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事变(2/2)
妹妹的确很聪慧,手段也了得。
她又勤勉。
其实柜上交给她打理真不错,奈何妹妹吃了王信的迷魂药。
王信巴不得薛家的东西都便宜他。
果然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爷,去唱春楼?”
门口,长随们已经牵着马凑过来。
薛蟠摇了摇头。
敲打了妹妹,自己也要振作一番,亲自去柜上搭理,到了今日的地步,人心都偏向妹妹,自己要去敲打敲打,让
薛家商号是薛家的。
第二日。
宝钗离开家里,乘坐马车去往自己的小院。
“大爷昨日去呆了半日,说是今天一早过去,结果又去了别处,大概是不去柜上的。”马车里还坐了两名执事媳妇。
才坚持了半日么。
宝钗颇为无语。
想起各家子弟,从自家到贾府,从贾府到别的家。
所见各家子弟有几个甘愿做事的。
更有那宝玉,敢在他面前谈实事,必然引起他厌恶,倒是颇有如今官场士林之风气,重虚名不耐实务。
柜上的事早就有了安排。
各自掌柜负责一方,短时间内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在大同。
是时候做出决定。
薛宝钗下了马车,决定了行程。
不能任由哥哥拿捏自己,否则迟早变从祸事。
月牙门两边是彩绘苏式游廊,廊柱缠着翠绿藤萝。
当中一座卷棚顶轿厅,厅内设着硬木大理石面的长案,过了轿厅,便是两间清雅花厅,厅侧有小门通向庭院游廊。
穿山游廊尽头砌着小小鹿苑。
里面竟然还养着梅花鹿。
这样的好精致谁不喜欢。
“我对这里欢喜的不行,佩服的也不行,可最让我心服口服的。”白大家敬佩的看着薛宝钗,叹服道:“当数薛小姐的天赋。”
学什么都强,学的又快。
虽不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也只差在时间上头。
两人最近时日经常在一起,薛宝钗虽然端庄大气,却又能令人心生亲近,白大家越来越倾心,教的也越发卖力,大有把薛宝钗当做知己。
更重要的是薛小姐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出身,到了这般地步,如此的奇女子,白大家实在好奇,忍不住问道:“天下哪个男子才配得上薛小姐为他学戏腔呀。”
“王信。”
薛宝钗没有隐瞒。
白大家愣住了,万没有想到薛小姐没有隐瞒自己,这份信任令她激动,也令她彻底死心塌地。
可王信是谁?
哦。
大同节度使王信。
慢着。
“可是当年王家军的王将军?”白大家激动道。
“是他。”
白大家满意了。
她没有见过王信,对王信也不了解,甚至都记不起王信节度使的事,虽然听说过,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扬州那边几地的民谣,百姓们还记得他。
各种王将军的民谣在百姓们之间传唱,不但没有因为时间过去而削弱,反而越来越的人知道。
薛宝钗眉眼间却又股愁容。
自己算是决定赌了。
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胜算,商场如战场,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王信输了。
那自己把薛家打理的再好也无用,可谓是满盘皆输。
那么王信真的能继续胜利吗。
虽然许多管事支持王信,蓝槐更是斩钉截铁的认为王信一定会赢,可事到临头,薛宝钗也内心恍惚。
自己终归是个女儿家。
心里压力巨大,可到了这样的关口,自己哪里还有退路。
薛宝钗眼神逐渐坚定。
——
“轰隆隆。”
辽东。
沈阳门户奉集堡。
蛮人分八路劫掠此地,大肆奸淫虐杀百姓,无恶不作,杀光一切人口,劫掠走所有物资,最后放一把火烧掉,眼里没有把大周官兵当回事。
守城总兵官李斌成实在无法忍耐。
为了打击蛮人气焰,让蛮人收敛,派了两百骑兵出城。
“此去恐怕回不来了。”
李斌成端着酒碗,眼红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
两百家丁里谁不是自己的兄弟?
“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道理不用头讲,兄弟们都知道。”有人爽朗的笑道。
不看朝廷的面子,只看李头的情分。
众人没有反对。
喝完了送别酒,看到兄弟们离开城门,最后关起来的城门,李斌成心里在滴血。
城外三十里。
几名蛮骑送来了消息。
“哈哈。”
有名头戴周军头盔,一声大红战袍,比周军将领都要精良的蛮人首领大笑出声,“这李总兵不愧是沈阳良心啊,果然上当了。”
随后,脸色一整,呵斥道:“出发。”
身后是两千骑兵。
两军相遇。
李斌成的家丁们大惊,才出门就被包围了?难道是走漏了消息。
“有内奸!”
“死也要回去告诉李头。”
有人满眼血丝。
“嗖嗖嗖。”
几轮箭雨下来,两百家丁只倒下十几人,可许多人的马中箭受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抱团聚在一起被蛮人骑兵围住,冲出去的人要杀回来,可敌人数量太多,根本挡不住。
城里。
李成斌关心的看着城外。
兄弟们人少,绝对不能与蛮人硬碰硬,而是要让蛮人收敛,给百姓们争取时间,让援军未到之前,保护更多的百姓。
“噗呲。”
长刀从后透过前胸。
李成斌低下头呆呆的看着刀尖。
身边几名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士兵,各个不敢看自己,然后艰难的回过头,认出了下手的是谁,同样是自己的手下,再一想到为了什么。
李成斌面色大变,一脸绝望的失去了声息。
奉集堡两千守军开门投降。
蛮人入城杀光了其中一千多守军,随后扑向从沈阳赶来的援军,半道而击之,周军惨败。
“蛮人犹如神助!”
一名文官半夜中痛心疾首的向朝廷写奏疏告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