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汇聚群英论本心,半子之胜不在棋(1/2)
王者历3771年12月15日辰时
长安,夜王府。
枫叶,竹亭,石桌,清茶——这是比聒耳鸡鸣更沁人心的晨报,看得见的,是同途的知心人。
狮驼王回来了,夜王府的生机倒是多了几分,这是否说明他已然成为连接这条关系链的不可缺枢纽?夜无寒右手捧着茶杯,眼神辗转于漂浮的茶叶上想。
他仰头又抿下一口,随后缓缓舒出一口气,思维瞬间通明:罢了,事情往往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我去干预,反而不美。
他又细细品味着茶的气息——
相较于酒,他更喜欢茶的清芳。
酒中醉心友,茶中醒人意。
他掏出自己的随身笔记本,一边喝茶一边从首页开始翻阅——这是他每天都会重复的重要事情。
“嗯?”他的手忽然顿在了某一页,眉头微蹙,“到底还是记性不好,没成想上次凌奈何那一闹,竟是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
闭上笔记本,转而垂眼沉思了。
正是思考间,忽而发觉有人靠近。
“墨教主何等雅兴?”
夜无寒扭头一看,来者原是明世隐,不禁有所惑:“哦?明兄?此时极夜教暂且还未到工作的时辰,为何不多歇息呢?”
明世隐对夜无寒的称呼并不感冒,慢步走至其前,先是行礼,再回道:“属下向来没什么嗜睡的习惯,只是今日闲来游园,却恰逢教主。”
“不必客气。”夜无寒抬手示意道,“请坐。”
明世隐坐下后,夜无寒便按下桌下的机关,随着桌面的翻动,棋盘竟是出现,随后两角空洞处徐徐升起两个棋钵。
“可会下棋?”夜无寒问。
“略懂门道。”明世隐谦逊一笑。
棋中见人心,何必论输赢?
——这是白仁生对夜无寒的教导。
二人下起了棋,夜无寒始终保持着沉默,主动开口反而失去后发制人之机——明世隐既来特地寻他,定是有问于心。
可二人下了一整局,都未曾有一言为谈,仿佛这是最纯粹的对弈。
最终,以夜无寒胜半子为定。
明世隐起身作揖道:“教主棋术果真高明,属下技不如人。”
夜无寒嘴角勾起一抹轻笑,道:“明兄到底是谦虚了,你棋中亦有玄妙之处,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教主谬赞了。”明世隐看向远处已然泛白的天边,“属下本想在与教主讨论一番,可惜尚且不能误了工时。”
夜无寒轻轻挥挥手:“嗯,你下去吧,我们改日再战。”
“那属下便先行告辞了。”
说罢,明世隐也就拂袖而去。
夜无寒看着自己手中那捻着的一颗棋子,嘴中不禁喃喃:半子吗?倒是从某位熟人身上体会过。
……
“张阿三,你一会儿去告诉大家今夜酉时在天主司开个小会。”
“没问题教主,我马上就去!”
……
酉时末刻,极夜教天主司。
夜无寒坐在主位上,案上只留一盏温茶。他看了众人一圈,不急不徐,开口第一句极轻:
“今日不谈兵。”
众人一怔。
“谈心。”夜无寒微微一笑,“谈‘善’。”
他抬指,敲了敲案边,像在敲醒众人的耳。
“你们或许以为,我要教你们更狠,更绝。错了。”
“我要教你们——更清醒。”
他伸手执盏,抿一口。
“我有三意,逐一说来。”
“一为善之边界。人可善,善须有度。”夜无寒语气平平,“过度之善,便是害己;无度之善,便是害群。”
他不看任何人,只看茶盏中浮沉的茶叶。
“我们每一次出手,都会付出对等代价——时间、资源、阵线、同伴的性命。‘善’若不能被计算,就会拖着我们一步步陷入泥沼。”
他抬眸,看向孙天侯:“小侯,有人欺弱,你救不救?”
“救!”孙天侯脱口而出。
“哪怕他昨夜还在刀下砍小罡的手?”夜无寒问。
孙天侯呼吸一紧,还要说话。
夜无寒却摆手:“不是让你今天就给出答案,是让你记住——边界。”
“边界的本质,是取舍,是愿为之付出的成本与承受的结果。”
“善若无边界,只会将你们的勇,变为敌人最锋利的刀。”
孙天侯握拳,喉结上下滚动。
他知道夜无寒这话刁,偏偏又是真的。
朱成罡偷偷看他,又看向主位,嘴唇动了两下,终究闭上,像个执意不开腔的随声附和者。
夜无寒指尖在案上点了点:“其二,善恶是个相对概念,善恶,从不绝对,皆在立场。”
他缓缓道来:“你救下的人,可能在另一个地方杀掉十个无辜;你今日斩了一人,却保住了一城的粮仓与冬衣。”
“你眼里的善,未必是旁人眼里的善;你眼里的恶,未必是旁人眼里的恶。”
“若要实现极夜教的‘天下和平’,我们的善必须服从‘大局’,而非服从每一次心软的冲动。”
白仁生轻轻一笑:“医道亦如是。毒能为药,药亦可成毒;看分寸,看体质,看时机。”
他抬手把袖口捋了捋:“不识轻重,不辨缓急,不分对象,一味救人,终究是害人。”
夜无寒向他颔首:“老白此言,精准。”
狮驼王低声应和:“战场更甚,顾一人则乱一阵,顾一阵则稳一域。”
迈克·威廉斯眯了眯眼。
夜无寒声音一敛,沉下去,像将湖面压成镜子。
“其三。关上门,我们是一家人。”
“若你因一时冲动的善,令所有人陷入险境,这份‘善’,值不值得?”
