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庙算(2/2)
随即,第二根手指竖起:
“其二,自缚双手,将到手的权柄,拱手奉给洪逆,继续做一只听话的鹰犬。”
“但诸位觉得,”
他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嘲讽,
“洪逆会真心信任一个手染数万同袍之血的部下吗?”
“届时,为了平息内讧余波、安抚东逆旧部人心,北逆随时可能被洪逆推出来顶罪,死无葬身之地!”
他双手一摊,结论残酷现实,不容辩驳:
“是以,任何犹豫,任何心软,对北逆而言,皆是取死之道!他,别无选择!”
分析完北王,肃顺稍稍停顿,话锋调转,指向那座深居上京的“金龙城”: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那位神王——”
“他隐忍多年,借刀杀人,总算除掉了压在他头上、甚至敢借‘天父’下凡之名,当众杖责他的东逆,心中岂能不存余悸?”
“他岂会愿意看到发匪之中,再出一个‘东逆’,将他重新禁锢于深宫,做个连宫门都难出的泥塑木偶?”
“他必然要趁此人心浮动、权力更迭之机,跳上前台,亲手握住那梦寐以求、实实在在的至高权柄!”
肃顺双手虚按,结论斩钉截铁:
“所以,洪、北二逆之间,猜忌的种子早已深种,权力矛盾根深蒂固,无从调和,迟早必有一战!”
“甚至可以说,新一轮更残酷、更彻底的内讧,已在江宁城内,那高大宫墙之下暗暗滋生,如毒蔓潜滋暗长,随时可能再度爆发!”
他见几位大臣脸上露出深思、恍然,乃至钦佩之色,便趁热打铁:
“若此刻我朝廷大军,因其内乱而进逼过甚,兵临城下。”
“他双方在生存重压之下,很可能被迫暂搁内斗,一致对外。”
“这反而会促成他们之间的团结,合力对抗朝廷。”
“徒增王师伤亡不说,更可能让他们,在与王师交战过程中,磨合出一套新的相处之道。”
“那般局面,朝廷便是弄巧成拙,画虎类犬了。”
他放慢语速,一字一句,清晰落入皇帝与众臣耳中:
“但若我军暂不直逼其核心,不使其感到立时覆亡之威胁,只稳步扫荡其外围州府。”
“如常州、湖州、扬州等地,逐步压缩其战略空间,断其粮秣来源,钝刀割肉。”
“同时,高垒深沟,厉兵秣马,静观其变。”
“那么,洪、北二逆失去外部强压,其内部权争,必然加速激化,直至再次火并,自相残杀!”
“待其两败俱伤,实力大损,军心涣散,如病虎垂危之时。”
“我军再以养精蓄锐之师,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以最小代价,克竟全功!此,方为上上之策!”
----------------------------------------------------------------------------------------------------------------------------
(注:暴论来袭,不喜快跑。
1、乌鸦撰写此章,意在理清神国接连内讧的深层逻辑。
究其根本,权力争夺,才是神王与东王、北王乃至后续翼王不断分裂的根源。
所谓“东王逼封万岁”、“北王滥杀无辜”等,不过是神王用以粉饰的表面借口。
不得不说,他手段着实专业,一直在幕后操纵,看起来,手是干干净净的。
而这些托词,不仅在当时蒙蔽了众多时人,甚至后世,也有不少人被其糊弄。
加之史家,为迎合美化神王的“政治正确”,往往也心照不宣地“认”了这些逻辑错误百出的说辞。
然而到了翼王出走时,神王连遮羞布,都懒得扯了。
2、东王府惨遭屠戮后,即便是当时旧朝阵营的许多大臣,都已洞悉,这仅仅是神国大乱的序幕。
正因如此,当贤丰急令前线诸将乘势进兵、直捣上京时,甑剃头等人,便直接给顶了回去。
故而从9月事变爆发,直至次年5月翼王出走。
这大半年间,旧朝军队,其实并未对神国,施加太大的军事压力。
老谋深算的甑剃头等人,正坐视其内爆。
幸而后来有李、陈两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挺身而出,勉强为神国续命数年。
否则,神国当时便已倾覆。)