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 第645章 唯有借道汉军,当能向天子证明我的

第645章 唯有借道汉军,当能向天子证明我的(1/2)

目录

“吴将军,你可曾听闻,那交州之地,始终不肯臣服于我大汉之下?”

邓芝故意以一种明知故问的姿态,向吴懿抛出了这个问题。

吴懿闻言,心中猛地一震,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交州,遥远而险峻,其民风慓悍,地势险要,一直以来都对大汉的统治抱有抵触情绪,这一点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然此刻邓芝这般刻意提及,他隐隐感觉到,这背后定然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深意。

或许,并非什么好事。

“我……我当然知道。”

吴懿勉强稳住心神,随即话锋一转:

“但这与你们往荆州调兵,又有何直接关联呢?”

邓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道:

“吴将军熟读兵书战策,难道竟不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吴懿顿时一愣,心中暗自揣摩邓芝的意图。

“实不相瞒,我们大汉此次的真正目的,便是要借道你们蜀地,前去收复那不服王化的交州之地,吴将军,你可明白了?”

邓芝终于点破。

一直在一旁默默听着的刘璋,心中的疑团终于得解,暗自松了一口气,仿佛一块巨石落地。

铺垫已毕,邓芝起身,郑重其事地向刘璋拱手行礼:

“蜀王,我此番前来蜀地,除了上述事宜,还奉了天子之旨,特来向蜀王表明借道之意,还望蜀王能够准允!”

此言一出,刘璋顿时喜出望外。

他原本还担心汉国在荆州用兵,是冲着他的蜀国而来,如今听闻竟是为了收复交州,心中自然是大为宽慰。

“殿下乃大汉之忠臣,岂有不借道给大汉的道理?不仅如此,殿下还要为王师供应粮草,以尽地主之谊啊!”

张松连忙附和赞同。

他作为带路党,当年便已暗中归降了大汉,自然希望此事能够顺利成行。

听得张松之言,刘璋不住点头,正欲答应之际,却听一人厉声道:

“蜀王,万万不可啊!”

是黄权跳了出来,坚决反对。

刘璋的目光顿时转向了黄权,等待着他的解释。

“倘若是汉国假道灭虢,我们该如何应对……”

黄权说到一半,又突然咽了回去,似乎不愿将话说得太绝。

吴懿见状也连忙附和道:

“是啊,蜀王,汉国若要灭交州,完全可以走湘水南下,何必非要借道我们蜀国呢?”

二人站在了同一立场,对借道之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刘璋又犹豫了起来。

孟达见状,不屑哼了一声,道:

“尔等真是孤陋寡闻,此必乃大司马萧伯温的妙计!若由湘水南下灭交州,对方于五岭设下重兵把守,大汉又如何能够越过?”

这一问,再次将吴懿二人问得哑口无言。

“你……”

吴懿恼羞成怒,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语。

“臣以为,蜀王向天子称臣,助天子讨灭交州,乃是义不容辞之责任。”

张松言下之意,显然是在劝说刘璋答应借道之事。

刘璋心中的戒心也彻底消除。

“交州不服大汉,确实应当讨伐之!”

刘璋起身,慷慨激昂道:

“本王已决定,迎请魏将军率军入蜀,借我蜀地之道,扫灭交州!”

邓芝嘴角上扬,眼中闪过一丝诡笑。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他收起暗笑,盛赞刘璋的忠心,

刘璋则继续敬酒,大拍马屁,。

其后三天,刘璋日日宴请邓芝,二人彼此商议汉军入蜀的各项细则,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数日后,终于商定完毕,邓芝告辞而去。

刘璋亲自将邓芝送出城外,以表诚意。

他还派张松作为使者,携同厚礼前往荆州面见魏延,以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关系。

数日后,荆州。

水营之中,栈桥之上,魏延与萧和并肩而立,举目西望。

只见无数战船从上游徐徐而来,驶向江陵水营。

看那旗号,正是蜀船的旗帜。想来,应是护送邓芝的船队已经到了。

“大司马,一个张松而已,需劳大司马亲迎吗?”

魏延捋着胡须问道。

言下之意,以张松的官职,似乎并不值得汉朝大司马亲自前来相迎。

萧和微微一笑。

他心中清楚,魏延显然是忘了当年张松经过荆州时,便已暗中归降了老刘。

若有张松做内应,伐蜀灭刘璋,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须臾之间,船行靠岸。

邓芝带着张松下船,登上了栈桥。

“张国相,这位乃是大汉大司马萧伯温。”

邓芝上前见礼,尔后介绍道,

“这位是卫将军魏文长。”

张松当即上前参拜,笑呵呵道:

“不想时隔十年,又能一睹大司马之风采也,下官张松,拜见大司马,拜见魏将军。”

萧和满面春风上前,将张松扶住,抚慰道:

“永年啊,快快免礼,时光匆匆,一晃便是十年,真未曾料想,我们竟还有再度相逢、把酒言欢的机缘呀。”

张松听闻此言,心中感慨万千,犹如潮水般翻涌不息。

往昔的岁月,一一浮现。

魏延在一旁,恍然明悟,遂是笑道:

“张国相,本将早已备下薄酒,为你接风洗尘,这酒啊,可是我珍藏多年的佳酿,今日就权当为你接风,咱们且走,边喝边聊。”

于是,在魏延的引领下,缓缓入了江陵城。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府衙之内。只见府衙中,一场盛大而隆重的酒宴已然备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