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唯有借道汉军,当能向天子证明我的(2/2)
张松自然是被请入上座,象征着对他的重视与敬意。
萧和端起酒杯,微微起身道:
“永年呀,天子他可是对你思念已久啊,这些年,每当提及你的才学,天子总是赞不绝口。”
“今日,我便代天子敬你一杯。”
魏延也连忙举起酒杯,附和道:
“是啊,张国相,这杯酒,就当是我们对你的敬意。”
张松心中犹如惊雷炸响,大为震动。
刘备啊,那可是大汉天子,一代雄主,威震四方,竟多年未曾忘记自己?
张松从未感受到如此巨大的荣宠,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几乎让他难以自持。
他当即起身,双手高高举起酒杯,朝着洛阳的方向深深一拜。
萧和看着张松那虔诚的模样,嘴角再次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
“天子得永年这般贤才辅佐,何愁不能顺利拿下蜀地,成就一番千秋伟业!”
此言一出,张松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大司马,魏将军,你们莫非早有伐蜀之心?这其中的种种,还望二位能为我解惑。”
萧和笑而不语,只是微微点头。
魏延则轻轻捋了捋胡须,神情中带着一丝得意,缓缓说道:
“说起来,邓伯苗此番出使蜀地,正是大司马的谋划之计……”
当下,魏延便将这其中的种种布局,和盘托出。
魏延便将萧和如何借着收复交州为名,诱使刘璋迎接大军入蜀,而后又如何趁势攻取白关城,一路势如破竹,杀往成都,最终拿下蜀地的整个计划,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张松恍然惊悟,愣在原地,眼中满是震撼与不可思议。
原来,当时邓芝提出魏延要借道蜀地,收复交州之时,他和孟达还想着推波助澜,极力劝说刘璋答应。
所以,他们二人才会不遗余力地帮邓芝忽悠刘璋,请魏延率领汉军入蜀。
谁曾想到,这竟是萧和早已布好的局。
萧和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去取交州,而是从一开始就在算计刘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这等深谋远虑,令张松不禁为之惊艳。
半晌之后,张松终于缓过神来,他缓缓抬起头,望向萧和,眼中满是敬佩道:
“原来这皆是大司马的妙计啊,今日,我总算又见识到兵仙的智计了,心服口服!”
张松一边说着,一边深深叹服,随即起身,恭恭敬敬作揖。
唏嘘良久之后,张松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当即令随从将一卷卷轴小心翼翼献出。
张松轻轻展开卷轴,指着上面的内容,郑重道:
“离蜀之前,我精心画下此卷轴。这卷轴上所划的,乃是蜀地的山川地形,哪里是崇山峻岭,哪里是平坦大道;还有雄关险隘,每一处关隘的地势、防御情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此外,兵马布防,何处有多少兵力,如何驻扎,粮草屯备,粮草的储备地点、数量等,种种机密,皆清楚可见。”
“甚至连各关隘镇将的实力,他们的武艺、谋略、带兵能力等,也标明得清清楚楚。”
“大司马欲要入蜀,此轴必能派上大用场,今日,我便将此图献于大司马和魏将军,希望能为大汉的统一大业贡献一份力量。”
魏延仔细打量着那卷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喜道:
“你立功了,这卷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啊!有了此轴,我们拿下蜀地就指日可待了!天子收复蜀地,你乃首功之臣也!”
得到魏延如此盛赞,张松暗自欣喜,
魏延微微侧身,目光缓缓转向萧和,随后开口问道:
“大司马,依你之见,当下我们该如何行事?”
萧和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遂道:
“如今,万事皆已准备妥当,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差出兵这一关键之举了!”
“文长啊,此事刻不容缓,时间紧迫,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动身吧。”
魏延脸上绽放出爽朗的大笑声。
…
三日后,成都。
数日后,张松终于回到成都城。
此时的刘璋,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急如焚盼着张松能带回好消息。
他每日都在府中坐立不安,时而望着门口发呆,时而来回踱步。
当张松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刘璋的视线中时,刘璋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
张松回到成都后,迅速与孟达等志同道合的归汉派成员取得联系。
暗中商议策划,继续施展他们的忽悠大计。
然后,张松才入宫面见齐璋,坚定称魏延入蜀,确实是如之前所说,仅仅是为了借道蜀地,收复交州,以打消刘璋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在张松等人的轮番劝说下,刘璋心中的疑虑如残雪渐渐消尽,不再有之前的犹豫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决然。
张松心中暗喜,忙催促道:
“蜀王啊,为显我们对大汉的忠心耿耿,还请蜀王尽快做出决断才是啊!时间不等人,若再犹豫不决,恐生变故。”
刘璋听后,微微沉思片刻,随即再无犹豫,猛一拍案几,大声道:
“尔等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再瞻前顾后了,赶紧迎汉军入蜀,快!莫让大汉天子对本王不耐烦,质疑本王对大汉朝的忠臣。”
刘璋决断已下。
随后,他向众人询问,谁肯再往荆州做向导,引汉军入蜀。
显然他希望找到一个可靠且能干的人,确保汉军顺利入蜀。
话音刚落,张松毫不犹豫再次请缨,目光坚定道:
“蜀王,我愿再次前往荆州,亲迎魏延率军入蜀,我定不辱使命,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刘璋见张松如此主动且坚定,心中甚是满意,当即令张松顺流东下,迎接汉军。
他亲自为张松准备好了所需的人马物资,叮嘱他要一路小心,务必完成好这项重要任务。
次日,清晨。
张松带着精心挑选的人马和充足的物资,登上船只,顺流东下,直奔荆州而去。
刘璋亲自将张松送出城门之外,他站在城门口,望着张松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只等魏延入蜀,汉天子见到我的诚意,应该就不会轻易讨伐我了吧!希望我的所做所为,能让蜀地得以安宁。”
望着张松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身影,刘璋长松一口气,心情无比轻松,仿佛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在此之前,大汉已灭尽群雄。
放眼十三州,只剩下了他这么一个割据独苗。
刘璋是无日无夜,不在害怕是刘备起倾国之兵而来。
现在。
似乎危机度过去了。
他以为,自己帮着汉国借道,收复了交州,便能得到大汉那位同宗天子的恩赐。
令他继续割据蜀地,为一方之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