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西太后(2/2)
是纵欲过度留下的病根?当年她宠信那些内侍,生活靡乱,本就伤了根本。移居阆中后,虽然失去了放纵的条件,但早年的亏空,会不会在多年后爆发出来?
还是……单纯的意外染病?阆中地处山区,气候潮湿,若是照顾不周,染上时疫或恶疾,也并非没有可能。
姬长伯的眉头深深皱起。一丝疑虑悄然浮上心头——这病危,是否另有隐情?比如,行宫中人怠慢,以致延误病情?甚至……他不敢再深想下去。
虽然当年他因母亲的放纵而不满,将其软禁,但内心深处,那份复杂的、夹杂着童年依恋与后来失望的母子之情,并未完全泯灭。
他给予母亲的惩罚是放逐与遗忘,却从未想过要她的性命。
“再快些!”姬长伯忍不住掀开车帘,对驾车的侍卫命令道。
车轮滚滚,速度又提升了几分。官道两旁的树木连成一片绿色的虚影。
姬长伯靠在车厢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躁和……一丝愧疚。这十年,他几乎将她遗忘在了阆中。
除了定期收到“西太后安”的例行奏报,他从未主动关心过她的具体生活,没有额外的赏赐,甚至没有一句问候。
他以为让她活着,衣食无忧,便是尽了人子的本分。如今想来,这种刻意的忽视,何尝不是一种冷酷?
她毕竟是他的生母。给予了他生命,也曾在他孤寂的童年给予过短暂却真实的温暖。
如今,她生命垂危,自己才匆匆赶去。这最后的相见,是慰藉,还是更深的伤害?她可还愿意见到自己这个“不孝之子”?
车驾穿过山谷,越过溪流,离阆中城越来越近。
姬长伯的心,也随着马蹄声,愈发沉重起来。
他既期盼能赶上见最后一面,问清原委,又有些害怕面对那个可能已经被岁月和疾病折磨得面目全非的亲人,害怕面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自己内心那份迟来的、复杂的悔意。
随着苍溪水泥技术的完善发展,如今从江州到南充,再从南充到阆中的官道已经非常完善,只用了一日,姬长伯的车驾便抵达了阆中行宫。
这座昔日也曾繁华过的行宫,如今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寂静寥落。
宫墙依旧,殿宇犹存,却缺乏人气,连鸟鸣声都显得稀疏。
得到消息早早在此跪迎的除了阆中大夫和阆中各级官吏之外,只有寥寥数名行宫属官和年老的内侍宫女,个个面带惶恐与不安。
姬长伯未等车驾停稳便疾步而下,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众人,沉声问道:“太后情况如何?”
为首的行宫令声音发颤:“回禀君上,太后……太后已昏迷一日,医官说……说就在今日了……”
姬长伯心头一紧,不再多言,径直朝着西太后居住的宫殿快步走去。随行的侍卫迅速散开,接管了行宫的防卫。
踏入那座记忆中被繁花和丝竹环绕,如今却只有药味弥漫的宫殿,一种陈腐与衰败的气息扑面而来。
殿内光线昏暗,陈设简单,甚至有些地方积着薄灰,显然伺候的人手不足且不尽心。
在内室门口,姬长伯看到了一个熟悉而佝偻的身影——吴婆婆。
她比记忆中瘦小了许多,满头银丝,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宫装,正用一块湿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躺在榻上之人的额头。
听到脚步声,她缓缓回过头,浑浊的老眼在看到姬长伯的瞬间,先是难以置信的茫然,随即涌出大颗大颗的眼泪,她张了张嘴,似乎想呼喊,却只发出嗬嗬的气音,最终化为无声的叩拜。
姬长伯上前一步扶住她枯瘦的手臂,触手之处只剩嶙峋的骨头。他喉咙发堵,低声道:“婆婆,我来了。”
吴婆婆泪流满面,只是用力点头,用手指着床榻。
姬长伯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榻上那人身上。只一眼,他的心便沉了下去,几乎认不出那是记忆中明媚娇艳的母亲。
曾经乌黑亮泽的青丝,如今有了一些灰白。
那张曾经倾倒众生的脸庞,如今双颊深陷,面色蜡黄,布满了细密的皱纹,嘴唇干裂毫无血色。
她紧闭着双眼,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膛的起伏,整个人如同一盏即将油尽灯枯的残烛。
姬长伯在榻边坐下,轻轻握住了那只露在锦被外、瘦骨嶙峋的手。
触手一片冰凉。
许是感受到了动静,也许是母子间最后一丝微妙的感应,西太后的眼皮微微颤动了几下,竟缓缓睁开了。
那双曾经顾盼生辉的眸子,此刻有些浑浊黯淡,失去了神采,茫然地对着帐顶,好一会儿,才艰难地转向姬长伯的方向。
她的眼神起初是涣散的,渐渐地,似乎凝聚起一点微光,认出了眼前的人。
一丝极其复杂的神色在她眼中闪过,有怨,有念,有苦,似乎还有一丝释然。她嘴唇嗫嚅着,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姬长伯俯下身,将耳朵凑近。
“……是……伯儿吗?”气若游丝,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是,母亲,是孩儿。”姬长伯握紧了她的手,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
一丝极淡、极扭曲的笑意在她嘴角浮现,仿佛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你……终于……来……看我……这……不祥人了……”
