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兵圣 > 第434章 事变

第434章 事变(1/2)

目录

京城。

贾府。

贾政从衙门里回来,谁都看出老爷压抑着愤怒,每个人大气不敢粗,小心翼翼的伺候贾政,贾政沉着脸一路来到自己的书房。

周瑞端着茶盘,脚步无声,十分谨慎的走进来。

茶杯放到茶桌上发出的声音极小。

“哗啦!”

周瑞吓得跪倒在地,门口外的小厮们连头也不敢回,身体紧张的绷着。

“老爷。”周瑞脸色苍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老爷很少对他们下人发脾气。

偶尔有不快的时候,但是很少见今日的情形。

贾政恨恨的坐在案几后的椅子上,沉思了片刻,终于开口道:“三丫头在哪里?”

“小的这就命人去找。”

周瑞连忙安排。

请了自己的媳妇赶紧去找,周瑞家的看到自己丈夫如此神情,得知后更不敢怠慢,先往老太太屋里赶去,果然在这里见到探春。

“老爷为什么急着见探春丫头?”

贾母感受到奇怪。

周瑞家的苦笑道:“老爷不知为何发火,神情格外吓人,三姑娘还是赶紧跟我去吧,免得老爷生气。”

众人都看向探春,探春脸色惊疑,很快恢复镇定起身,打算跟着周瑞家的前去。

李纨低着头话都不敢说。

王熙凤也没有插话。

迎春已经嫁人,惜春虽然担心姐姐,但是绝不敢出头。

贾母叹了口气,“三丫头尽管去,我随后就来。”

探春离开后,一路上没有多言。

倒是周瑞家的说了几句。

“老爷。”

一路进了贾政的书房,探春向父亲行礼。

“坐吧。”

令人意外,贾政并没有向探春发脾气,反而眼神复杂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

比起她的母亲更加出色。

不光是容颜,更有那份气度。

想起赵姨娘,贾政心里更加悲伤,自己这辈子太亏欠她了,下定了决心,贾政认真看向探春。

“王信野心已经控制不住,此人已成朝廷大患,竟然敢攻打太原,此事按不下去,不光震惊了朝廷,连皇上也气的说不出话来。”

贾政叹了口气,到了王信的地步,离位极人臣还有多远?何况他才三十五岁。

明明什么都不需要做。

他要搞新的四大家,事已至此,林如海没有反对,自己也不打算反对。

他不是独臣。

他是带着一帮势力,朝廷有根基的大佬。

什么都不用做,一切该有的都会有,偏偏他要掀桌子,贾政实在无法理解,虽然林如海说是为了百姓,并不是不让对百姓,可至于做到这一步么?

贾政不再犹豫,“你嫁给他,最后必然被他牵连,谋反大罪的话,家里也保不了你,所以你和王信的婚事,为父可以再改。”

其余同僚都不同意。

舍出去一个女儿,万一王信又渡过去了呢。

就算王信失败了,也不过是一个庶女。

这买卖太划算了。

林如海也犹豫。

这匹夫真气人,换成是他女儿,他早就跳起来了。

难道自己就不如他了?

不过贾政也知道,自家与王信的婚约不光是两家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圈子的重大决策,已经变了两次,常言事不过三,没有再变的道理。

王信现在最为需要他们的支持,此时又来毁约,那就不是一拍两散,而是变成了仇人。

所以很多人不同意。

就算要分清界限,舍出去一个庶女,当做泼出去的水好了。

贾政不服,气道:“为父今天豁出去了。”

听到父亲的话,探春从迷茫到清醒,再听到最后,看到父亲的神色,探春颇为平静,反倒是影响了贾政,贾政逐渐平息,等待女儿的决定。

“朝廷决定要对付他了吗?”

“虽然还没有决定,但是满堂公愤,你可不知道王信在大同那边的做法。”贾政痛心疾首,把王信在大同如何查抄,如何手段狠辣等说了几句。

探春心里一动,已经有了主意。

“常言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虽然是庶出,却是父亲的女儿,绝不会辱没父亲的名声,无论王信未来如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罢了。”

此话一出,贾政大为感动。

又内心羞愧。

不光是愧对赵姨娘,更觉得自己愧对女儿啊。

“你还是好好想一想,不要轻易做决定。”贾政此时认真道:“等皇上理顺朝堂,满堂诸公没有人能容得下王信,特别是他在大同的倒行逆施,很多人都不会支持他。”

探春点了点头。

“薛家的祖业,哪怕是王信也染指不了,更何况分给外人。”

薛蟠满身酒气。

几名丫鬟鼓起勇气挡在宝钗身前,虽然一步不让,但紧张的发抖,根本挡不住薛蟠。

薛蟠眼里没有在乎这几名丫头,不耐烦的挥手:“你们都出去,我有机密的事和妹妹说,容不得你们听到。”

吩咐完后,见几名丫头竟然敢不听自己的话,薛蟠大怒。

二十五岁不再是十七八岁的小年轻。

很多以往会彷徨的事,如今都觉得是小事,常常为之感到可笑,眼里对几名丫鬟露出杀意。

“你们出去吧。”

宝钗不忍自己的丫鬟们跟着受过,主动说出来。

人心是相互的。

几名丫鬟担心的看着宝钗,宝钗笑道:“哥哥不会害我的。”

“这话说的。”薛蟠藐视丫鬟们一眼,嘲讽道:“原来你们担心这啊,这是你们能够担心的。”

宝钗不再多言。

几名丫鬟不敢停留,无奈离开。

“我去找太太。”有丫鬟聪明,刚离开就想的了主意。

“你这几年收了不少人,连丫鬟们都一个个只听你的话。”薛蟠冷笑,柜上的管事掌柜们都变得不听话,言必提小姐,仿佛薛家由妹妹做主了。

“路上遇到的灾民多,看到一些机灵的顺路也就收了。”

宝钗回道。

盯着妹妹,薛蟠眉头一皱,提醒道:“你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我们家的姑娘不嫁人留在家里,外面说起来不像话。”

薛宝钗没有言语。

如果哥哥要用婚事逼自己,自己的确没有别的法子,自古父母媒妁之言。

“我知道你不愿意嫁人。”薛蟠没有强迫,惋惜道:“可惜了当初,王信的确是个好夫婿,奈何当初阴差阳错,如果你当年嫁去了王家,在家里相夫教子,何有今日的烦扰。”

“不过。”

薛蟠话锋一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一时彼一时,王信昏了头,已捅了大篓子,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他不会有事。”

宝钗知道哥哥指的哪件事。

王信要拿下太原的消息,宝钗比他们都要早知道。

薛蟠摇了摇头,妹妹终归是女儿家,“其实我一直跟妈妈说过,你留在家里无所谓,打理家里的生意也可以,当哥哥的从小疼你,没有长大了就不疼的理,可一件事你要搞清楚。”

薛蟠一字一句道:“薛家的祖业绝不容许落入外人手里,哪怕烂也要烂在薛家。”

宝钗没有作声。

薛蟠冷冷的盯着宝钗,他实在无法理解,妹妹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执着,非要让他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吗?

“知道了。”

宝钗终于开口,心里万般无奈。

果然如王信所言。

人心才是最难改变的。

听到了妹妹的回答,薛蟠这才露出满意的态度,离开院子的时候,周围看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