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439章 卡罗卢斯行动

第439章 卡罗卢斯行动(1/2)

目录

“西科尔斯基指挥官,进攻命令。时机终于到了!”

“嗯,罗科索夫斯基。终于到了。”

罗科索夫斯基的话里满是兴奋,西科尔斯基却以沉稳的面容点了点头。

大概此时xxx军也已开始推进了吧。连同图哈切夫斯基那种虚张声势一起。

“不能落后于那些连根都没的哥萨克混蛋们。”

“当然,指挥官。就算那个古德里安与xxx人站在一边,我们这头也有已经占领巴黎的隆美尔。先在莫斯科插上旗的,必定是我们。”

“没错,但不要掉以轻心。绝境中的鼠也会咬猫,苏联也未必不会如此反扑。”

“是,指挥官。”

罗科索夫斯基回答得恭敬而干脆,西科尔斯基满意地点头,转向排列待命的士兵们。

“波兰的儿郎们,向莫斯科进发,是时候了,结束与苏联那段苦难的纠缠了!”

“呜啊啊——!!”

“当然,去莫斯科的路不会平坦。斯大林会不择手段抵抗盟军,我们每一步前进,白雪之上必将洒下鲜红血迹。”

西科尔斯基说。

“但这不必畏惧。数百年前,波兰—立陶宛联邦曾践踏罗斯人,曾把我们的旗帜插上莫斯科。此次也必不会不同。”

那是发生在俄国“动乱时代”中的一幕,更确切地说,是公元1610年左右。

彼时留里克王朝末代沙皇费奥多尔一世无嗣而终,国家陷入混乱。波兰力量一度挺进莫斯科,把旗帜插上城墙,但很快便遭到为了扞卫家园而起义的罗斯人反扑,那些人中的英雄人物米宁和波扎尔斯的雕像至今仍树立在莫斯科的广场上。

虽然那时的波兰军队没过多久便被逐出,狼狈撤退,但西科尔斯基此时自然不会提这段令人不快的历史。

“像在坦能堡与华沙那样,像在克鲁什诺与贝雷斯捷茨科那样,像在维也纳与基尔霍尔姆那样,勇敢地挥舞波兰的旗帜!上苍与我们同在,为胜利与荣耀而战!”

口号声在风中爆开。

“波兰万岁(olska)!”

“波兰万岁(olska)!!”

伴随西科尔斯基的吼声,波兰士兵一齐行起了象征性的双指敬礼。

“全军前进!”

“跑起来,冲啊!漫长岁月的尽头,荣耀的时代终于来临,我们要再次将波兰—立陶宛的力量展示给罗斯人看!”

不久之后,以罗科索夫斯基的装甲部队为先头,波兰军队横越平原,向东方,莫斯科所在的方向进发。

......

“天啊——”

年仅十七岁的年轻苏军士兵米哈伊尔,目光一刻也未曾离开那片天空,不由自主地在胸前划出了十字。

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士兵信奉东正教,但在这个仍奉行无神论的国家里,在众目睽睽之下祈求上帝,依旧被视作危险的举动。

然而,无论是其他士兵还是军官,甚至那些在第二次大清洗后数量倍增、专司监视思想的委员们,都没有责怪他。

他们也像米哈伊尔一样,抬头望天,颤抖着画出同样的十字。那一刻,他们别无选择。

——嘶啸声撕裂天际。

俄罗斯冬日的灰色天空,被血一般的红光染透。

若以诗意的眼光去形容,这本该是“革命的的天空”,但此刻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却与社会主义、革命理想毫无关系。

那是反社会主义的,是反人类的——

天空被点燃的原因,正是德意志的火箭。

无数枚为摧毁苏维埃而生的“钢铁彗星”,划破空气,如流星雨般倾泻而下。

“那、那是‘咆哮汉斯’!”

“别愣着,趴下!”

轰——!!

成千上万发“喷烟者”火箭弹,带着地狱般的怒吼,砸向苏军防线。

炸裂的巨响连绵不绝,掩体、战壕、炮塔在一瞬间被炸成废墟。

连苏联以无数“人民之血”筑起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与碉堡,也在接连而至的V1火箭打击下化为尘烟。

大地震颤,尘雾翻滚。

“该死......那又是什么怪物?”

“那些该死的、浑身都装着火箭筒的混蛋!脑子里都装了什么?居然能造出这种恶魔般的东西!”

在地平线彼端,那些朝着苏联城市飞去的庞然巨物,V2火箭,正以优雅而又残酷的姿态划破长空。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由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主持研制。她的出现,让世界第一次目睹了“未来战争”的模样。

“别怕!咱们也有火箭炮!”

“发射‘喀秋莎’!”

呜——!

苏军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那台号称“斯大林的风琴”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开始咆哮,烈焰喷吐,在泥泞的雪原上奏响报复的乐章。

他们以喀秋莎实施反炮兵火力,战斗机也紧急升空,试图拦截V2,但收效甚微。

【七点方向发现烟柱,敌方火箭阵地!】

“好!去刷战绩吧!”

然而,每当喀秋莎开火、雅克战机升空,便会立刻遭到蜂拥而至的德国空军反击。

卢夫特瓦费,那支在西欧和北非横扫无敌的空军,如猎鹰般俯冲,轻易便将他们撕碎。

“我们......该怎么打赢这些恶魔?”

米哈伊尔面色惨白,低声喃喃。绝望像寒气一样钻进骨髓。

委员们仍在高喊:“德国军队并非无敌!我们会像库图佐夫击败拿破仑那样,粉碎德国的野心!”

但在米哈伊尔听来,那只是无意义的叫嚣。

看看四周吧——

德军主力尚未出现,苏军的士兵和军官就已缩在战壕里瑟瑟发抖。

天空中只剩下绘着黑色铁十字的敌机与飞弹,苏军的空军与炮兵早已不见踪影。

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胜利?荒谬至极。

无论怎样征召未成年的学生入伍,或把古拉格的囚徒们赶进前线当作炮灰,结局都一样。

不可能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可能的。

“这场战争,本就不该开始......”

米哈伊尔神情暗淡,吐出一口冷气。

但由斯大林的野心点燃的地狱,并不会因为一个少年的绝望而停下。

——隆隆隆隆!

“坦克!是德国坦克!”

“卡拉什尼科夫!别愣着,去操那门反坦克炮!”

“是、是的!长官同志!”

被怒吼声惊醒的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nxanлtnoфeeвnчkaлaшhnkoв),拼命向那门被炸得孤零零的大炮冲去。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命运转折的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