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目标出现(1/2)
作为一款钛合金核潜艇,阿尔法级创造了苏联海军历史上的“六个第一”。
它第一次在潜艇上采用了新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信息设备和电子设备领域,毛熊家一向处于劣势。
在六十年代末,他们能总成出这种情报指挥系统,确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它第一次采用了液态金属冷却剂的大功率反应堆,功率密度为普通反应堆的4倍,因而具有极高的航速;
它还有400赫兹、380伏的交流电力系统,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的体积;
它安装了气动液压式鱼雷发射装置,能在极限深度的海水中释放鱼雷;
它还设置了可在应急情况下,保证全体艇员逃生的漂浮救生舱;
它第一次采用了三维流线型的指挥台围壳、全部可收发式升降装置和折叠式的艏升降舵,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操纵性。
这一系列的技术在当时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高科技的创新技术,再加上钛合金的外壳,确实让阿尔法级领先了当代的大多数潜艇。
当然,既然是新技术,必然说明技术不够成熟,发生各种故障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特别是前三艘,那是三天两头的抛锚呀,一年里,能有大半年都呆在船坞里维修。
现在孙志伟就要去看看船坞里,有没有一艘正在维修的阿尔法级潜艇。
在造船厂的旁边有一个海上海军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军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面,而阿芙乐尔号正好就停泊在紧邻着船厂的码头上。
孙志伟借着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机会,靠近了船厂,终于见到了船厂中的潜艇船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00年5月在海军造船厂下水,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该舰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
阿芙乐尔号炮火正式吹响了“十月革命”的号角,它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至今仍在海军的服役序列中。
只不过,现在它一直停在港口不再出航,而且在船上建起了一个隶属于文化局的海军博物馆。
孙志伟一边在阿芙乐尔号上参观,一边分心查看海军部造船厂中的情况。
海军部造船厂中拥有2座露天滑道、5座室内船台和2座能建造常规潜艇和深海舰艇的浮船坞。
海军部造船厂以建造大型破冰船及各类潜艇见长,五十年代,这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进入六十年代后,海军部造船厂将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任务转移到了附近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始专注于潜艇的建造。
他已经看到了一座露天船坞中的阿尔法级钛合金核潜艇,密密麻麻的支架将这艘潜艇围在中间,很多工人围绕在潜艇上忙碌着。
阿尔法级潜艇那专有的流线型造型让人一见难忘,虽然它的吨位只有3200吨,但钛合金的舰身依然掩盖不住它独特的魅力。
孙志伟透视了一下潜艇内部,发现不少工程师都围在反应堆旁边讨论着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