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 第916章 皇鹅派的恶意

第916章 皇鹅派的恶意(2/2)

目录

车窗外,是典型的俄罗斯冬季景象。宽阔的道路两旁堆积着未完全清理的积雪,被来往车辆碾压成了灰黑色。风格粗犷的苏式建筑连绵不绝,偶尔能看到一些色彩鲜艳、充满东正教风格的教堂,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行人大多行色匆匆,裹着厚厚的冬装,帽檐压得很低,抵御着寒风。

“怎么样,杨,巴黎的温柔乡还没待够吧?”马丁在车上打趣道,递给他一杯热气腾腾的黑咖啡,“一转眼就跳到这西伯利亚寒流的边缘。”

杨简接过咖啡,喝了一口,暖流顺着喉咙滑下,舒服地叹了口气:“温柔乡是好,但工作也不能耽误。《火星》拍了这么久,就差这临门一脚了,总不能烂尾。说说这边的情况吧。”

谈到工作,马丁立刻收敛了笑容,表情变得认真起来:“总体还算顺利。俄罗斯这边的协拍团队非常专业,甚至可以说……有点过于‘硬核’了。”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形容词,“他们对于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习以为常,设备也很抗造,就是沟通上需要多一点耐心,有些流程和好莱坞或者华夏不太一样,但一旦确定下来,执行力度很强。”

他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调出日程安排:“我们计划先在莫斯科这边的摄影棚拍摄部分内景和需要借助特殊道具的戏份,主要是你在‘礼炮号’飞船内部以及与‘神舟号’汇合的一些镜头。然后全组再转场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实景拍摄。那边现在已经零下二十多度了,风更大,挑战不小。”

杨简一边听着,一边快速浏览着平板上的日程和分镜脚本,点了点头:“演员呢?弗拉基米尔和米哈伊尔都进组了?”

“是的,他们都到了莫斯科。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昨天还特意来酒店找你,想提前跟你聊聊角色。米哈伊尔·波列琴科夫也表示随时可以沟通。”马丁回答道,“另外,饰演其他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人员的几位本地演员也都非常出色,都是俄罗斯国内很有实力的演员。”

“好,安排一下,今晚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和他们见个面,一起吃个晚饭。”杨简吩咐道。与演员沟通,尤其是与这些经验丰富、对角色有自己理解的演员沟通,是导演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车队穿过莫斯科市区,没有做任何停留,直接驶入了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历史悠久、装饰华丽的五星级酒店。这里显然已经被剧组包下了一层,安保严密,环境安静。

在酒店稍事休整,洗去一路风尘,换了身更舒适暖和的衣服后,杨简便在马丁的安排下,于酒店顶层的俄罗斯餐厅的一个私密包间里,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两位俄罗斯重要演员。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这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深邃的俄罗斯着名演员,看到杨简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热情而略带矜持的笑容。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高领毛衣,外罩一件休闲西装,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和力量感。

“杨!导演!终于见到您了!”马什科夫上前一步,用带着浓重俄语口音的英语说道,伸出宽厚的手掌与杨简用力握了握,“我是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非常荣幸能与您合作。”

他的眼神中带着对杨简成就的尊敬,也有一丝属于优秀演员的、想要与顶尖导演碰撞出火花的期待。

“弗拉基米尔,久仰大名。《清除》、《机组人员》,还有你在《碟中谍4》里的表演,都非常精彩。”杨简微笑着用流利的俄语回应,“很高兴你能加入《火星救援》。”

“您过奖了。实在没想到您的俄语这么好。”马什科夫谦虚地摆了摆手,又恭维了一下杨简的语言天赋,“能参与这样一部由您这样伟大导演执导的科幻电影,是我的荣幸。尤其是能在拜科努尔实景拍摄,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这时,另一位演员也站了起来。他比马什科夫稍矮一些,身材精干,面容瘦削,眼神沉静,甚至带着一丝忧郁,正是米哈伊尔·波列琴科夫。他穿着简单的黑色毛衣,话不多,只是对杨简微微点头致意,说道:“导演,您好,米哈伊尔·波列琴科夫。”

他的气质与热情外向的马什科夫形成鲜明对比,更内敛,更符合他将在片中饰演的那位沉稳、略显固执的俄罗斯航天局工作人员的形象。

“米哈伊尔,你好。《风暴之门》和《第九连》令人印象深刻。”杨简同样与他握手,能感受到他手掌的力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众人落座,餐桌上已经摆上了伏特加、鱼子酱、黑面包、红菜汤等经典的俄式美食。马丁熟练地活跃着气氛,郭番、刘寅、郜昂等核心团队成员也陆续到来,加入了谈话。