他不点名,却每个人都听懂了话里暗线。
孙天侯脊背一紧。
他脸颊发烫。他不怕人言,只怕夜无寒的沉默。
夜无寒并未拆穿,甚至给了他一个不咸不淡的眼神,像风吹过竹林,叶子颤了,风却无踪。
“善不是枷锁,善是工具。”夜无寒一字一顿,“若用不好,便先害家,再害人。”
他把盏放下,指腹轻轻推了推茶托,发出极细微的摩擦声。
“我的三意,尽在此处。”
“诸位,可有不同。”
首先站出来的,果然是孙天侯。
“有!”他像一束火,“大哥,若一个人连保护弱者都做不到,又如何保护自己的兄弟家人?若连国家大义都做不到,又何谈英雄?”
他直视夜无寒,眼里有直来直往的锋芒,“我承认我鲁莽过,但我不认‘善要收’。善若收尽,还是人吗?”
堂内一静。
司天法翘起一缕目光,默默颔首,附和之意甚明。
夜无寒却笑了。
“你说英雄。”他的语气不冷不温,“英雄不是不救人,英雄是——知道‘该救谁’。”
孙天侯皱眉。
“你心里只有‘当下那一个’;我眼里得看‘未来那一群’。”
夜无寒轻轻敲案,“英雄,不是逞一时的悲悯,而是为万人的安定承受千人的非议。”
他转而问:“若救一人,牺牲一队,你救不救?若救一队,牺牲一城,你救不救?若救一城,牺牲一个冬天的粮食与一条边防线,你救不救?”
一句比一句重,像把秤砣一颗颗放上天平。
孙天侯张了张口,声音卡住。
他的胸膛仍热,可热气被逼上喉咙,化为一团不甘。
司天法低声道:“取舍之道,确难。”他环顾堂中,“但我所坚,只是一理:一切以百姓为本。”
夜无寒看向他,目光复杂:“以百姓为本——对。可‘哪一些百姓’?‘这时候的百姓’还是‘下一代的百姓’?‘这城的百姓’还是‘五路边境的百姓’?”
司天法沉默。
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愿跟着逻辑一路滑到冷酷的底部。
白仁生开口,像在两端之间架了条桥:“医者立身,亦有‘急救’与‘缓治’之分,‘保命’与‘保质’之别。若今日止血,明日截肢;若今日放血,明日续命——抉择从来残忍。”
他顿了顿,轻叹:“善良要伸张,但要有章法。分寸不到,善良就是灾。”
夜无寒向他一抱拳:“先生此言,正我所思。”
大卫·石尅门犹豫片刻,还是抬头问了心底那个问题:“师父,您常说‘天下和平’。在我眼里,和平该是人人不再流离,刀枪入库,四野安宁……难道不是吗?”
他的声音干净,像一块未被尘土染污的玉。
秋本九泉眼角轻颤,侧过脸,轻得只有他自己听得见地叹了口气。那是经历过血雨的人才会有的叹息。
夜无寒看着石尅门,眼神柔了一瞬:“你没错。”
随后,他的话锋一转,“但你说的是‘理想的和平’,不是‘现实的和平’。”
“现实里,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战争被管控’。”
“现实里,和平不是‘不流血’,而是‘用有限、可控、被计算的流血,换取更多人的安稳’。”
石尅门怔住。
他似懂非懂,像被人从山脚推着,看见了半山腰的云,却仍想仰望山巅。
“你望的是巅。”夜无寒说,“而我得看每一级台阶。”
司天法此时上前半步,拱手:“教主之言,我明。然我仍以民为先。若所有取舍都落在百姓头上,这‘和平’与‘战争’有何分别?”
夜无寒没有急着反驳,他忽然笑了笑,换了个角度:“我做个比方。”
“囚徒困境,听过么?”
他环视众人,“两人被捕,若都沉默,各判一年;若一人坦白、一人沉默,坦白者无罪,沉默者十年;若都坦白,各判五年。理性人会选择坦白,但最优是都沉默。人性不可信,系统最优往往无法实现,除非有足够的约束与信号。”
“换到乱世,就是如此。”
“善意若没有被制度与力量护持,就会被对手利用;‘各自为善’无法逼近‘全局最优’。”
“所以,想要更多百姓得其乐,需要我们制定‘愿意为恶’的底线,来逼近‘更大的善’。”
司天法眼神一动,沉默更久。
他的沉默,不是屈服,而是在找能不放弃本心的路径。
迈克·威廉斯开口了,简短:“这个世界,只能保持某种平衡。绝对的和平,是不存在的,除非绝对的统治。”
夜无寒点头:“你的话,更近现实。”
何文道轻嗤:“于是你们要做那个‘绝对的统治’?”
他眼神如刀,语气却很淡:“你们讲边界、讲大局、讲被计算的善恶,说到底,就是让多数人学会在强者的秤上称自己。你们的和平,不过是强者的节律,弱者的沉默。”
夜无寒看着他,忽觉有趣:“你厌恶秩序?”
“我厌恶被剥夺选择的秩序。”何文道道。
“无产者的怒火?”夜无寒挑眉。
“是对不公的愤怒。”何文道并不退,“你说‘用有限的流血换来更大的安稳’,可是谁决定‘有限’?谁决定‘更大’?你?我?还是坐在城楼上数人头的人?”
夜无寒忽而笑了:“你问得好。”
他轻轻一挥手,像撩开了一层帘子:“‘谁决定’确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决定’握在自己手里。”
何文道冷笑:“这不就是我要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