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71章 人心

第471章 人心(2/2)

目录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但既然叫这个名字,又是福建人,应该八九不离十,先圈出来观察一下。

要知道,就连已经在湖南入学读书的曾国藩,可是都被聂宇想起来过,曾国藩在后世的名声确实有些褒贬不一,但架不住这家伙确实是人才。

若是未来可期,真能用的话,聂宇也不妨用上一用。

满清是鞑子,在他们手里的曾国藩是曾剃头,杀太平军和汉人百姓杀的飞起,但用到自己手上,又不用他们杀太平军了。

认真看完所有名单,除了一个林则徐有印象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些陌生名字。

聂宇也不再关注,里面有无人才显学,自有后面的会试、殿试去考核。就算这两样考出来都天资卓绝,能不能用到实处、造福百姓,那都得经过时间检验。

奏本名单的末尾,礼部专门请示道:“江北新复,是否要效仿恩科补考,加恩于江北士子,许其设置考棚进行补考”

聂宇思量片刻,提笔朱批:“不必。科举国事,不可儿戏,恩科补考,已是额外加恩,不为常例,可一不可再。”

礼部的奏本批完,后面批阅的基本就都是些杂事政务。

内阁、秘书阁已经拟好票拟夹在其中,还有各部给出的处理意见,聂宇批阅起来倒是不算麻烦,就是有些无聊枯燥。

好在大汉新朝已经不是满清了,满清为了维系对汉人官绅的控制,所以搞出了抽象繁琐的请安折制度。

请安太多会被责罚,请安太少也会被责罚,无故请安会被责骂,无故不请安也会被责惩。

大汉没那么规矩讲究,不要求地方官一天一次或者三四天一次请安。只要定期呈递地方粮价、物价、雨水报表,让朝廷中枢不至于对地方两眼一抹黑,那就不算地方官府失职了。

批了一天奏章,正要下班回去休息,内阁大臣匆匆求见,还带着兵部尚书。

“陛下,”刘骏拱手说道,“北方发来紧急电报,伪清正在全面撤军,现已经撤到保定和天津,以南州府似乎全部舍弃了。”

聂宇一愣,显然也有意外:“退的这么远是真退了,还是在诱敌深入”

大汉这边倒是对满清接下来的战略部署有过沙盘推演,还分别制定了好几种应对策略,满清有可能会退兵同样也在大汉的预料,但没想过对方会退的这么远。

一下子几乎是放弃了半个河北,再往后退都退到北京了。

王若愚说道:“暂时不知道是否为清军在诱敌深入,但据那些已经退兵的州府细作回报,清军是直接撤退,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只带了少部分粮食,连劫掠烧杀都没干。就连那些州府县城的伪清官员,只要是家在顺天府的,全都已经跑了,现在北方的许多县城州府,已经没了官府,都是地方乡绅联合属吏在维持。”

听到这里,聂宇大致就懂了,满清这是真撤了。

官员都跑了,粮食都不敢带太多,烧杀劫掠更是不敢干,这是生怕撤退的时候被当地百姓乡绅给缠住啊!

计划赶不上变化,满清的原定计划,确实是撤退到保定,而后以此诱敌深入,就算引不来汉军,也能留下战略缓冲区。

但他们忘了考虑人心实际,满清刚刚在山东、河南经理两场大败,五万八旗全军覆没,连精锐的索伦营都投降了,还死了两个封疆大吏。

军事影响、政治影响都太大了,现在又搞了个全面撤退,一路退到保定府的架势。

等同于告诉满清朝廷的上下官员、八旗权贵们,大清已经要不行了,能跑的就赶紧跑吧!

于是乎,这波与其说是战略转进的撤退,不如说是一场慌不择路的全面溃逃。

溃逃一旦开始,那就停不下来了,退到保定府只是开始而已。

刘骏直说道:“陛下,伪清既然败退,那我军可趁势出击,北上取下这些伪清放弃的州府。”

聂宇认真思量片刻,说道:“眼下大战刚刚结束,又是冬季,实在不宜再度大举兴兵。让前线的将帅们自行判断,能占多少地方是多少,要是遇到清军反扑,不必与其发生大规模冲突。”

大战刚打完,聂宇这皇帝都班师凯旋了,而且冬季也到了,确实不适合再来一次大规模北伐。

满清退了,那就让他们继续退,汉军先小规模北上,能拿多少拿多少。

贪多嚼不烂,一次性吞下太多,官员也不好治理地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