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渤海稀有矿产项目(2/2)
3.固废监测:浸出毒性采用硫酸硝酸法浸出(hJ\/t299-2007),使用瑞士步琦bUchIb-811型索氏提取器,浸出液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含水率采用重量法(Gb\/t-2009),使用梅特勒-托利多pL602E电子天平(量程0-610g,精度0.01g)和烘箱(控温范围50-200c,精度±1c);
4.噪声监测:采用积分声级计法(Gb3785-1983),使用AwA6228型声级计(测量范围30-130db(A),精度±0.5db(A));
5.土壤监测:重金属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803-2016),使用安东帕ultiwave3000微波消解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值采用玻璃电极法(hJ962-2018),使用土壤ph计(测量范围3-10,精度±0.1);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NY\/t1121.6-2006),使用滴定管和分光光度计;
6.地下水监测:总硬度采用EdtA滴定法(Gb\/t7477-1987),使用滴定管(精度0.01L);溶解性总固体采用重量法(Gb\/t5750.4-2006),使用电子天平和烘箱;重金属监测方法同废水监测。
监测频率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案要求执行,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1.废水监测:连续监测7天,每天采样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采样间隔8小时,共采集21个样品;
2.废气监测:有组织废气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3次,每次采样时间45分钟;无组织废气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4次(北京时间02:00、08:00、14:00、20:00),每次采样时间30分钟,共采集有组织废气样品9个,无组织废气样品12个;
3.固废监测:每个监测点采集3个样品,共采集6个样品,一次性完成采样;
4.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10:00-12:00,夜间22:00-00:00),每次监测时间20分钟,共采集24个监测数据;
5.土壤监测:每个监测点每个深度采集1个样品,共采集45个样品,一次性完成采样;
6.地下水监测: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共采集12个样品。
监测实施前,飞天集团项目基地环保部门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整理了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记录、生产工艺参数、原料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相关资料,共计500余页,提交给监测团队供参考;对所有监测点进行了清理和标记,确保监测点无遮挡、无干扰;安排了10名专职环保人员配合监测工作,负责采样协助、安全保障、设备搬运等事宜;同时,确保监测期间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稳定在75%以上,符合监测要求。
监测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监测团队按照方案要求,分批次开展各项目监测。废水监测现场,监测人员穿着防水防护服,在各采样口采集水样,使用采样瓶(材质为聚乙烯,容量1000L)采集水样后,立即添加固定剂(如硝酸用于重金属样品固定),粘贴标签,标注采样时间、地点、监测因子等信息,然后将样品放入冷藏箱(温度控制在0-4c)保存,及时送往实验室分析;废水处理站的运行数据显示,处理站的进水d浓度平均为350g\/L,经过格栅、沉淀池、生化反应池、消毒池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出水d浓度平均为23.5g\/L,处理效率达93.3%。
废气监测现场,有组织废气监测人员登上排气筒采样平台,使用烟尘采样器采集废气样品,连接好采样管、滤筒、流量计等设备,设置好采样流量和时间,确保采样过程稳定;无组织废气监测人员在厂区边界和敏感点设置采样支架,安装好采样设备,采集环境空气样品;监测数据显示,3台提炼炉排气筒出口的颗粒物浓度平均为7.5g\/3,二氧化硫浓度平均为14.2g\/3,氮氧化物浓度平均为11.3g\/3,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颗粒物50g\/3、二氧化硫120g\/3、氮氧化物150g\/3);厂区边界的无组织颗粒物浓度平均为0.35g\/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固废监测现场,监测人员在废渣暂存间和废包装材料暂存区采集样品,废渣为稀有矿产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尾矿渣,呈灰色粉末状,含水率为18.5%,监测人员使用采样铲采集样品,装入密封袋中,标注相关信息后送往实验室;浸出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废渣的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限值,判定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综合利用。
噪声监测现场,监测人员在各监测点设置声级计,调整好仪器参数(采样频率、积分时间等),在无雨、无雪、风力小于5级的条件下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厂区边界昼间噪声平均为58db(A),夜间噪声平均为45db(A),生产车间外昼间噪声平均为72db(A),周边村庄昼间噪声平均为52db(A),夜间噪声平均为40db(A),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现场,监测人员使用土壤采样器和地下水采样器采集样品,土壤采样器为不锈钢材质,避免污染样品,采集的土壤样品装入密封袋中,地下水样品装入棕色采样瓶中,添加固定剂后冷藏保存;监测结果显示,厂区内和周边农田土壤的ph值在7.2-7.8之间,呈中性,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无明显污染;地下水的ph值在7.5-8.0之间,总硬度平均为220g\/L,溶解性总固体平均为350g\/L,重金属含量未检出,符合地下水质量3类标准。
监测工作历时15天,所有样品采集完成后,均送往龙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实验室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监测过程中,实施了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空白实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实验等,空白实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平行样相对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满足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团队历时10天编制了《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环保中期监测报告》,报告共120页,分为前言、监测方案、监测结果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五个章节,详细呈现了监测的全过程和各项监测数据,对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报告结论显示: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未受到项目生产活动的明显影响;项目配备的环保设施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废水处理站处理效率达93%以上,废气处理系统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分别达90%、85%、99%以上,固废得到规范处置,环保管理体系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制度执行到位,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
2009年下半年末,渤海新区环保局组织召开了监测报告评审会,参会人员包括龙国环境监测总站、龙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渤海新区管委会、飞天集团项目基地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共计25人。评审会上,监测团队详细汇报了监测工作情况和监测结果,专家们对监测方案、监测方法、监测数据、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评审,一致认为监测报告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评价科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同意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