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517章 1975年

第517章 1975年(1/2)

目录

时间来到1975年。

元旦刚过去不久,长实集团率先在市场发起‘动作’,宣布以‘换股+现金’的方式,私有化香港兴业,溢价约30%。

消息发布后,持有香港兴业股权的投资者,纷纷雀跃不已。

本来香港兴业的股票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其虽然是长实集团的附属企业,但投资者能看出来,香港兴业的营收非常不理想;在目前的地产形势下,香港兴业旗下的‘愉景湾’项目很难销售,或者很难获利。

但长实的股票则不同,平安指数跌幅高达九成,但长实的股票却只跌了五成多,这就是妥妥的优质企业。

故私有化方案出来后,前往登记的股民大排长队,长实集团很快便持有香港兴业90%以上的股权,完成法律意义上的私有化,并宣布退市。

经历过1973年及1974年的大跌市,1975年初股市总算在美元大幅减息和技术性“超卖”等因素带动下大幅反弹。

1月份开市,指数由215.11点持续上升,涨速较快。

不过,1975年初的股票市场虽然扭转了1973年大崩溃后软弱无力的局面,但买卖仍不太活跃,成交量更屡创新低,显示投资信心并没完全恢复。

虽然整体投资气氛差强人意,但个别先知先觉的企业家,已先人一步地部署各项收购合并行动,引来了市场人士的注意。

紧随长实之后揭起收购风气的是老牌英资大行——太古洋行。

1月中,太古洋行率先发行280万股新股,换取大昌地产附属公司太古昌发展1050万股股权,然后将该批股分转让太古地产,而太古昌又发行新股1210万股与太古地产,换取太古船坞第一期发展计划(即后来的太古城)50%股权,至于太古昌则将爱秩序湾东部的土地,以低价让与太古洋行。

通过这种配股、换股及发行新股的游戏,股东的股权自然被“摊薄”,而企业的实力则迅速地壮大起来。

长实集团。

陈光良正在和儿子陈文杰,坐在办公室里的会议桌上开会。

此时的陈光良已经转为幕后,虽然还顶着长实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名头,但所有人都知道陈文杰已经接班长实集团。

当然陈光良之所以如此放心,那是因为陈文杰他们都会听他的建议,而非自命不凡、听不进建议的子女。

陈文杰将资料递给父亲,自己留一份,然后开始汇报道:

“目前我们在海外的投资,主要是新加坡、日本。其中新加坡投资的项目,是乌节路的百丽宫购物中心综合体,占地面积最终确定为12万平方尺(又将旁边的土地购入进来),建成之后,将拥有一座六层的50万平方尺大型购物中心,一座32层的写字楼大厦楼面为30万平方尺,以及一座酒店大厦楼面为26万平方尺,总计106万平方尺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预计是1979年开业,写字楼1980年,酒店1981年陆续开业。”

陈光良看着这个项目的策划书,脑海里也在思考:

陈氏投资新加坡的地产,主要就集中在乌节路:目前一个大型五星级豪华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其高塔翼、花园翼、峡谷翼三个建筑都已经投入使用,而五十多座别墅则将在1978年投入使用。整个项目也就花费十二年时间。这座酒店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最豪华最有知名度的酒店,海外投资者来新加坡投资或公务,基本选择入住这座酒店,政府组织一些活动也是选择这座酒店。

另外便是乌节路的连卡佛大厦,作为六十年代初期的投资,一开业便成为新加坡中高档百货的代表;一起的连卡佛大厦,写字楼也一直承租率很高。

看起来陈氏在新加坡也就开始投入新加坡第三个大型地产综合项目,但不管怎么,每一步却是走的很稳,回报率也很不错。

“百丽宫购物中心一旦建成,能在八十年代称雄新加坡商业零售。剩下的一幅地皮,则可以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购物商业综合中心,这样90年代我们就有代表。”

陈文杰点点头,道:“通过这样稳定的推进,是最好的投资策略了。”

接下来,陈文杰道:“在日本,我们已经敲定四个项目,包括合资的一座大型购物中心、东京香格里拉酒店、两座商业大厦。加上我们本来就拥有银座的四座商业大厦,我们在日本的投资比重已经很大。”

银座的四座商业大厦,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已经买下,后来重建后,一直承租出去,为长实集团带来丰厚的租金收益。其投资,不知道已经翻了多少倍。

陈光良看了一下大型购物中心的方案书,这是一幅很大的东京地皮,当然没有选择在银座这样繁华的市中区,当然也不算郊区;而是充分利用购物中心的‘聚群效应’,带动周边的商业。这个项目有个合作方,占股三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武集团,也就是后世日本首富堤义明的家族资产,不过后来西武集团是在堤义明的哥哥堤义清手中。

大型购物中心的计划没有问题,美国设计师参与现代化,亚洲设计师则负责花园化,融合在一起;预计1982年后建好,等到1989年可以卖出去便是;当然就算留在手中,也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日本香格里拉酒店,可是位于日本优越的地段,哪怕是1989年,基本也不会出售的;这也是香格里拉酒店在全球的第三座酒店,可谓每一步都走的很稳。

当然很多大型酒店集团都是特许经营,也就是轻资产运营,相当于每年可以得到营业额的4%左右管理费,但不用投资建筑物,只是提供管理和品牌授权而已。

陈光良并不打算让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走轻资产路线,而是准备实打实的投资酒店;毕竟,他的二房手中,亚马逊酒店集团已经在走轻资产+重资产的综合路线,旗下的喜来登酒店特许经营的发展很快。

长实集团在日本已经拥有六座商业大厦,其中五座位于银座,另外一座也位于东京繁华路段,价值确实不菲。

这样看来,长实集团最低市值时仅23亿港币,实际上低于净资产的一半水平,简直是太被低估。

当然,长实集团在新加坡和日本的投资还没有展开,实际上钱也没有到位,只是立项而已。

“日本的投资都不是一次性投资,部分资金可就从日本当地贷款解决。”

陈文杰点点头,道:“嗯,我们在日本本来也拥有丰厚的资产,除地产资产外,还包括食品饮料等资产。”

全资的日清品牌,依旧是日本最大的方便面品牌,同时还将‘味千拉面’这个连锁品牌坐起来,全国已经有几十家直营店,并开放了特许经营。

接下来,是香港的布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