨天尤人的时候,必须尽快弄清楚眼下的处境。
他看向侍从,语气急切:“咱们派去跟随秦军西征的两万大军,伤亡如何?”
此次秦国西征,东喀喇汗国被迫征召两万士兵随行,明面上是“助战”,实则是被当作炮灰使用。
骨咄禄一直担心军队伤亡过大,会让汗国的实力雪上加霜。
侍从连忙回道:“回陛下,据伊卜拉欣将军派人回报,两万大军如今还剩下不到一万二千人,伤亡了八千多人。”
“八千多人……”
骨咄禄心中一痛,但很快又松了口气:“好在还回来了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经历过西征血战,见识过秦军的战术,战斗力肯定比国内的军队强得多。”
“他们是汗国的希望,必须好好奖励,给他们赏赐牛羊、布匹,受伤的士兵还要发放抚恤金。”
“是。”侍从躬身应下。
骨咄禄又吩咐道:“另外,准备一批重礼,黄金、宝石、还有咱们喀什噶尔的地毯和美人,派使者送去龙城,恭贺秦国西征大胜。”
“记住,态度一定要恭敬,不能让秦国人挑出半点毛病。”
他知道,如今秦国势大,只能暂时臣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灭国之灾。
而在喀什噶尔的另一处宫殿内,骨咄禄的弟弟,素有“巴尔楚克雄鹰”之称的穆罕默德,正与几名心腹大臣密谋。
穆罕默德身材魁梧,眼神锐利,语气中满是对骨咄禄的不满:“骨咄禄就是个庸碌无能之辈。”
“他只会向秦国低头,只会祈祷真主,可真主能救得了喀喇汗国吗?”
“如今汗国被秦国压榨得越来越弱,他难辞其咎,只有我,才能带领喀喇汗国重新强大起来。”
周围心腹们纷纷点头附和,深以为然。
无论是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方面,穆罕默德都要比骨咄禄更强一些。
骨咄禄之所以能登上苏丹位置,有巧合性也有秦国的功劳。
一名心腹上前一步,低声建议:“贝尹(亲王),想要推翻骨咄禄,光靠咱们自己的力量不够,还是要走秦国的关系。”
“之前您已经联络过秦国的西州巡抚,不如再进一步,多给秦军将领送些礼物,让他们在秦王面前为您美言几句。”
“毕竟,谁能当苏丹,最终还是要看秦王的意思。”
“可恶。”
穆罕默德猛地一拍桌子,眼中满是懊悔:“早知道秦国能这么快崛起,当初先苏丹商议和亲的时候,我就该主动把女儿送去。”
“都怪先苏丹偏袒骨咄禄,把和亲的机会给了他。”
而实际上,那时候他们都怕秦国是个火坑,毕竟当时的辽国还没有倒下,可谁能想到,辽国转眼就被秦国灭了。
骨咄禄倒是捡了个便宜,靠着和亲稳住了苏丹继承人的地位。
“贝尹,现在也不晚。”
另一名心腹说道:“您可以把最小的女儿送去秦国,献给秦王做妾。”
“更重要的是,咱们要让秦王觉得您有用。”
“您当了苏丹,对秦国更有利。”
听到这话,穆罕默德沉吟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心腹轻声说道:“此次西征回来的一万多士兵,都是经历过战火的精锐,您可以暗中联络他们的将领,把他们收拢到自己麾下。”
“这些人跟着秦国人打过仗,学到了真本事,战斗力比宫廷禁军还强,只要您能掌控这支力量,再得到秦国的支持,推翻骨咄禄就易如反掌。”
穆罕默德眼前一亮,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这么办。”
“立刻派人给西征军的伊卜拉欣将军送礼物,恭贺他平安归来。”
“他还没回来?没关系,送去给他的家人,金银珠宝,丝绸美女,奴隶粮食,他喜欢什么,咱们就送什么。”
“还有西征军的其他将领们,全都送。”
“另外,准备一批厚礼,送到龙城,献给秦国的将军们。”
“咱们要让秦国人知道,我穆罕默德比骨咄禄更听话,更能为他们效力。”
心腹们纷纷应和,宫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野心勃勃的脸庞。
随着西征的结束,东喀喇汗国又将开启新的一轮权力厮杀。
与此同时,秦国各地也因“西征大胜、大王凯旋”的消息,陷入了一片振奋之中。
从金州的都城到西域的边陲城镇,再到东方的草原和关中。
无论是繁华的集市,还是热闹的酒楼、茶馆,甚至是青楼,都洋溢着胜利的氛围。
百姓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讨论着秦军的战绩,语气中满是自豪。
“听说了吗?大王率领大军,把万里之外的花剌子模都给灭了,那可是西域的大国啊。”
“比当年的辽国也差不了多少,照样挡不住咱们大秦的铁骑。”
庭州,也就是曾经的大漠首府,别失八里,唐朝时期为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得名庭州。
李骁建立北疆大都护府之后,又恢复了庭州的旧称。
如今已是秦国腹地重镇,城中百姓多为汉民与少数各族百姓混居,却因秦国的强盛而空前团结。
“这有什么好惊讶的?”
另一名酒客笑着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理所当然”。
“咱们大秦连辽国、西喀喇汗国都能灭,花剌子模算什么?”
“再过几年,说不定大王能把东边的金国都打下来。”
酒楼的角落里,一名说书人正拍着醒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西征的故事。
“话说那玉龙杰赤城下,我秦军火炮轰鸣,如惊雷炸响,城墙轰然倒塌,重甲步兵如猛虎下山,直杀得花剌子模残兵哭爹喊娘……”
台下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为秦军的英勇而欢呼。
这些由宣德司编撰的故事,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娱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大国自信心。
大秦的强大,早已深入每一个秦人的心中。
茶馆里,老人们一边品茶,一边谈论着秦国的疆域变化:“想当年,咱们还在金州一隅,如今却拿下了西域万里土地,这都是大王的功劳啊!”
“是啊,跟着大王,咱们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怕异族欺负了。”
集市上,商贩们甚至挂出了“庆祝西征大胜,商品八折”的招牌,引得百姓争相购买,热闹非凡。
与秦国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国皇宫的奢靡与昏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