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60年前的条约(1/2)
新奥尔松科考小镇现在正是全年最热闹的时候,这里不仅有多个国家的科考站,还有一个机场。
孙志伟在靠近小镇后就收起了极地车,重新将一个大背包背起,开始徒步朝镇上走去。
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张印有中国字样的泛黄纸张,这便是著名的《斯瓦尔巴条约》。
1596年6月17日,由荷兰探险家巴伦支率领船队在北冰洋航行时发现了一些小岛,他将其命名为斯瓦尔巴群岛。
当时巴伦支并没有来得及对外宣布,荷兰对斯瓦尔巴群岛的管辖权就在海上病逝。
根据国际公约新发现的群岛的管辖权首先属于发现国,其次才是距离新岛最近的国家,所以斯瓦尔巴群岛应该属于最近国挪威所有。
可后来经过勘测之后发现,斯瓦尔巴群岛上有丰富的煤矿资源,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对北极进行科考研究。
其他国家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英法美等国家联手“拜访”挪威,挪威最后以“国家人手不够、经费周转困难”为由“邀请”其他国家共同探索。
1920年2月9日,18个国家一起签定了《斯瓦尔巴条约》。
合约规定参与国可以享有群岛开采权和探索权,并且不允许合约之外的国家参与。
1925年法国为了增大自己的权益,想要拉更多的国家参与斯瓦尔巴德条约,然后再将权益转让给法国,当时民国北洋军阀段祺瑞自然也接到了邀请。
当时,段祺瑞的部下都劝段祺瑞不要去搅混水,因为经过辛丑、二十四条等事件,国民对各种国际条约都非常敏感,说不定还会有人恶意攻击。
可当时段祺瑞却表示不去不行,他怕西方国家设了个套,只要他拒绝前往签订条约,这些国家就可以以此为把柄。
后来,段祺瑞便派人去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二批签订该条约的一个成员国。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段祺瑞签了一个鸡肋条约,但是80年之后,这个条约却让我们受益无穷。
因为我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成员国,因此才拥有了斯瓦尔巴群岛的科考权。
根据该条约,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无限期停留、工作和生活。
当孙志伟背着背包踏上小镇时,他才想起现在国内似乎没什么人记得《斯瓦尔巴条约》的内容了。
直到1991年,探险家高登义前往北极科学考察时,在斯匹次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赠送的一本《北极指南》中,看到了英文版的《斯瓦尔巴条约》,这才打开了中国在斯瓦尔巴建立科考站,进行北极科学考察的大门。
而中国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也是在之后的2004年才建立起来的。
这个权利可不小呢,北极的科考站自然是越早建立越好,他不准备再等20年了,这次他就要将《斯瓦尔巴条约》的内容带回去。
新奥尔松科考小镇真的很小,步行15分钟就能把小镇逛完,镇上的建筑也都零零散散的分布在一条主干道周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