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 第571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22)

第571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22)(2/2)

目录

李教授的学生们已经围了上来,扎马尾的姑娘拿出手机:“陈叔,能拍段编竹篾的视频吗?我想发在非遗保护的公众号上。”戴眼镜的男生则拉着牛雅溪,要她讲讲配色的心得。三叔举着相机穿梭在人群里,嘴里念叨着“这个角度好”“雅溪抬头笑一个”,忙得像只采蜜的蜜蜂。

中午吃饭时,院里摆了张长桌,我妈杀了只老母鸡,炖得黄澄澄的汤里飘着蘑菇。李教授的学生们捧着粗瓷碗,吃得直咂嘴。扎马尾的姑娘指着桌上的腌萝卜:“这萝卜切得真匀,像机器刻的。”

我妈笑得皱纹都堆起来了:“是雅溪切的,这丫头刀工比陈默强多了。”牛雅溪的脸一下子红了,把碗往嘴边凑,差点把汤洒在绣帕上。

饭后,李教授的学生们跟着我爸学竹编,牛雅溪则被戴眼镜的男生拉去看刺绣纹样集。我蹲在墙角劈柴,周明正凑过来递了瓶汽水:“林薇说,非遗展要是办得好,就申请把平安村设为传承基地。”他拧开汽水瓶盖,“到时候会有游客来学手艺,咱村的土产就能卖出去了。”

我看着院里的热闹景象:我爸正教学生们如何处理竹篾的毛刺,牛雅溪和戴眼镜的男生对着纹样集争论不休,三叔举着相机拍阳光下的竹篾影子,李教授拄着拐杖站在旁边,脸上的笑容像晒暖的老人。忽然觉得,这些从天南海北来的人,像春天的种子,落在平安村的土里,就要冒出芽来了。

傍晚时,周明正该走了。牛雅溪把绣了一半的迎春花帕子塞给他:“麻烦带给林薇姐,问问她这配色行不行。”周明正接过帕子,冲我挤了挤眼:“雅溪姐绣的山雀,眼睛用了点翠色,林薇肯定喜欢。”

李教授的学生们在院里搭了帐篷,说要住到学会基础技法再走。扎马尾的姑娘把竹篾泡在温水里,说这样更柔韧;戴眼镜的男生帮牛雅溪把绣线分类,两人对着夕阳研究哪种蓝色更像山雀的羽毛。三叔举着相机拍夕阳,镜头里,我爸的竹筐在余晖里泛着浅金色的光,牛雅溪的帕子被风吹得飘了起来,像只展翅的白鸟。

“陈默,”牛雅溪忽然喊我,手里举着两根绣线,“你说山雀的爪子用深棕还是赭石?”

我走过去,看着帕子上待绣的鸟爪位置,夕阳正好落在她的发梢上,镀了层金边:“深棕吧,像老槐树的树皮色,接地气。”

她笑着点头,把深棕色的线穿进针孔:“就听你的。”银针起落间,山雀的爪子渐渐成形,在素白的棉布上,像要从帕子上跳下来,踩着老槐树的枝桠飞走似的。

三叔举着相机,对着我们按下快门。照片显影时,他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这张该叫‘春日问答’,比县报的头版好看。”

夜里,帐篷里的灯亮到很晚。我爸还在教学生们编竹篾的基础结,牛雅溪的绣花针在帐篷外的路灯下闪着光。我蹲在老槐树下,看着那些晃动的光影,忽然明白李教授说的“生命力”是什么——不是精致的技法,是这些手艺人眼里的光,是陌生人之间愿意分享的善意,是像种子一样落在土里,就忍不住要发芽的希望。

第二天一早,扎马尾的姑娘编出了第一个歪歪扭扭的竹环,举着跑过来给我们看,竹环上还挂着片枯叶,像戴了顶小帽子。牛雅溪把绣好的山雀帕子铺在石头上,山雀的眼睛用了点翠色的线,在晨光里闪着亮,真像要飞起来。

三叔举着相机,对着竹环和帕子拍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这可比博物馆的老物件有劲儿多了……”

风穿过老槐树的枝桠,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我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平安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那些竹篾会变成蝈蝈笼、菜篮子、储物筐,那些绣线会变成山雀、迎春花、蒲公英,然后跟着游客走到各个地方,把平安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而我们,会守着这棵老槐树,继续编下去,绣下去,把日子编成竹篾的纹路,绣成棉布上的春天,一年又一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