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晋庭汉裔 > 第四十五章 汉中得手

第四十五章 汉中得手(2/2)

目录

这几日,刘羡已经开始了与南郑守军的洽谈,虽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刘羡还是不想直接与南郑守军开战。一来是因为兵力珍贵,刘羡想减少损伤,二来是因为守将阎缵颇有民声,若是与其开战,最后杀了他,恐怕有害贤之名,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故而刘羡还是想招降阎缵,以和平开城来完成对汉中的攻略。

刘羡本以为,其余山道全部入手的情况下,阎缵就会投降。不意真到了这一刻,阎缵只剩下一座孤城,他竟然还是不肯投降。

“可能有这方面的缘故。”孟和说:“不过我看,也有别的原因。”

“别的原因?”刘羡听闻此语,就准备聆听下文,不料孟和此时有些吞吞吐吐的,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什么事就直说,不要有顾忌,头疼也是我的事情。”刘羡大概猜得到,阎缵应该提了一个很难堪的条件,但再难堪又能难堪到哪儿去?他觉得都是能解决的。

“兄长,阎缵说,这些年来,仇池多次率部侵掠汉中,还在汉中扶持数支马贼,在汉中扰民无数,和他甚有恩怨。听说兄长与仇池人为伍,他认为,这就是沐猴而冠,怎么可能成就大事呢?”

“所以阎缵说,兄长要想他投降,除非兄长先把那些马贼的人头都砍了,他才会考虑此事。”

听完孟和的言语,刘羡这才明白,为何孟和会感到如此为难了。

自己才刚刚娶了阿蝶,杨难敌成为了自己的妻兄,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结果阎缵就提出了这种要求。这若是执行下去了,极可能会让两家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处理得不好,甚至还会酿成内乱,还不如根本不提。

但刘羡闻言,却极为重视此事,他沉默少许后,问孟和道:“阎缵说的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何你们没有和我提过?”

孟和没有说话,可沉默也是一种回答,刘羡心中已经有底了。

很显然,众人都认为,杨难敌的军队是客军。刘羡在关中的两次整军,都没有将杨难敌的仇池军整合入内,两军不过是盟友关系,不能做一致要求。而杨难敌又是刘羡的姻亲,若是说他的闲话,以后被其知道了,说不得多了一个仇人,还不如干脆当做没有此事。

等孟和离开后,刘羡独坐了一会儿。

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感到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让杨难敌去领兵招降,否则他手下一堆马贼,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乱子,这次招降,也绝不会如此成功。

而庆幸过后,刘羡的第二个想法也确实是头疼,要不要处理此事呢?两家的联姻才刚刚开始,如果现在就着手整顿,会不会给杨家一种过河拆桥的印象,如果只是为了一座南郑城,最后造成了两家有了隔阂,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但仔细思忖之后,刘羡还是决心处理此事。因为这不只是为了南郑,也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问题既然存在,就不会凭空消失,若不能早处理,等到了以后问题复杂了再处理,那后果就只会愈发严重。当年蔡桓侯讳疾忌医,屡次拒绝扁鹊治病,最后不就暴疾而亡了吗?自己虽然不是扁鹊,但治病与治国,道理是一致的。

于是刘羡前去拜访杨难敌,主动谈及此事。

杨难敌果然大感不快,他对刘羡道:“自古以来用兵,都是要用将士们的贪,才能激发他们的勇,平日里快活够了,然后在战场上忘死杀敌。”

“怀冲,这有什么好指责的呢?这些人平时确实有些不好的作为,但上了战场,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你若是嫌打南郑要死人,那不妨我来打,让他们做先锋,也好过死在自己人手下!”

杨难敌本来还打算抱怨几句,不料话到此处,就见刘羡严厉地注视自己。他平日极少看见刘羡发火,此时仅是稍露威势,双目中就好似有泰山飞来,瞬间就压住了杨难敌的胸口,令其心生寒意,一时哑然了。

等杨难敌姿态端正了一些,刘羡徐徐道:“难敌,我们是要打天下,不是做山大王。你如果要继续去当仇池公,我不拦着你,等我打下巴蜀,以后我每年都给你送绢帛钱粮,保证你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可你若是要和我一起打天下,这就万万不可。我们当然要赏罚分明,可却不能以贪御兵,当年世祖皇帝就是以贪御兵,结果如何?吴汉连他的桑梓老乡南阳都给抢了,连自己人邓奉都给逼反,以致于白白打了一年内战,死伤十数万人,这是何苦呢?”

“今日你我抢汉中,明日你我抢成都,回头我们再去抢长安、洛阳,天下何时可得安定?谁又会信任我们?莫非把那些不服的人都杀光?这不可能,能杀光一代人,却杀不光两代人,永远会有不知足的后辈。因此,我们既要打下天下,也要治理天下。”

“世祖皇帝治理天下,靠的是鬼神与天命。老实说,我不太相信这个,我还是相信人心与信义。难敌,你自己要想清楚,这一生,你到底是打算当个仇池山上的假公爵,还是要做羊祜、关羽这样的不世名将。”

刘羡的态度是如此强硬,一番话说罢,杨难敌一个八尺高的大汉,竟嗫喏不能言语。良久以后,他才抬起头,摊开手,用一种认输了的口气道:“怀冲,这里面有千来号人,有老有小的,总不能全杀吧?”

刘羡闻言,长吐一口气,知道对方已经妥协了,顿时展颜笑道:“自不必如此。”

杨难敌于是交出流民帅邓定、訇氐等数十人。刘羡召集周遭百姓,亲自数罪监刑,而后一声令下,将其枭首悬旗,南郑百姓见状,大为快意,四处张灯结彩,相互庆贺。而后刘羡下令,将这些罪人厚葬,并且赠金帛以其家属族人,安抚人心。

阎缵得闻此事,也不禁仰天长叹:“刘怀冲真民主也,天生如此人物,晋室气数尽耶?”

阎缵到底不是那种殉国的愚忠之辈,他此前之所以不愿意投降,既有一部分对杨难敌的敌意,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让祖先的决定【1】最终蒙羞。但事已至此,他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率领城中的一万守军,以白幡送质礼,向刘羡开城归降。

这一日是太安三年的十一月癸丑,刘羡率军正式入驻南郑,一个基本没经历硝烟的汉中郡,完整落到了刘羡手中。

【1】阎缵的祖父是张鲁的谋主阎圃,张鲁在曹操与刘备中选择曹操,阎圃是最大推动者。故而阎缵自觉投降刘羡,会使家族受到二三背主的攻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