几杯伏特加下肚,包间里的气氛逐渐热络起来。话题自然围绕着《火星救援》和即将开始的拍摄。

“导演,”马什科夫显然已经仔细研读过剧本,他身体前倾,眼神专注,“我饰演的这位俄罗斯宇航局官员,在决定是否冒险救援主角时,内心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他既要考虑国际协作的道义,又要面对国内的正治压力和巨大的风险成本。我觉得,不能把他简单地塑造成一个英雄或者官僚,他更像一个在巨大压力下,必须做出艰难抉择的普通人。”

杨简认真听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弗拉基米尔。这正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他不是超级英雄,他是一个背负着责任和压力的决策者。我希望你能演出他内心的挣扎,那种在‘正确的事’和‘安全稳妥’之间的权衡。尤其是在与正府官员争论的那场戏,我需要看到你的焦虑、你的无奈,以及最终下定决心的那种勇气。”

俄罗斯虽然是五大善人之一,不过现在是五大善人里最穷的,一次航天发射所消耗的经费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大俄正府某些官员想要从华夏身上争取更多的好处,想要先拿好处再谈救人的事情。

而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则是没有那么官僚,认为华夏不会亏待帮助他们的人,而且救人如救火,他的想法是先救了再说。

实际上,杨简对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无论是前苏联时期还是当下——都抱有复杂的态度。在他眼中,许多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逻辑,与西方世界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子与强权政治的惯性,本质上和西方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皇俄派,杨简对这个派别有着天然的厌恶。可是在国内,有一些傻子对这些一门心思想要恢复沙俄时期君主制度的皇俄派竟然还有好感。推崇他们的主张,他们只看到了皇俄派所谓的强硬反西方的这一主张,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皇俄派的核心政治诉求,那就是恢复沙俄时代的庞大版图和历史荣光,这里代表着什么不用多说。

这群人里面充斥着非常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

2014年,大俄将克里米亚兼并,皇俄派就是主导力量。虽说大毛和二毛的历史很复杂,都是前苏联时期的遗留问题,但是皇俄派不止想要将二毛、三毛吞并,成立一个斯拉夫族群为主导的大帝国。

邻居强大,对我们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可如果仅仅是这样,都还能接受,只要我们自己一直保持进步、保持强大就行。可是这群人对华夏根本谈不上友好,充斥着高人一等的傲慢,甚至是满满的恶意。

皇俄派常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渲染华夏对大俄远东地区的威胁,更极端的还会鼓吹“黄祸论”。他们指责华人在大俄抢占资源和抬高房价,试图在大俄社会制造排华氛围?。这种言论旨在将华夏塑造为大俄的经济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干扰两国合作。

尽管当前阶段两国关系总体稳定,但皇俄派仍试图干扰双边合作。他们质疑华夏在大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并反对深化对华经济联系,认为这会导致大俄过度依赖华夏。

皇俄派倾向于将华夏视为地缘政治上的挑战者。他们甚至有一种声音,就是支持西方提出的印太战略,试图通过抬高印度来制衡华夏。

当然,如果也只是这样,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国与国之间,讲究的国家利益。可是皇俄派更还曾经出过书,并且多次公开宣称,为了应来自南方邻居的压力,应该想办法分裂邻居的北方几个省,建立一个全新且更加广阔的缓冲区。

皇俄派对华夏的恶意昭然若揭。

只不过皇俄派在大俄政治中并非主流力量,而是以统俄党为核心,融合了欧亚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中间派力量。

可绝对不能小觑他们的力量,去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就是他们主导,使得普老板应对得十分仓促,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他们的崛起和影响力,实际上也与美西方对大俄的不待见和打压密切相关,这些外部压力激发了大俄国内的民族情绪,为皇俄派势力的扩大提供了契机。

谁也不敢保证统俄派甚至是充斥着俄奸的自由派能一直压制皇俄派,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皇俄派成为大俄的主导,以他们对华夏的恶意,他们能干出什么挑战华夏底线的事情都不足为奇。

不过又因为两国所面对来自西方的压力,杨简作为一个三观板正的大好青年,从华夏人的立场出发,他对大俄的整体的观感仍比西方略好一些,但也不多。

这也是他在《火星救援》这样的作品中有意将其塑造为相对正面的形象,这背后并非源于单纯的情感偏好,而是一套清醒的个人逻辑。

究其根本,是因为杨简知道,华夏若要重新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回归历史上曾拥有的位置,就注定无法与西方主导的现有体系真正融合。这一体系自近代以来始终由西方把持,其规则、价值与话语权深深烙印着西方的利益诉求,绝不会轻易为崛起的东方文明腾出空间。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在文化根源、地缘处境和历史记忆上都与西方存在深刻裂痕的大国,同样被排斥在这一体系的核心圈层之外。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正是这种“双重他者”的身份,使中俄在现实政治的棋盘上成了天然的准盟友——即便成不了推心置腹的兄弟,也必须成为各取所需的伙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