“母亲……”姬长伯想说什么,却发现言语在此刻如此苍白。
“……恨过我吧……”她的眼神开始重新涣散,声音越来越低,“……怨你……把我……关在这里……十年……好长的……梦啊……”
她的目光越过姬长伯,似乎望向了虚空中的某处,带着一丝遥远的憧憬和迷离:“……楚地的……云梦泽……荷花……该开了吧……”
姬长伯心都揪在了一起,这一刻连呼吸都有些不畅。
“母亲,孩儿不孝……”
这位西太后咧嘴一笑,“太医诊断……我这是花柳之病……无药可治……只怪我当初纵欲无度……才有今日…不怨你……只是……”
西太后瞥了眼床榻一侧,姬长伯随着他的眼光看过去,站着一高一矮,两个孩子。
“他们……是我与男宠所生……与你是同母血脉……他们的父亲已经死了……”她的声音细若游丝,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不求你……善待他们……只求……给他们一条活路……”
姬长伯的瞳孔骤然收缩,目光如电般射向那两个孩子。
大的约莫七八岁,小的不过四五岁,都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瘦瘦小小,紧紧挨在一起,两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和茫然,像两只受惊的小兽。
他们显然被眼前这阵仗和母亲的话吓坏了,大的那个下意识地将小的往身后藏了藏。
一瞬间,姬长伯心绪翻涌,惊怒、荒谬、怜悯、还有一丝被隐瞒的愠怒交织在一起。
他竟不知,在这被软禁的行宫里,母亲竟还生下了两个孩子!这消息若是传回江州,传到那些恪守礼法的士大夫耳中,将掀起何等滔天巨浪?这不仅是王室丑闻,更会让他这个汉侯颜面何存?
然而,看着母亲那枯槁的、带着最后一丝乞求的面容,看着那两个无辜而惶恐的孩子,他胸中的怒火又化为了沉重的叹息。
将死之人,其言也哀。
她这一生,放纵过,迷失过,也被囚禁过,临终前,放不下的竟是这两个本不该存在的“孽种”。
“……好。”姬长伯听到自己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的干涩与沉重,“我答应你。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我保他们性命无忧,一世衣食。”
这似乎是她最后的心愿。
听到这句承诺,西太后眼中那点微光彻底黯淡下去,嘴角那丝扭曲的笑意也凝固了。
她最后望了一眼那两个孩子,目光空洞而遥远,仿佛透过他们,看到了楚地云梦泽那无边无际的荷花,听到了年少时婉转清亮的歌谣。
她的手在姬长伯掌中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力气,变得冰冷僵硬。
殿内死寂。只有吴婆婆压抑的、破碎的哭声低低响起。
姬长伯缓缓松开手,将母亲已然失去生机的手轻轻放回锦被中。
他站起身,长久地凝视着那张再无生息的脸庞,复杂的情绪在胸中冲撞,最终都归于一片沉重的静默。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那两个孩子身上。
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小的那个开始小声啜泣,大的那个紧紧抿着嘴唇,脸色惨白,眼中强忍着泪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倔强和恐惧。
“吴婆婆。”姬长伯开口,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威严,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老奴在。”吴婆婆挣扎着跪好。
“这两个孩子,日后由你照料。今日之事,以及他们的身世,若有一字泄露,”姬长伯的目光扫过殿内所有跪伏在地的宫人,冰冷如刀,“所有人,连同你们的亲族,皆以谋逆论处。”
“诺!”众人匍匐在地,战战兢兢。
“行宫令。”
“臣在。”
“太后薨逝,按……夫人之礼,低调安葬于阆中山陵。一应丧仪,由你负责,不得铺张,不得声张。”
“诺!”行宫令额头触地,心中明了,这位西太后,最终是以一个被刻意淡化、甚至带有污点的身份离开了人世。
安排完这些,姬长伯最后看了一眼那冰冷的床榻和两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出了这座弥漫着死亡与秘密的宫殿。
秋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却驱不散那彻骨的寒意。
母亲的死,了结了一段不堪的过往,却留下了两个更为棘手的存在。
如何处理这两个孩子,将成为他必须小心应对的难题。
他们就像两颗无声的火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燃整个汉国王室的隐忧。
而江州王庭之内,随着姬恒的降生而暗流涌动的继承之争,似乎也因这阆中之行,蒙上了一层更加复杂难言的阴影。
姬长伯登上车驾,沉声下令:“回江州。”
车驾启动,将那座寂寥的行宫抛在身后。姬长伯闭上眼,指节轻轻敲击着膝盖。
母亲的临终嘱托,那两个孩子惊恐的眼神,海伦夫人深宫中的忧郁,姒好夫人怀抱中的期冀,朝臣贺表中隐含的深意……一幕幕在他脑海中交织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