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未雨绸缪备战寒冬(1/2)
“让他们就地审问,有用的消息记下来,没用的就放了。”陈振华往火炉里添了块煤,“告诉郭静云,别耽误赶路,包头那边的事要紧。”
通信兵刚戴上耳机,就见杜易得跑了进来,手里举着张纸条:“师长,固阳那边发来急电,说发现一小股关东军的侦察兵,大概有二十多人,正往城里摸呢!”
陈振华眉头一挑:“来得正好,让骑兵一团别惊动他们,假装没发现,等他们靠近城墙了再动手,抓两个活的回来。我倒要问问,关东军的鼻子是不是真有那么灵。”
窗外的雪渐渐小了,夕阳透过云层,给武川城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边。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夹杂着战士们的吆喝声,陈振华知道,这是自己的警卫连准备出发前往固阳了。
他转身望向地图上的包头,指尖轻轻一点——那里的风雪再大,也挡不住他们的马蹄。
炉火上的水壶“呜呜”地响了起来,水汽顺着壶嘴往上冒,模糊了地图上的字迹。
陈振华提起水壶,往搪瓷缸里倒了杯热水,袅袅的热气里,他仿佛看到了包头城的城门被撞开,包头的伪军举着枪投降。
二连浩特的驿站里,王梦生正和毛子的军官握手……这些画面在他眼前流转,最终都化作一句话:这仗,能打赢。
夜色渐浓,武川城的营房里亮起了灯火,巡逻的战士踩着积雪走过街道,马灯的光晕在雪地上晃出长长的影子。
孙大牛站在窗前,看着城墙上跳动的岗哨灯光,忽然想起刚参军时,老班长跟他说的话:“打仗不光靠枪,靠的是人心。只要弟兄们一条心,再大的风雪也能闯过去。”
现在想来,老班长说得真对,从兴安岭到绥远,从草原到城池,弟兄们跟着他出生入死,靠的不就是这点念想吗?
他握紧手里的搪瓷缸,热水的温度顺着指尖传遍全身,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劲——不管前面有多少硬仗,不管风雪有多大,他都得带着弟兄们,跟着陈师长走下去,走到把小鬼子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远处的草原上传来隐约的马蹄声,像是从天边滚来的春雷。陈振华知道,那是马三华的骑兵团正在夜色里疾驰,也是胜利的脚步声,正一步步靠近。
部署完包头的任务,陈振华盯着火炉里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什么,叫住正要出门的杜易得:“等等,还有件要紧事,比找毛子搭线更急。”
杜易得转过身,只见陈振华从墙角拖过个麻袋,解开绳结,里面滚出件带着膻味的羊皮袄。袄子的皮毛厚实,是刚从伪军身上缴获的,边缘还沾着未干的雪渍。
“摸摸这皮子。”陈振华把羊皮袄往他怀里塞,“跟咱们身上的棉服比,哪个更抗冻?”
杜易得把脸贴在皮毛上,暖意顺着脸颊往骨子里钻。他身上的棉服是出发前从根据地领的,棉花填得不算少,可在草原的风雪里待上半个时辰,寒气还是能顺着针脚往里渗。这会摸着羊皮袄,才知道啥叫真正的暖和。
“这……这比棉服强十倍!”杜易得咂着嘴,忽然想起什么,“前两天三营有个新兵,在雪地里站哨冻掉了半根脚趾,要是有这袄子……”
“所以才叫你回来。”陈振华打断他的话,往炉子里添了块煤,“咱们从太原出发时,后勤给备的棉服,在晋省还算顶用,到了这草原就是摆设。“
“你瞧这温度,三天前还零上十度,现在直接跌破零下十五度,照这架势,过两天能到零下二十度,真到那时候,别说打仗,站着都能冻成冰棍。”
杜易得低头看着自己的棉裤,膝盖处已经被雪水浸得发硬,心里忽然沉甸甸的。他想起骑兵旅出发前,陈振华让后勤多带了两卡车棉服,当时还觉得没必要,现在才明白师长的远见——可即便如此,跟这草原的严寒比,那些棉服还是太单薄了。
“你看伪军穿的啥?”陈振华指着窗外俘虏营的方向,“清一色的羊皮袄、毡疙瘩,连马靴里都塞着羊毛。“
“德王在草原上混了这么多年,早就摸透了这里的脾气。咱们要想在这立足,光靠枪杆子不行,还得有能抗住冻的家伙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